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妻子常常會為買個自己喜歡但價格不菲的包包糾結半天。
媽媽常常嘮叨,怎么又給我買這么貴的衣服,不知道省點錢。
這個工作太煩了,老子不想干了,一覺醒來還是老老實實去上班了。
......
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沒有錢,必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花錢、如何掙錢的問題上,精打細算,很多的想法也暫時擱淺了。
可以毫不掩飾的說,我是愛錢的,買房子要花錢、養孩子要花錢,家里要是突然出現個大變故,光住院的費用每天動輒上萬,這時候你說是治還是不治,治,可能就是傾家蕩產,不治,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自己卻沒有一點辦法。
所以錢真的很重要,連和尚都說,“出家人不愛財,越多越好”,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不再因為錢而奔波。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加自由的選擇空間。
人和錢的關系是每個人生命中無法繞開的關系,用最快的時間實現財務自由解決人與錢的關系,才會有更多時間和自己對話,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只喊口號是沒用的,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就要勇敢一點,勇敢的走出自己那個固步自封的小圈子,放大自己的人生格局,否則只是安于現狀,也許短時間內是平淡而美好的,但時間這個小偷很殘酷,他會讓你越來越捉襟見肘,茍且的生活最好不要等到老了再來。
2、
最近網上很火的“剽悍一只貓”,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他勇敢的擺脫了原來那種沒有激情、平庸的生活。花十多萬塊錢自己充電、學習,厚積薄發,很快成為了簡書的簽約作家。
他的文章短小精悍,給人以啟迪,而且還自薦成了簡書的獨立采訪人,號稱要采訪100個牛人。
現在自己運營的公眾號也有將近10萬粉絲了,開設了自己的網上課程,開始了變現之路。
聽說他最近要去魔都了,我想這對他而言又是一次勇敢的出發,又一次放大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不能說他現在完全實現了財務自由,就憑他這股勇敢的勁頭,實現財務自由是遲早的事情。
我們常常想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面度現實卻選擇了逃避,每個月看到銀行賬戶上多出來的幾萬塊錢,就再也不沒有勇氣出去冒險了。
我的一個朋友和我說,他也想勇敢一點,可是每次想要下定決心出去的時候,他的老板就給他加薪,可能也就是漲了幾千塊錢,可是一想到自己在這還能掙個年薪三十萬,出去可能未必會好,就再也不敢勇敢的走去出了。
如果卡上的錢越來越少,就會感到焦慮,相反則感覺安心,人的心情完全被這冷冰冰的數字綁架。這是典型的窮人心態,永遠都是金錢的奴隸,無法實現財務自由。
3、
每次聽到“在路上”這首歌,都會心潮澎湃,總想著也應該為自己的夢想做點什么,可最后還是茍且的沒有任何行動。
也有很多原來很普通的人因為勇敢的跨出了一步,現在正走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
張女士和劉先生都是我的好友,而且兩個人上高中時就是一對。碩士畢業后在上海定居了。
很多年沒聯系了,有一天突然接到劉先生的電話,他和我說正和自己的妻子準備創業,做醫療方面的,想開發一個APP,因為不懂IT,所以過來咨詢我怎么弄。
接到這個電話我是很驚訝的,放著這么穩定的工作不做怎么就出來創業了呢,膽子夠大,劉先生和我講他的創業計劃的時候,滔滔不絕,而且講的頭頭是道。
我當然很熱心的幫助了他們,幫他們評估需求、報價,部署方案,還幫他們聯系了第三方合作伙伴。
現在不太清楚這兩口子創業的路上走的怎也樣,很是佩服兩位敢于走出去的勇氣。
王先生是我高中時期的好友,十年前就移民澳大利亞,定居在墨爾本,過著美美的中產生活。就在今年年初回國了,當天晚上給我打電話,說在蘇州了,問我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他是做智能硬件創業的,已經在墨爾本創業一年了,今年回國帶回來一個項目,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
我問他,為什么選擇回國創業?他說,“再不瘋狂就老了”,聽完這句話,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顫了一下,是啊,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再不勇敢一點真的就老了。
還要再說一個我的領導的故事,她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自己四十多歲的時候放棄了高薪工作,毅然從頭開始創業生活,做得是營地教育。她們的創業團隊叫“營家”,幾位合伙人都是孩子的媽媽,生意遍布亞洲、歐洲、美洲。
現在她已移民英國劍橋,每天沐浴在康河的柔波里。
4、
寫到這里讓我想起了許巍的一首歌中的歌詞“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
想要自由,先實現財務自由,勇敢的走出去,讓未來的生活不再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