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年紀,到底應不應該放慢腳步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十幾歲的我,國企普通員工。從學校畢業就進入了這個鋼鐵牢籠,舒適、安逸、單調的日子,把曾經的奮斗激情漸漸消磨。

回想學生時代的我一直很要強。因為高考失利,就讀院校并不理想,我一直熱衷于各種各樣的“深造”,在自考、證考中樂此不疲。

在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年輕人就是應該像上緊的發條一般永不停歇的轉動,一直向前,不停歇,不后退。

也許是社會中廣泛流行所謂“成功學”的指引,即使畢業之后,我仍然強迫自己去學習各種技能。除了有一定基礎的英語,我還安排了法語和日語的學習;除了日常的業務技能的學習,我還毫不猶豫地制定了更高技術水平的技能培訓計劃。

也許看到這里,你覺得我做的很對,努力提高是值得鼓勵的行為,但是我不得不說,這些為了提高而學習的知識并沒有明顯的讓我感到進步,反而有時候會讓我的負能量爆棚,情緒低落。

面對這種反面結果,我開始反思,為什么明明是值得鼓勵的好事卻讓我感到不快樂!

首先,也是我覺得最根本的,是我一直以來所堅定的信念。就是認為年輕人應該永不停歇地前進的那個觀點。正是這個觀念,我一直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和太重的負擔,不切實際,好高騖遠。

其次是由上個問題引發出來的惡性循環。因為好高騖遠,所以制定了很多很難完成的任務。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甚至年計劃沒有幾個能漂亮完成的。日積月累,沒有完成任務越來越多,內心的譴責也越來越多,對自己的認同感所剩無幾,剩下的只有滿滿的負能量,最終一切計劃都以放棄結束。

最后,就是那些為了提高,為了成功而學的知識,僅僅只是我覺得有用,覺得應該去學的知識。學生時代本來就不喜歡外語,卻強迫自己去學三門外語;本來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性質,卻還要在專業上取得更高層次的技能認證。

說了那么多,不是鼓勵大家不去拼搏,而是想說這些永不停歇地疲于奔命至少該是值得的。我想,即使在我們這個年紀,放慢腳步去思考,去體味,去感受,這些暫時的停頓反而會是更好的開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