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適合所有想持續進行自我提升的朋友閱讀。
現在微信成了社交媒體的絕對主力,打開手機就要點開微信,這幾乎成了大部分人的習慣。
這和騰訊公司鼓勵原創有很大的關系,我發現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上,騰訊對原創的保護是最到位的。有了對版權的尊重,就極大的激發了一大批碼字人士的熱情。
于是,微信上就涌現出了大量的優質文章,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會經常收藏這樣的文章來慢慢“學習”。
這些文字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喜歡,有幾個原因:
1,優質文章一般都有寫作的套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們都會告訴讀者針對某些問題的明確結論。
這就是類似于老師告訴學生習題答案一樣,能不讓人高興嗎?可以說我們喜歡別人直接給結論,這都是讀書時形成的一種習慣的延續。
2,有些文章不僅告訴你結論,而且還帶有精彩的分析過程,這些文章整體看上去環環相扣,邏輯性很強,中間的分析過程看上去也比較嚴密,這一點是最讓讀者欲罷不能之處。
不過,如果我們成天沉迷于看這樣的文章,并且還自認為是在刻苦學習的話,這就是一個極大的誤區了,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任何時候,每個人的自我提升絕不能依賴于別人直接告訴你結論。
《人類簡史》中說智人在學會使用火并吃到熟食之后,他們每天用于咀嚼的時間就會比大猩猩要少4個小時,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琢磨使用一些工具,這些行為都無意中促進了智人的認知革命。
其實我想可能還有另一種解釋,智人在吃到熟食之后肯定會比吃了同樣多生食的大猩猩吸收的能量要多得多,這些能量除了能支撐身體的正常運轉,還有一些多余的能量就可以用來思考,時間一長就慢慢在智力上和大猩猩拉開了差距。
雖然現在人類的物質極大豐富,但節約能量的本能基因還一直存在,于是能不思考的時候就會選擇不思考,能依賴直覺解決問題就不會去深入思考。所以,我們往往是更喜歡別人直接給結論而不是選擇自己去思考。
不過吊詭的是,大腦一方面懶得思考,不想去推理,另一方面對于那些直接獲取的結論性的信息,常常是來得快,消失得也快。
不信你現在就閉上眼睛仔細回想一下,玩微信那么長時間了,也看過了不少優質的文章,但你究竟還記得多少呢?如果在現實中遇到了一些難題需要解決的話,你覺得會比以前更有信心嗎?
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系統性的思考,只靠吸收別人的結論,這并不會讓我們的能力有質的提升。
大腦想節省能量,不愿意去思考,這的確是本能,但若順從了這種本能,也許我們會越來越笨。
如果我們選擇對抗這種本能,主動去思考,雖然會消耗能量,讓人疲憊,但在痛苦的過程過后,我們會反而感覺自己有了真正的提升。
有效的學習從來都不會是一件很輕松的事,這就是現實!
我每次寫文章也有類似的感受,從思考主題,打草稿,到反復修改最終定稿,整個過程從來都不會很輕松,但往往寫完之后,我卻總能感受到一些切切實實的提升。
第二,有些人能寫出一些所謂優質的文章,其實都是對看過的一些書的總結和提煉。
既然這些文章是別人對原著的解讀,那我們為什么不選擇直接去看原著呢?畢竟別人對原著的理解和加工呈現可能會存有差異。
我現在一般都不會過多的去研究那些文章的細節,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文中所提及的書籍上,甚至有時候我就是將文章作為我挑選圖書的一個來源。比如以下就是我在閱讀文章時積累的部分圖書,其中有一部分已經在看:
只有自己去閱讀原著,才能獲取到最真實的內容,才能減少被人誤導的概率。
最后提醒一下,對于我這篇文章也一樣,建議大家不要過多的陷入文字本身的邏輯,應該將我提及的《人類簡史》這本書找來好好研讀一番,也許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