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刷個手機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上床到真正入眠,我大概需要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中,我會反復的打開微信、微博、簡書、知乎,漫無目的地查看一些朋友們po的狀態照片或者其他一些自認為很有趣的東西。“睡前刷個手機”正在成為我自己越來越無法戒掉的生活習慣。與此類似,另一個正在蠶食我日常生活狀態的沖動,就是外出旅行。別人這樣總結過我的生活,不是正在旅行,就是正在計劃旅行。對,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向來是我無限的向往。

于是我在想,這到底是怎么了?

今天當我坐在思考的圣地馬桶上認真的考慮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才忽然意識到,無論是“睡前刷個手機”或者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實質上都反映了相同的心理需求——“新鮮感”。
一個有趣的現實是,有些人,或者是當下的大多數人,實際上是需要不斷的以“新鮮感”來喂食的。這些新鮮感來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新鮮感”的攝入不足,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空虛,這種空虛感的實質表現,常常就是對當下生活狀態的倦怠。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空虛感是很容易被滿足的,畢竟現代生活每天都有數不盡的新鮮事物被生產制造出來,而且方便的是,人人都擁有一臺能夠隨時隨地享受新鮮事物的智能手機。你看,當你閱讀我的這篇文章的時候,一定就是被題目的新鮮感吸引了進來。當然,也有一些時候,這種空虛感會變的很棘手。就像一個愛吃零食的孩子本來躺在了堆滿零食的房間,但是現在他挑食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可能就萌發了動靜更大的攝取“新鮮感”的行為——“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兩個似乎毫不相關的行為,就這樣被聯系了起來。

不過,一個更大的危機是,豐富的現代社會,正在諷刺性的無限縮短著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倦怠期,你正在變的越來越容易對身邊的事物產生厭倦。(我甚至在煩惱的是,國內旅行對于我而言,已經基本提不起什么興趣了。)

或許有一天,當有人開始對“攝取新鮮感”這種行為也感到厭倦的時候,才會回過頭來思考“空虛”這個狀態本身吧。那個時候能不能越過這道坎,就真的是看造化了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