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里煙波(原創)

? ?日里煙波(原創)

?我喜歡“何其芳、徐志摩……”尤其在讀了徐志摩那至情任性的詩歌后堅硬的心變得柔軟溫暖,就更喜歡戴望舒的《雨巷》。雖然我住在北方,走不到那樣高而深又古的巷壁里去,可是心已經沉醉在每一場綿長得連性情都會變得濕漉漉的雨中了。不時思、念著那樣的句子,邁步走在人不知我的雨中,撐著傘緩慢而悠長地低吟著……

?誰不向往詩中的情景呢,假若是個浪漫又極富于幻想的人的話,這又使我掂念起母親來了哩。她是那種既象傳統的中國婦人能容擅忍,且認識、喜好又十分活潑、任性之人。而這一切之上母親是知書達理的很有禮節,并不十分放肆地笑嘻嘻地就沖上去與誰人連拍帶打地親熱,見面問好,去時道別,也極為尊重長輩。然在這些必須的禮節之外,母親則完全是一個任性又真摯的人了,卻不似我一般夾雜了父親極生硬的里子,只是父親絕少表現出來,并不如我將諸種性情都坦白在人前。我還是很喜歡父親和母親一同從外邊歸來時的和諧自然,就沒有在室時父親不語,而母親念念叨叨活潑也多話的一邊倒的樣子了。

?父親的情感含蓄而內斂。母親呢,看來是個很愛說話,且古里古怪善別出心裁、異想天開的人,只是嘴邊上最是來得,論技藝就只得那三兩種謀生也是愛好的手段了,就不如父親將一切話頭都停住,使所有心思凝聚了推動鉆研技藝,情感一絲也不泄漏,可是他的寬大包容就使得母親生活得極為自在了,喋喋不休地與父親說教,又因母親仿佛個雜家一般熟悉得萬種知識,做不到多少,理解卻很多,就如同我的大書目盡可所知了,這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就尤其難得了。今日,我也是很驚奇于母親是從何處吸納了異樣多的知識呢,在那些信息傳播尚未十分發達的時期?

?其實母親表面看似是個活潑外向的人,真實的情感卻隱藏得更深,也不在有人沒人的時候流露出來,愈多的只是調節氣氛,向著大家快樂的方向努力罷了,很少的真正任性使情。這使我明白母親是個內向性格的人,只是愿意為人所想,也就時時表現在外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并不表現出來,也利用活潑的一面善為隱藏。我識得的母親是這樣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也很為近似,但多了些自己的東西,行止就多有變化。不過總不如在網絡里一般完全放開,坦露全部真實的內在了。或想,母親會怎樣呢,想還是沒有下一代與她更為自專的放肆罷。很是想念,時間也的確頗為緊促,待晚些時再說罷。

?終究要上班生活,不能任性放下營生的工作。

?上午的時間在一時溜號、一時專注中忙碌亦有條不紊地走過去,極似了一段獨居的生活——有時想見一見世界,偶爾也想過入世,最后還是堅守住了本來的愿想,只是任憑歲月猶如一縷一縷的茶馨入了鼻息復冉冉遠去了,余下不多的景光來描述情感流露的剎那。可是這又能如何呢?能流露天性的時候是很難得有的,能夠暢所欲言的人和時候也不是隨時都能夠拈得起的呀。不過是抓緊了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急忙感慨一番罷了,再入了流光,此身也就再是專注在營生里。

?快樂的時光也不總在盡情娛樂和縱情消費的時候閃爍光彩,工作也是可以時常獲得許多因小小的結束和突破性的進展生發出來的歡愉,這樣平凡的興致如同江水與黃昏時夕陽的照耀下不斷粼粼舞動的光波,雖小而短暫卻能夠使得貧寒且被擠壓得幾乎沒有縫隙的日子多了一些笑容,雖然不使旁的人也得到同樣快慰的心思,甚至常被指為阿Q似的可悲,然而對于那些強大又黑暗的勢力能怎么樣呢?!唯有在心可知的范圍里求取簡單的生活興趣罷。

?曾也知道藍天和空氣是上蒼賦予貧寒者的不花錢的樂趣了,現今也不完全是如此的了,能望到天空的時間也是受限的,連區域的空氣質量也不易得到完全的享受了,那么就從日常中尋求點綴生活的光彩吧。

?清晨去上工的路上是途經了一片兩側有高大樹蔭的夾道,夾道兩側除楊樹、柳樹和唐奇樹之外,還種有許多旁的較為低矮的花樹,比如丁香或是其它我說不出名字的花樹卻在春天時能開出如同稻穗樣淡黃色的碎花沉甸甸地綴在枝頭,在這些花樹的下面就是鋪了極厚的秋黃落葉,乍眼望去,金黃黃的一片,隨即有了溫溫的醉意,人心也就趨向安詳了。

?沿著落葉的夾道徐徐而走,仰首就看見凈澈如洗過的藍天,頓然吟起古人的詞句來,就是那么熟悉又生動的景象便隨著句子展現眼前——“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可惜的是我并沒有走在有煙波的江畔,只是天地仿佛的樣子,然我還是能夠迅速聯想到秋時的清晨或黃昏望著有霧時的江景……

