當你在用在行app時,你問的是什么?
或許你是帶著怎樣,如何去問的。
但實際上我們問的,都是“我怕……”“我擔心……”“我是不是該…”“我這樣做會不會……”“我究竟要不要……”
這些都是心境的問題,都是在明知道答案卻擔心答案的背后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產生了猶豫、不安與彷徨。
其實,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想了解的東西都可以在網上和書籍就找到答案,都可以在已有付出的成本上找到我們要的問題所在。
那么我們為什么仍要花幾百塊甚至上千塊來與在行的專家尋求答案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上這些都是我在在行app上截來的評論。
可以看到,大家的評價都提及了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心境的變化。
我們追尋的都并不是因為我們不懂那些知識,而是想獲得一個經驗者對這個知識的實踐肯定。就好像拿一只豬去蓋個合格印章了,你才敢去殺豬吃它。
這個時代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資源太多,信息太多了。我們無法準確辨別真假,也無法辨別優劣,而偏偏我們又生在一個快食時代,過多的信息與知識讓我們沒時間去逐一嘗試。而這時,在行專家則因為在某專一行業內打滾已久,因此他便成了我們的咨詢專家。
盡管在遇見在行的人后,我們都提出了很多“為什么”和“是什么”,但這都并不能讓我們完全滿足。在知道如何做的時候,我們還是不厭其煩地詢問這樣做是否真的好,這樣做是否真的有不錯。
人在想成長,想改變的時候,總是不安的。
那些經驗者給我們的答案并不是全部,最大的收獲還是他們的經歷與給予我們堅信未來的信心。有了這些過來人的建議和他們成功的經歷,我們不安的心會更加淡定,更加平緩,更加堅定。
感激那些給予我們建議和指導的牛人們,給了我們行動的信心、堅持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