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修煉的能力(三)

我們該如何表達“共情”,才能做到真正理解他人、給他人帶來希望。

共情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情商,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連接。這種與他人建立連接的過程離不開表達。只有通過表達,我們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轉化為打動他人內心的語言,讓對方真正感受到我們的心意。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向別人表達共情呢?

為了更好地表達共情,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首先,提問的時候,不要使用封閉式問題,要用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是只需用簡短的話語進行回答的問題,問題里總是自帶了答案。

比如,你去見朋友,發現他不高興,你問:“呦,這是對我有意見嗎?”這就是封閉式問題,你心里已經得出了朋友對你有意見這個答案。

而開放式問題需要回答者自由發揮,問題里沒有任何已經形成的答案。

如果你問朋友:“為什么臉色不好看啊?是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嗎?”

這就是開放式問題,你是在表達共情,表達想與朋友進行真誠溝通的想法。

其次,在表達共情的過程中不要匆忙下結論,而是要讓故事充分展開。

現代的每一個狀態都離不開過去的印記,我們需要了解過去發生了什么,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舊有的生活是怎樣影響當下的。

但是,過去的事情也并不能完全決定現在。

過去從沒有登上過5000米以上的山峰,不代表現在不會,過去沒有在某個領域成功的經驗,不代表現在不會成功。

共情讓我們關注當下,不帶偏見地認真傾聽每個人獨特的故事。

人都是不斷改變的,每個人都有發生轉變的可能。

同時,表達共情時,我們還要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

人的頭腦和軀體之間是緊密相聯的,憤怒的時候會心跳加速,恐懼的時候會全身緊張。如果你和對方有共同的情感,也會有同樣的軀體反應。

比如,媽媽輕輕地拍著孩子睡覺,她的心跳也會慢下來。而吵架的雙方都會血壓升高,肌肉緊繃。

所以,共情不但通過頭腦,也通過軀體,不但是一種心理反應,也是一種生理反應。

這種心理同步是共情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在表達共情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語調、姿勢對別人產生的情緒影響。

表達共情的最后一個方法是要注意設定邊界。

設定邊界的意思是要分清對方和自己的事情的界限。因為,為了減輕對方的問題而進行自我暴露,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

比如,閨蜜向你訴說老公不顧家的煩惱,一搬般情況下你會回應:我的老公還不是一樣。

很多人都以為,這種自我賣慘的行為會減輕對方的痛苦。但實際上,在分享的那一瞬間,對方可能會好過一點。但長期分享自己的經歷,并不會真正地安慰到對方。

共情要求我們不帶偏見地去傾聽事情深層的意義,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擔心上,而談我們自己的事情反而會讓對方更焦慮。


以上內容就是小結了書中我們該如何表達“共情”,才能做到真正理解他人、給他人帶來希望的問題。表達共情時,我們要多使用開放式問題、不要匆忙地下結論、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合理地設定邊界。通過表達共情,我們可以建立和他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并根據這份理解采取行動,以積極的方式帶給他人希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