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早上5點翻看微博看到搜索框“請把兒時的陪伴還給父母”我才知道今天是重陽節。
這是央視新聞昨天發布一條微博,視頻以女兒忙掛斷母親電話開始引出了5個路人采訪主題
1. “你多長時間和家里聯系一次”
2. “那么父母想孩子了怎么辦”
3. “你有沒有哪一刻覺得父母變老了”
4. “重陽節 你想到了什么”
5. “重陽節你想和家人怎么過”
視頻是以最好的方式“媽,我回來了”結束,然而現實往往并不盡如人意。
我在工作之前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父母也會變老,慢慢由你依賴他們幫你遮風擋雨解決所有的困難變成希望自己能更快速的成長可以為他們支起一片小的天地。
畢業前,家里人曾多次要求我回家鄉這找工作,一方面工作輕松;另一方面,離家近,有事家里也能有個照應。在家鄉呆了18年我心里上是不想回來的,但后半年還是陸續投了兩家公司,結果全部沒有接到反饋,我也就繼續在外面漂著。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剛工作,不熟悉業務,經常加班,以前會每周跟我媽打半個小時的電話,那次有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沒聯系了,是我爸先給我打的電話,第一句是“怎么,你是要失聯么”,跟我爸電話通常不超過2分鐘,馬上轉給我媽,然后我倆就開始各種雞毛蒜皮可以講上半個上午,但我爸一般會控制在半小時讓我們掛電話,這次也是,沒多久電話轉到我媽手里,“閨女,我想你了,你都有半個月沒來電話了,家里也沒有你的照片,我想看看你……”我媽越說越委屈,然后我們倆隔著電話一起哭,最后電話還是我爸讓掛的。這之后的我都保持著幾乎每周一次的通話。
伴隨著城鎮化,村里的有些體力的老年人都在外打工,年輕人一般也都外出上學或打工,成家的一般也都定居在市里或外地,老家村子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前年,我媽跟我電話時告訴我村里的一個嬸子去世了,死了幾天才被鄰居發現的,鍋里還放著土豆,可能是因為栓。我當時心里就咯噔一下,之后默默的將通話時間改成工作日上下班的路上。
這兩年每次回家都會發現媽媽頭上的白頭發又多了,皺紋也多了,越來越像一個小老太太;爸爸好像矮了,眼睛也花了,像一個小老頭。我經常勸我媽去染染頭發顯得年輕,這種企圖掩蓋事實的行為只是為了讓我心里慶幸媽媽還年輕著呢,但歲月的痕跡刻下了就抹不掉了。
因為種種的原因,我選擇了在外漂泊,沒辦法做到近距離的陪伴,但我的心一直都和他們在一起,我希望現在可以與他們共抗生活的壓力,我不希望將來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后悔。我所能做就是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愛自己,愛家人。 愿父母身體健康,我們能陪伴彼此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