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來,各種關于生活工作上事情的念頭,在頭腦中攢動,如昨日積壓工作的處理,還有身份證找不著了。我常常如果有事情沒解決,就會心念著這件事,脫離了現(xiàn)實,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尤其是身份證找不到,讓我很心煩,各種擔心。因為找不到身份證,可能影響后面出門辦事,還得去補辦身份證,真是麻煩!
所以起床的時候,胸口堵著一口氣-----這大概就是起床氣,起床的動作就很大,不小心把寶寶吵醒了。
妻子很生氣,指責說“你怎么那么自私,就不知道為寶寶考慮嗎,你腦袋里是怎么想的。真是受不了你。”
這時候,我心里很難受,很想去解釋,反駁。但是我想起了祝卓宏教授的STOP技術,我還是停下來,深呼吸幾口氣,這個時候我頭腦里想的是什么呢?
委屈,“我不是故意的!”
氣憤,“我事情這么多,已經(jīng)很煩了,你還要來指責我!我真的很難受!你怎么就這么個臭脾氣呢,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受不了!”
最后還有自責,“確實不該把小寶寶吵醒,我真不是個好爸爸。”
覺察念頭后,平靜了很多,如果重復舊模式,采取回避痛苦的策略,試圖解釋、反駁,那么顯而易見的會使矛盾升級。而在我STOP的同時,妻子也停止了指責,去照看小寶寶。這時我開始覺察我的價值方向是什么?是家庭和諧,做一個好丈夫以及成為一個好父親。我要做與價值方向一致的行動,而解釋,反駁并不是,那樣做只會背道而馳。
我想到我好久都沒做早餐了,于是我去做早餐,煎了雞蛋和面包,將番茄切成片和雞蛋一起夾進兩片面包之間,簡單的三明治,火候還特別好。又切好蘋果,再拿上兩瓶酸奶,擺上餐桌,看起來還挺好看的。“妻子應該會開心吧。”
早餐都準備好之后,就去房間喊妻子吃早餐了,面包脆脆的熱熱的,雞蛋也是熱的,番茄則是涼的,很爽口。我為自己做的早餐感到滿意,很愉悅。妻子也很開心,“你做的真好吃” 我心想,“就是夸我好讓我多做飯,雖然確實挺好吃。”
早餐后,妻子主動說”早上不該朝你發(fā)脾氣的,但是你把小寶吵醒了,真的很生氣!”“確實是我不對,把小寶貝吵醒了,你是對的,同時為什么還向我道歉呢?”“我應該好好跟你說,不應該發(fā)脾氣”“噢,是溝通的方式不對,對吧”
我感到通過STOP技術,在我的符合價值方向的行動后,我們的溝通模式進步了。 然而,在我去領悟什么是符合價值方向的行動時,也會想,“我這么做真的有用嗎?我總是去讓步,豈不是讓對方脾氣越來越大嗎?” 各種語言規(guī)則襲來。所幸,我沒有聽從頭腦的建議,而是選擇去行動,去體會當下的經(jīng)驗,而確實,在價值行動后,是一番不一樣的風景。以前的模式是,妻子朝我發(fā)脾氣,我忍讓,忍讓不住就解釋,反駁,然后妻子更加據(jù)理力爭,更加指責。而當我做了真正利于關系的行動后,妻子卻主動領悟了不該用指責的方式去溝通,并且我的價值行動,也促使她意識到自己需要成長。
人們在面對指責時,頭腦中各種念頭、語言規(guī)則的出現(xiàn),既是一種認知融合---將語言當做事實,同時也是脫離當下,無法去做符合當下情境的有效的行動。而在我只是去做用心做早餐的時候,體會到了專注在當下的快樂。煩惱,糾結似乎離我距離遠了---增大了心理空間,這里面也包含了接納,因為是真正原意的去做早餐這樣一個行動,接納了這個行為本身,讓我能夠去專注,去接觸當下。這時我深感ACT六邊形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妙!妻子也說,要和我一起學習ACT,然后,身份證也神奇的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