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梨司
一
剛讀高中的表妹腿出了問題,老家的醫生沒法子,只得來北京治療。
去火車站接了舅舅和表妹,我先請他們吃了頓羊蝎子,然后帶他們去醫院附近的酒店開了間房。
路上舅舅樂呵呵地跟我說:“小云,我這次出門帶了兩萬塊,做手術夠了吧。”
看表妹腿的情況,光是做手術就肯定不下七萬元,更別提住宿和伙食費了。
我笑笑,沒說話。
他又給我母親撥電話:“姐啊,我到北京了。在小云車上呢。嗯,帶了兩萬。啊?好。”
舅舅把手機遞給我,“你媽找你。”
我騰出一只手拿手機,我媽在電話那端囑咐道:“你晚點去銀行給你舅舅八萬,在北京安頓好人家?!?/p>
我蔫蔫地應了下來。
接下來兩周我不斷被打擾,取錢、買日用品、接舅媽、帶東西、看望表妹。工作學習攪的心神不寧,后來每每聽見手機鈴聲我都幾近崩潰。
終于,兩周后,表妹一家被我送回了老家。返程的路上頓感輕松,給母上大人打了個電話,獻寶似的把這幾天我對表妹家無微不至的照顧說了出來。
誰知我媽聽完就毛了。
“你舅舅怎么什么都讓你干?我給他這么多錢自己不會去買東西?一個大男人自己不會去打個車、坐地鐵?”
“他還沒跟我說過謝謝呢?!蔽衣詭┪?。
這么多天,醫院門前永遠堵得水泄不通,每次往返都需要起碼兩小時的時間。而舅舅一家卻從未對我說過一個謝謝,甚至連感激之情都沒有表示過。
事情已然過去三個月,舅舅家對于那八萬只字未提,似乎覺得那是我們應該給的一般。
讀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聽上去好像沒有什么問題啊,親戚的確應該在對方遇到困難時提供一些幫助。然而,我們家并不是那種幾萬塊錢花起來不眨眼的暴發戶人家。舅舅家也沒有窮到不到十萬的小手術費用要砸鍋賣鐵才能湊出來的程度,更何況每個月我母親都會給他打錢。
而類似的事情在我們家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了。
二
父母都來自小縣城,從小刻苦學習,最終大學考到了北京,也在北京定了居。
舅舅和姑姑便沒有如此人品了。姑姑勉強考上了大學,出了縣,在市里當了公務員。而舅舅因為懶,讀書不夠勤奮,高中畢業就沒有再念下去,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工作。舅媽一人擔起了整個家的收入,舅舅只負責接送和照顧表妹。
我的親戚,不管熟悉與否,在聽聞我爸媽人在北京且還混得不錯后都很是激動。從此,我們一家便時常接到各種親戚打來的電話。有托找工作的、要錢借錢的,更甚者還要我爸媽幫忙買房子。有些人根本從未打過照面,驀然有“王姨”“李嬸”提出這些要求,倒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而最為好笑的是,這些素日里并未有任何交集的親戚們此時都不約而同擺出同樣一副姿態——“活該,誰讓你比我過得好?”
因為你比我有錢,因為你生活條件比我好,因為我們有一層親戚關系,所以你就必須幫助我。
這是什么鬼邏輯?
三
記得有一次我回老家參加堂姐的婚禮,在宴席上遇見了不少親戚。因為不常回這邊,大部分人都是陌生的。為了避免認不出人的尷尬,我決定去宴會廳外待一會兒。
玩手機時猛然間聽到一位親戚扯著嗓子在打電話,雖未有意偷聽,但談話內容還是聽見了個七七八八。
“呵,有幾個臭錢了不起?他以為全世界就他家有錢,那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真丫欠抽。小時候百日宴我還去看過他一次,現在長大倒好,翻臉不認人。讓他幫我兒子在外企找份工作怎么了?好歹我們都是親戚,他現在在上海過得好就不能幫幫我們這些小縣城里的?瞧不起我們還是怎么,這種人以后就該遭報應?!?/p>
恕我理解無能,但請問這人口中的“他”到底做錯了什么,值得如此罵罵咧咧?
幫與不幫原本就是他人的自由,不應與生活水平直接劃等號。同是小縣城出生的,別人憑著自己的努力去了大城市,而你卻還停留在原地。不捫心自問反思原因,卻還指責攻擊人家。身為求辦事的人,能將這番話說得這樣理直氣壯,我也是大寫的迷。
四
然而在生活中,抱有“活該,誰讓你比我過得好”的心態的人不在少數。
1)活該,誰讓你比我學得好
考試有題不會,一旁的學霸輕松做了出來。眼看只剩五分鐘就要交卷,你急得低聲向她輕吼著要答案。如果她不給,交卷后便免不了你一頓責罵和挖苦。當著全班指她大喊“學婊”,卻忘記人家并沒有給你抄題的責任和義務,你也沒有理由去抱怨她。
2)活該,誰讓你比我有錢
朋友家里極其有錢,穿的是阿瑪尼,背的是愛馬仕,噴的是紀梵希。一次吃飯,你點了一大桌美食,人家只要了一個鰻魚卷加一杯酸奶。結賬時你淡淡地瞟了她一眼,期待她會買單。但凡她說AA制,你在拿錢包的同時便會嘀咕一聲“摳門鬼,真小氣?!笨擅髅髂悴攀且淖疃嘧钯F的那個。
3)活該,誰讓你比我做得好
前些日子寫的報告被打回來大修,領導放話要明天看到新報告。你望著繁重的工作,兀自嘆了口氣。對面新來的小王昨晚通宵完成報告,且收到了領導的表揚。你殷勤地走過去,佯裝身體不舒服,求他幫忙接手任務。只要他拒絕,你便一秒變臉,咒罵著“比我做得好就臭嘚瑟,有什么了不起”回到座位。但是,比你做得好就一定要幫你嗎?
有句話我想送給這樣的人。
你付出多少艱辛,就能獲得多少回報。
朋友F來自廣西的一個小村子,與同村大多孩子不一樣,她從小的志向就是走出農村,考上清華。很多人笑她不切實際,就連她的父母也是如此。但她意志堅定,其他人晚上打著手電筒看武俠小說時她熬夜學習;其他人出去玩鬧時她預習功課;其他人聊閑天時她去和老師討論學術問題。
就是這樣一個努力奮斗的她,盡管在高考時發高燒嚴重影響發揮,最后也以極占優勢的分數考上了清華大學。畢業后找到了一份月收入上萬的工作和一個門當戶對的老公,過上了很多人羨慕不已的生活。
在參加同學聚會時,F曾經的同學有的早早嫁了人成為家庭主婦、有的當了卡車司機、還有的去工地當工人,像她這樣成功的寥寥無幾。看著這些昔日嘲笑她的朋友如今都圍著她說些奉承話,談論膚淺無趣的話題,F不由得暗自感嘆命運的神奇。
那場聚會過后,不斷有老同學打電話求幫忙,F都一一婉拒。雖然知道掛斷電話后她會被背后議論,但她還是不能說服自己只因為薄薄的一層關系就在公司隨意安放員工,把大數額的錢隨意給予他人。
直到如今,F的生活過得還是那樣安穩順心。而那些被她婉拒在背后罵她的人,卻只能成為失敗的吐槽者。
五
不要再想著“活該,誰讓你過得比我好”。
與其在那里對著成功人士嫉妒吐槽抱大腿,倒不如努力讓自己也成為“過得好”的那一類人。
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