?一轉念之間,真是極雀躍于自己是個中國人一事了,方可以領略如“心領神會”、“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神韻”、“風骨”、“高妙”、“意境”……一些的不那么理論化的詞語是非注重感性表達用心而非用道理來規規矩矩生活的中國人所不能運用的了。

?就是因這樣一段極簡短詞句的描繪,秋日的天地景象也就能夠與水色、煙霧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可以用思想望見的十分生動形象的畫面了;然而這樣的文字描繪的畫面感帶來的意境就必得是經常沉浸在相似的文化熏陶中的中國人才輕易理解得了,那些擅長理論和哲學化的西方人既搞不懂中國的各種戲曲劇目,也同樣難以從三五字精短的詞句上品覺到連綿不盡的意境了。感性的中國人就沉浸在這全然藝術化了的生活情調中,任性又多情,而多情的人有幾個是能夠輕易放棄敏感的呢,正是這些細膩又有些神經質了的人們以極富浪漫的感性語言抒發著與情感和生活的感慨。

這就能夠知道許多有文化的中國人也不能遵守交通規則的緣故,中國人的文化淵源使得它的幾乎全部國民都保持著一種并不清晰的任性而富于情感傾向的生活,也包括走交通橫道不按紅綠燈的規則,只是司機們被一張破紙和一堆鐵塊束縛在了脫離不開的懲罰中而不得不遵守必須的規則罷了,你看那些開著名車豪放地飛奔而來、飛馳而去的在權勢、金錢上都很有地位的人們就不受這些對于他們是小錢的規則懲罰了。至于不經意奪去誰人的生命,這些因情感和地位上的豪放沒有忌諱的人們是有的是與規則、道理對抗的本錢,那么跳著腳盡情縱興地大罵,或者是吹噓老子、自身是誰的快意是非感性而不那么理性的中國人不可的了。

?縱然是那些很有東西方文化的豪華一代們經常做出沒人性的舉動來,其實這不必于指責他們及他們的老子是如何的缺道德、沒文化,他們是很有中國人骨子里的品性的,就是任性、多情,甚然因“任性”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因“多情”到了“只顧自己快樂而對外界冷酷無情”的程度,只是他們失去了能寫出那些高妙意境的詩詞者們一直都具有的溫柔而多情的心靈。現代的人們同樣多情卻十分生硬,他們一面尋找獲得更多的情人來豐富自己的心靈生活,一面以冷酷無情面對著舊愛,失去了的就只是“溫柔”罷了。現代的人們依舊是善感的,然而就是不再有溫柔的善感罷了。現代的人們擅于籌劃的就只是營造只屬于一己的溫柔鄉,而再沒有對于他人生發出的溫柔的情懷罷了。

?我是樂于做為一個中國人的,是因為惟有中國人創造出的詩詞歌賦再也不是用規則來理性地生活的西方人能夠寫得高妙,能夠寫不得也依然可以領悟的了。做一個中國人,如果拋棄掉肉身不得不面對的麻煩,僅以無關肉身的心靈而言,真是做神仙也不再交換的美妙生活。這樣,就可以得知那些修羽凝思的隱者們有著怎樣的情感和作為。

?這一日到了此刻,那么連白晝也失去了,就連黃昏也不見了。滔滔不絕的時間似乎永不能流盡,然而我卻漸漸步進了不那么熱烈躁動的季節,這是秋天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段里,秋天被調出了各種色調,晴朗的,也有清朗的,豐滿的,也帶有蕭索的,尤其是在明天即將到來的一場秋雨中,不知道那雨是不是還能如同春日一般隱隱地萌發春潮?也或者似是夏天里大珠小珠濺落花盤的活潑?就是凄清也綿長的境味也仍能帶來豐富的聯想呢,即便使心境低徊游走個不停,也全然是落寞的情感意趣了。

?十分有了溫暖的手感了呢,白日里還不多血色的手掌心這時候已漸漸溫熱了起來,互握幾次也有溫柔的快味;或許,似是心境的轉變了吧。這室內也還覺得比往日干燥,也燒了熱水連飲幾杯的緣故,便想窗外如是雨夜,也能遠離濕漉漉又避不去的寒冷。

?很想去到雨夜里聽雨,卻擔憂思慮到非心靈的生活,也很不想聽見窗外傳來翻動垃圾筒的聲音呢,在秋深的雨夜就是憂愁又恐懼的思想了。肉身,為什么是在一個國度里存在的呢?要感謝自己尚住在有燈光的房間里,這就不能望見窗外有怎樣不堪見的景象了,捧一杯熱氣騰騰的燒水,復吟一段超脫出俗的詩句也是不壞的呢,

?若也學某某君,飲酒,端杯推鄰家門與鄰里縱談某某美女、某某美食、服裝,爽朗地大笑……雖不可免費得到錦衣華食,似也可獲心靈富足,便愈多可有積極向上的積蓄了罷。追求心靈生活的人,是不將“時事、社會、醫療、福利、健康”都掖在枕畔的人,睡得松快才有翌日嶄新的開始,想要溫柔而多情,似乎非得拋掉亂念的思緒不可……

? ?2013年11月6日20點46分國風聯盟論壇/注冊名:野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