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離世,并沒有太多的眼淚,他臥病在床一年,身體狀態每況愈下,似乎大家都做好了心里準備。接到消息是在晚上,第二天一早趕回去,幫著奶奶和叔叔忙前忙后,上香燒紙,居然都沒有眼淚。整個后事持續了六天,只哭過三次。
第一次流淚,是聽奶奶講爺爺離世那刻的情景。那天守夜到凌晨,跑去挨著奶奶睡,雖然已經躺下好久了,可是奶奶根本就沒有睡著。我問她爺爺臨走前有沒有說什么,她說那個時候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之前他都一直閉著眼,那天晚上他突然睜開眼睛,一直不停的流淚。奶奶守在旁邊,給他擦眼淚,對他說: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們都打電話回來了,他們都要回來,我什么東西都給你準備好了,你要去就去吧,還流什么淚呀,把眼睛閉上吧。后來爺爺就閉上了眼睛,二十分鐘后停止了呼吸。
我躺在漆黑中,聽奶奶哽咽的講著,眼淚就控制不住大顆大顆的往下掉。我能想象出爺爺臨走前躺在床上流淚的畫面,可是我卻想不出來爺爺臨走前的眼淚,是為何而流。是他想到自己艱苦的一生終將得到解脫嗎,還是他還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如果是我,知道自己在下一刻即將死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會想著什么呢?是那些曾經的美好還是遺憾,是那些得到過的還是付出過的,我不知道。
奶奶說爺爺在最后幾天的日子里,時常念叨著我們,說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他說我是最聽話的那一個,卻也是最放心不下的那一個,因為我還沒有找到那個相依為命的人。
相依為命的人。爺爺八十幾年的風風雨雨,感慨出的這句話給我指引了方向。我們總是在迷茫在糾結,在到處尋求答案。物質條件重要還是感情重要,找一個愛我的人還是我愛的人,房子車子外貌身高,任何一個因素都會成為在一起或者分開的理由,我們想要的太多,以至我們一無所有。婚姻中的兩個人之間,至少應該有一些時間不能帶走的東西。當兩鬢斑白,牙齒掉光,皺紋爬滿臉頰,挺拔的身姿變得佝僂,時光帶走了青春的容顏、帶走了年經的激情,你們還剩下什么。就像邏輯思維中有一期節目講的,如何利用時間的價值來實現當下的選擇,想想如果容顏不再,激情褪去,你們是否還能相依相守。
我們總是太心急,我們總是太心大,我們總是想贏過時間。
第二次流淚,是在爺爺的追悼會上。我作為孫輩的代表去念悼詞,回憶著爺爺艱辛的一生,回憶著曾經跟爺爺的點點滴滴,泣不成聲。獨自摔倒的孩子不會哭喊,往往是家人在身邊時才哭花了臉。面對這眾多前來悼念的親戚朋友和父老鄉親,真正意識到了爺爺是真的離我們而去了,從此以后再也不能跟他說話,聽他的教誨了。
失去的痛苦總是讓人難于承受,那種整顆心被掏空的感覺,荒涼得寸草不生。既然失去如此痛苦,為何還要去愛呢,為何愛總是被世人代代歌頌呢?以前看電視里的吸血鬼,有一種關閉感情的能力,每次心里特別難受的時候,我就特別希望自己能擁有這種關閉感情的能力,活得沒心沒肺的,沒有愛就沒有傷害了。 守夜的幾個夜晚,看完了買了好久一直沒看的書《少有人走的路》,很深刻的一本書,或許還需要再看一遍兩遍,才能讀懂。他說:
假使人生的目標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過且過,不必尋求精神和意識的發展。但是不經痛苦和折磨,就無法實現靈魂的超越。即便達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時痛苦的強烈程度,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象,讓你最終無法承受。你或許會問:“既然如此,為什么人們還要追求精神的發展呢?”坦白的講,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幸福的本質所知甚少。
之前學習《幸福課》的時候,Tal教授就說過,幸福不是二進制,只有0和1,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幸福是一個連續統一體,只有比較級。你可以說我現在比兩年前的時候幸福,我希望兩年后的我比現在更幸福。而要想達到更高層次的幸福,就是勇敢去嘗試去體驗去愛去付出。
第三次流淚,是最后做遺體告別的時候。在最后封閉棺材蓋前,要往棺材里塞紙錢,所謂的“塞財”。當我碰到爺爺冰冷的手時,突然特別傷感。以前爺爺的手永遠都是暖暖的,他總是說我的手太冷了,然后把我的手放在手心里捂熱。如今爺爺的手比我還冰,再怎么捂都捂不熱了,以后也再沒有人會把我的手放在手心里捂熱了。
前來幫忙的一位鄉親大叔說,這兩姊妹膽子挺大的,還敢自己來塞財。 ?自己至親的人,有什么好害怕的,我甚至希望他可以再坐起來拉拉我的手。如果人死后有靈魂,我想爺爺的靈魂一定還在這里看著我們,如果他知道我們害怕他,那得多傷心呀。
以上,那些由死亡引發的感想。珍惜生命,勇敢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