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去寫,寫出來的文字無論怎樣,它是你的一塊玉璞。
上中學的時候,每周都要寫作文,好的語文老師會教些寫作的技巧,差一點的老師也會要求學生們寫寫摘抄,因著范文模仿。如果你不太討厭寫作文,又想考個好成績的話,大約都有這樣的體驗:經過幾年頻率不甚高的習作后,臨高考時竟然能文不加點地寫一篇頂漂亮八百字作文,文采不遜,字也方正。
這自然是堅持寫作的功勞。上了大學,我還能時不時地“為賦新詞強說愁”,于文字和語感倒也并不生疏。等畢業了,卻為迎接不暇的生活所困擾,大有兩年多的光景不怎么玩弄文字了。所以去年秋天,在QQ空間日志里絞盡腦汁地敲出那篇述志的《尋隱者奇遇》時,那種吃力感竟仿佛我從未讀過書,從未寫過字似的。果然是“一日不寫手生”了。
但無論再次動筆(碼字)多么艱難,那總是一個好的開始。為著一個“人生貴適意爾”的“快意肆志”的樸素愿望,那于我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開始。翻翻個人公眾號里的文字,最早的一篇距現在正好六個月,寫字已成了我最重要的述說,也很少會有碼第一篇文字的澀重感。我已經在向另一個更富文采的境界進發,我終要洗煉的文字,那是一種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才情都掩蓋在圓潤輕逸里的文字。
其次,要多模仿。
這是書里名家告訴我的。我并沒有較多的模仿嘗試,不敢妄言。但我想,人打一出生,模仿即是本能,而我們的諸多技巧的習得也多來自于模仿。所以,在初始習作的時候,難以形成自己固定的文風,不妨多多模仿。
朱光潛先生說:“學文學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練習寫作,如此才能親自嘗出甘苦,逐漸養成一種純正的趣味,學得一副文學家體驗人物情態的眼光和同情。到了這步,文學的修養就大體算成功了。”
朱先生告訴我們的也有一層摹習的教誨在,又有一層多寫的要求在,更有一層增長閱歷的期望在,大可以作為寫作者的座右銘了。猶要注意的是,朱先生講的是玩索名家作品。當下流行的網文和雞湯文寫作,雖也是有套路的,不過套路簡單些,也機械些,自然也易于玩索求得,但這種求得恐怕是難能修成朱先生所謂的“純正的趣味”的。當然,網文和雞湯文是市場導向,于作者也容易解決物質基礎的問題,玩索得這樣的技能在身也是不錯的,但若就此止步,我以為是不可取的。
另外一點,要平常心,才好循序漸進。
語文的基本技能包括文體、文法、修辭、文風、詩歌、辭賦、韻律、詞匯、語感和知情意等等,當初學生時代的語文本有相當的介紹,但一來當時課業繁重,系統訓練的少,二來那些應試的玩意兒大大破壞了深入的興趣,大約多已忘到爪哇國里了。
除了天縱英才之外,大多藝術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扎實的基本功,作文亦然。雖說當下閱讀快餐化,作者們一些因基本功欠缺的謬誤,讀者倒不大計較。但真正熱愛文字的人,應當把寫作當作一門藝術看待,以工匠的精神來精益求精,如許多大作家所踐行的——把文章改到不能再改為止。
那么,一點點習得這些語文的基本素質就非常必要了。如你所能看到的,文學作品在基礎構架之外又是個極盡浩瀚的海洋,便尤需要作者們懷一顆上下求索的心,不急不躁,步伐堅定。
武俠里正派的武功都要求練好基本功,而辟邪劍譜之類的邪門歪道則會有“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要求。
在我看來,寫作是正派的功夫,無論在高水平上會生出怎樣的枝繁葉茂來,那些曾經用心研習過的基本功夫總不會辜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