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即興演講。演講一直是我的弱項,從小就畏懼。所以導致長大后在眾多人面前講話都會很緊張,哪怕就幾句話,表情,語言都會不自然~這是短板,也是我之前內心深處一直抵觸的事情。
這里提到即興并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似乎不需要準備就可以,而是準備充分。需要的是短時間內充分準備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訓練的。其實這種能力不只是在演講時,在平時生活中,跟任何人交流都需要。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我們高效做事,當然也包括簡潔明了的表達。怎么樣能一下子就吸引對方,還能讓對方完全信服。首先得有一種意識:我想要影響別人。我要讓別人注意到,而不是被忽略。
其次,在交談的過程中,注意傾聽,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要警惕附會式學習)。這里把傾聽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身體,比如向前傾,不要總去看手機,走來走去等;第二是大腦,思考對方想說什么,不要急于去說;第三是心,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情緒,他想表達的深層需要。我們總是提到這個概念,卻做不到,是心不靜,還是太以自我為中心呢?
保持真實?;钤诋斚碌娜耸悄軌蛘鎸嵜鎸θ松娜?,此時此刻最重要,如果有這種意識,才是真的活出了自我;分享想法,甚至價值觀、信仰,如果有一天你能和某個人分享你的想法,進而深入到你的價值觀和信仰,這時的你一定是最真實的,當時的語言也是最打動人的;分享情緒,經驗,故事等等。
這里提供了講話腳本,實際上就是可以反復演練的幾個步驟:
1.抓手。類似一個吸引觀眾的導入,這直接決定對方是否感興趣,會不會繼續聽下去。
2.要點。其實就是你的觀點,這個觀點一定要簡明扼要,飽含你的價值觀和信仰在里面,是正面的,積極的;
3.結構體。其實就是用來證明你的觀點,有以下幾種:時間結構,原因結構,方法結構,反應/情況
4.呼吁行為。這是一個升華。
知道不是最重要的,得到也未必是你的,只有做到才能內化于心。無論是演講還是平時說話都可以按照這些方式去嘗試,多訓練,一定會越來越有自信站在講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