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幾天,我貿(mào)然答應(yīng)寫一篇關(guān)于《葡萄牙病人》的讀后感。但快節(jié)奏的生活,浮躁的心態(tài),使我沒有完成這個任務(wù)。因為浮躁,先犯了一個錯誤,誤以為只有序言是作者寫的,其余正文都是佩索阿的手稿經(jīng)作者整理的。因為浮躁,面對文章在現(xiàn)實和想象之間的頻繁切換,根本沒有找到頭緒,沒有讀懂。沒有讀懂,自然寫不出讀后感。
如果不是有諾在先,我想我不會仔細讀完這篇文章。為了寫出讀后感,踐行諾言,我告訴自己要靜下心來,戒除浮躁,認真地讀下去。
沒有老師的指導(dǎo),也沒有神人的感應(yīng),只是自己靜心仔細地讀,我就自然而然地認識到先前的錯誤,也自然而然地能夠理出文章頭緒。這令我感慨良多,書非靜心不能讀也!
二
這篇小說寫作上的典型特征是意識流。眼前的事情、回憶中事情,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態(tài)度,隨時就插入進來。如果心氣浮躁,讀起來,會顯得雜亂無章,容易留下不知所云的印象。這正是意識流的特點。意識流小說直接按照意識流動來敘事,結(jié)構(gòu)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突出特點是,打破時空界限,敘述在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頻繁切換。寫著現(xiàn)實的事情,大腦想到另一件事情、另一個想法,直接寫出來,接續(xù)在后面。
但如果認為意識流寫作,就是想到哪寫到哪的信馬由韁,那就錯了。所寫的每一句,都是有作用的。比如“沒有下雨,兩位修女各自拿著一把傘,邊走邊小聲說話,在她們前方,歌舞廳的彈簧門吱呀作響,一位壯實的先生剛剛進去,歌舞廳里沒有點燈”。沒有下雨打傘,這是矛盾的,實際與作者的心境有潛在的類比,后面點明了“我的思緒混亂又矛盾”;歌舞廳里沒有點燈,印象上是灰暗、陰暗的,也與心情相映襯。
又比如寫到調(diào)味品店的胖老板,還扯到他嬌俏的女兒,又扯到牧羊犬,很散,很亂,但細細品味,他是想推出“牧羊犬對這種香料又怕又愛”,這種又怕又愛,正與自己的心情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
意識流的寫法,在敘事上,看起來非常客觀,好像萬事萬物都是自然地流淌,自然地出入,但用詞造句里面蘊含著作者的心境和感情??此坪苌ⅰ⒑軄y的描寫,實際上要為表達的心境和感情服務(wù)??此坡唤?jīng)心的描寫,原來是匠心獨運!這么看來,就覺得這篇文章寫的有意思,值得細細品味。
三
序言中有提到:奧菲利亞的三封信,不僅證明佩索阿的確是便簽簿的撰寫者,而且這部像小說的小說并不是小說,而是“意象作品”。既然是意象作品,就需要我們認真品味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象。
比如,第三節(jié)里有一段值得注意:我完全放松,分裂成兩個人,我的心靈之眼看到的是相隔一條街的公寓,四樓的窗戶緊閉著,路燈映照在窗玻璃似點點星光,有著無言的美。這是否表明每個人都有一個現(xiàn)實之身和精神之身。只有完全放松時,那個精神之身才能分離出來,才能體會到美。
比如,文中有寫到“紫色花瓣,漂在積水上,流向暗溝,自此消失在世間,進入下一個輪回”。這個看起來,與主題聯(lián)系不大,實際上很有象征意義。這難道不是“萬事如常”的一個寫照嗎?
又比如,第五節(jié)又出現(xiàn)的特羅巴。通過一句話總領(lǐng):門房特羅巴給我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都多,然后簡要交代他的一生。沒有議論,只是敘述。這敘述一方面是刻畫特羅巴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在為第五節(jié)最后要說的話做鋪墊。末尾寫道:我從未對自己的過去進行總結(jié),也沒有對未來進行認真的規(guī)劃。更關(guān)鍵的一句話:我不缺乏野心,但缺乏改變生活的野心。你很難一下子說清楚這句話的味道,但不明覺厲,文學(xué)味道十足。
如果仔細分析,揣摩,這篇文章里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梢钥闯?,看似普通的描寫,已經(jīng)作者匠心加工過,都賦予了意象。那意象是生活的哲理,自然的大道,人生的感悟。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篇文章很厚重,很深刻。
作者善于借助現(xiàn)實的事件敘述,推進文章向前走。但表達的重點是意象。借助線索推進,不斷的思考,不斷地構(gòu)造意象。大腦中的意象,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正如開頭說到的,能看見的文字都是在兜圈子,真正要表達的是意象,是心境。妙就妙在敘事與意象、與心境十分妥帖地結(jié)合在一起,象征意義突出,或者情形類似。由此我認為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文學(xué)創(chuàng)作與作文寫作的分界點,是從作文寫作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過渡的好范本。
四
文章題目是《葡萄牙病人》,但實際內(nèi)容并不是寫一個葡萄牙的身體有病的人。這里的“病”,序言有提到“語法病”像一個魔咒懸在我的心頭,我已經(jīng)病了,病入膏肓。映襯了葡萄牙病人不是身體疾病,是語法病。
在第三節(jié)又露頭,加以闡釋。在寫到他們交談的內(nèi)容時,突然寫到“最后,我承認我渴望交談,但是我找不到語法。她點點頭笑著說:這是流行病”。所謂的葡萄牙病人,是指流行的找不到表達思想的語法的人。
但找不到表達思想的語法的病是一種什么???本質(zhì)上是一種思想疾病。這種思想疾病是什么呢?大概是后文說的“我的懨懨的心境”。在這種心境下,對萬事萬物的表達,是一種消極的,茫然的,疲憊的,不滿的語法表達。
那么最終結(jié)果如何?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描寫,心境轉(zhuǎn)換,作者“想到很多附著我心靈的東西都走遠了”;他體會到“萬事萬物都是完善的,怎么存在都是完善的”;“萬物都在跳舞”;“萬物如?!?。最終“我抽出我的鋼筆,仿佛大病初愈。我從文件夾里抽出一張,用新的語法談?wù)撐覍M出口貿(mào)易的看法,……此時,一縷淡金色的陽光在視線邊緣閃耀?!边@個大病初愈,是個比喻說法。當(dāng)他用新的語法談?wù)摽捶〞r,就是病好了。而新的語法是什么樣的語法呢?無非是積極的,堅定的,有活力的,滿意的語法表達。而“一縷淡金色的陽光在視線邊緣閃耀”很有象征意義。這種文字的表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會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來體會這個淡金色的陽光在視線邊緣閃耀的含義。我理解是一種滿意的狀態(tài)。人們的學(xué)識、修養(yǎng)、思維層次不同,對這句話的理解自然不同。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