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在某個時刻都會想象:如果穿越到二十多年前經商下海該多好,十多年前多買幾套房子,進入互聯網行業該多好,幾年前多投資比特幣該多好,哪怕是年初多買點阿里股票也很不錯。
不過時間并不會理會任何人,只是自顧自地流逝。但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搭乘一架時光機回到過去重新來過一次,但即使你重新回到過去,一切真的會改變嗎?
對于這個問題以前一直都有些困惑,這兩天看老喻公眾號孤獨大腦的一篇文章算是有些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率是不能。
俄羅斯物理學家諾維科夫曾提出時間自洽性原則: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是不是有點宿命般的感覺?
02
我們的社會大體上是符合統計學上的規律統計的。大至我們某個地區每年新生嬰兒,犯罪人數,小至某個高中每年有多少人考上大學等等都是符合曲線分布的。
假設某個城市每年有100人自殺 ,如果你能回到過去,你能阻止這100人自殺,把自殺率降到零嗎?這很難,因為你即使阻止了這100人,社會定律沒有變,依然有可能其他人會自殺。所以回到過去并不是定點阻止這100個人,而是追尋更本質的社會原因,盡可能地降低這一概率。
老喻說我們過往的重大蠢事如讀什么專業,選什么工作,在哪座城市生活,和誰結婚等如同一座城市某個概率的自殺數量。就像你定點找到自殺者,并重新做出決策,很有可能依然無法改變此生命運。
因為個人的系統結構影響著你其他的行為,推動著你遵守大數定律,直奔著早就注定好的宿命。
這也許就是那些中大獎的人們,最終依然逃不過悲催結局。
03
即使我們能夠穿梭回去,我們改變命運的方式也不是重新做幾次看似正確的選擇,而是改變自己的操作系統與行為方式。而這個現在就可以改變,根本不需要回到過去。
老喻在文章中也提到改變未來的九種時光機器,對其中幾種也是比較有感觸。
第一種時光機器是自證預言,所謂自證預言就是未來真的會如自己預言般實現。聽上去比較雞湯,但其實是有其原因的,因為先入為主的判斷會影響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會推動事情朝著預想的方向進行。這也是被很多實驗所證明,所以沒事的時候告訴自己未來的你會很牛逼。
第二種時光機器是做對的事,這句話看上去無比正確且廢話,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老喻說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做必然正確的事情,比如說鍛煉身體,堅持學習,陪伴家人,這些都是任何時候都不會晚的。不過單單要做到這一點也挺不容易,畢竟這些都是反人性。
第二,真正做你懂的事,這需要一個人獨立、深入的思考,這在投資中尤為重要。就比如說幾年前有那么多人投資了比特幣,期間上漲了幾千倍,賺錢的又有幾人?有比如即使騰訊、阿里股票年初已經處于高位,依然上漲不少。某種意義上來說知道一件事注定發生比知道何時發生更為重要。
第三種時光機器是重啟,重啟這一概念我們很熟悉,就是殺死所有進程,重新來過。這個最著名的方案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英特爾了。彼時英特爾內存業務雖有盈利,但也是危機四伏,可以預見若是堅持原有業務將陷入困境。但一旦退出內存業務,8000員工也深受影響。當時格魯夫問合伙人:若是公司引進新的CEO,他會怎么做?合伙人答道:他會退出內存業務,進軍微處理器市場。格魯夫說到: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自己做。這也繼續了英特爾的輝煌。
拋棄一切存量,重新出發。其實我們也可以經常問自己:若是30年后的自己穿越到現在,你還會做現在的事情嗎?若何不現在就拋棄呢?
其實任何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行為都可以說是通往更美好未來的時光機器。
04
假如人生真的能夠重新來過,真的需要嗎?至少我是不需要的,因為即使重來你也無法保證比此時會更好。且在某種意義上當下的每一刻都是對人生的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