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感系列之三 】
這幾天,最火的新聞當屬王寶強離婚事件。打開網絡,“王寶強”們鋪天蓋地,像霧霾里的顆粒物,躲都躲不過,隨便掃兩眼—— 咳,那啥,編劇同志們注意啦,剛出鍋的家庭倫理懸疑劇素材新鮮上線啦,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
婚姻是個永恒的話題,從古至今沒消停過。趕巧今天看到兩篇小說,也是關于婚姻的,讀完百味雜陳。
一篇是《萬事如意》(作者理查德.耶茨):婚禮前夜, 在眾人的祝福中,年輕戀人表面一臉幸福,內心翻江倒海:女人開始強烈質疑自己的選擇到底對不對,眼前這個男人她真愛他嗎;男人突然心生失落,以后再也不能和那幾個好哥們兒一起撒歡玩了。對即將到來的婚姻生活,男人和女人既渴望又恐懼。兩人內心變化描寫得真實細膩,淋漓盡致。
另一篇是《鐘擺》(作者歐.亨利):晚上,丈夫懷著厭惡的心情走在回家路上,到家卻發現老婆不在 (娘家媽病了,她臨時坐火車回去了) 。看著老婆留下的字條,千叮嚀萬囑咐了一籮筐瑣事,丈夫感動了,念起老婆的種種好來,一時愧疚得不得了,暗暗發誓等老婆回來,一定要多陪陪她,以后晚上再也不去找那幫狐朋狗友打臺球了。就在這時,老婆拎著箱子意外地回來了(娘家媽小毛病,無大礙)。一切如常,丈夫悻悻然出門,打球去了。
這兩個故事寫活了婚姻里的無奈,也為克爾凱郭爾那句名言作了最生動的注解。他說 “結婚,你會后悔的;不結婚,你也會后悔的;結不結婚,你都會后悔的。”
二
結婚叫入網,離婚叫銷號,復婚叫復機,女人再婚叫過戶,男人再婚叫補卡。隨便一搜,像這樣的段子,一卡車一卡車的。
愛情再美,終究難敵婚姻的柴米油鹽。更何況, 還有一種愛情叫“愛你愛到殺死你”。
簡書上有篇文章,作者分析父母離婚的原因, 跟帖很多。她父母一起生活了十四年,起初很恩愛,但后來就......她從價值觀、性格、習慣、愛好等方面總結了離婚原因:父親愛看書學習,注重全面提升自己;母親除了柴米油鹽,就是做水果生意,兩人差距越來越大,母親怨氣越來越重,家里常年充斥著抱怨和咒罵,一家人很受傷,最后不得不離婚。
多年前,認識一個女孩,她不愛男友,但男友很愛她。在父母逼婚下,她很不情愿地嫁給了這位前程似錦的男友。婚禮剛結束,就隨丈夫一起飛去英國留學。眾人紛紛艷羨之際,旱地驚雷——她兀自回國了——他們閃離了。女孩說,實在受不了他瘋狂的控制欲。
這種口口聲聲說愛你,卻掐你脖子、捂你嘴巴、讓你窒息的愛情,還被文學家寫進小說。比如,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克萊采奏鳴曲》,看完包你心跳加劇、一身盜汗。
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不幸的家庭也有共同點。有篇文章叫《付出感,是婚姻的最大殺手》,李雪老師寫的,從心理學角度詳細分析和總結了婚姻失敗的原因,令人折服。
一些要踏入婚姻生活的新人很向往旅游結婚,浪漫不說還能增進感情。可錢鐘書卻說“結婚以后再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仆仆以后,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人與人之間有刺猬效應,太近或太遠都不行,傷感情。愛與自由該如何平衡,是門精妙的藝術。
“一個成功的婚姻需要許多次的戀愛——和同一個人。”米格農?麥拉林說。相愛容易相處難,這確實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當柴米油鹽、嘮叨抱怨、放屁打嗝、腳臭夢話、審美疲勞劈頭蓋臉一齊向你撲來,你——還好嗎?
與其關心王寶強到底能損失幾個億,不如靜心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樣的愛情和婚姻——別急,先讓愛喘口氣,再說“我愛你”。
2016.8.17
(完)
【諸神的恩寵座右銘】
認認真真讀書,老老實實碼字。做一個不給自己貼任何標簽的碼字員。
原創文章,請勿盜用,如需轉載,私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