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講一件前幾天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小事吧。那天早上因一點小問題我又準備教育兒子,誰知剛說了一句就被兒子給頂了回來:“媽媽,我知道了,你別說了,你說的我還頭暈呢?!拔乙幌麓糇×?,緩了緩說:“你不想讓媽媽說話?““嗯?!皟鹤雍苷J真的回答道。“好吧,那我從現在開始不說了?!皟鹤佑趾芷届o地說了句:“好的,你在給我讀書的時候說話就行了?!奥犕赀@話我默默地走開了。
然后我就真的閉嘴了,剛開始我是故意逗他玩一句話也不說,他和我說話我就用打手勢來表達,搞得他一臉懵。兒子起初也并沒有表現出很期待我說話的樣子,好像一副“你不說話就行,打手勢就打手勢吧“的架勢,弄得我都有點受不了了。就這樣安靜了一段時間后他終于受不了了,畢竟屋里只有我和他倆個人,小孩子總是會不停地提問題講話,我這樣不說話讓他覺得很難受。兒子就又對我說:“媽媽,我問你的時候你得說話。”哈哈,真是笑死我了。于是我也不逗他了停止了啞語,只是我真的說的少了。我學著把話簡潔明了地跟他表達出來,絕不啰嗦,絕不廢話。就這樣持續了一天,我發現整個世界都一下變得美好了,那一天我們過得非常輕松和諧。
后來我好好的反思了一下,因為那天兒子的話確實像當頭一棒將我打的暈暈乎乎。要知道這個小朋友前幾天才剛過四歲的生日,說出這樣的話,除了幾分可愛之外更多地是讓我驚愕。這分明是給我傳達了一種信號——我說的太多了!自己仔細回想了一下,我平時好像真的是絮絮叨叨說的太多了。不管是對孩子還是老公,不管是有用的還是沒用的,我好像總是在不停地叨叨叨。要不然孩子怎么會說出那樣的話呢?我才三十剛出頭離更年期還早得很,怎么就變得這么絮叨了呢?當然我會把最大的因素歸結于“愛”,可遺憾的是我對孩子愛的太深卻不會愛!沒有留給他更大的空間,沒有留給他自己思考的時間,不等他自己去發現,我就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他一切,慢慢地我就變成了一個讓孩子討厭的叨媽。
其實為了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我在不停地學習各種的育兒知識,可是在實際操作上還很欠缺。不過理論知識學多了思想上會有很大的改變,遇到問題就會找原因想辦法,再盡力去解決問題。就像我今天講到的這件小事歸結起來就是溝通問題,自己在這方面學過很多相關內容。將我看過的書、上過的課總結一下,在和孩子溝通這個問題上就一個詞——言簡意賅。將你要表達的思想用孩子能聽懂話講出來,然后你就閉嘴吧。所謂的“閉嘴”不是讓你和孩子除了命令和執行外一句話也不說,而是不嘮叨。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至于什么是該說的我是這樣理解的,除了平時生活中的必要情感交流,給孩子答疑解惑時不僅要說,還要盡可能詳細的說,直到孩子明白了為止。而你向孩子發出指示表達需求時,尤其是那些叮嚀囑咐的話,精簡扼要說一遍孩子聽見了聽懂了就行了,不要東扯西扯沒玩沒了地叨叨叨。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都是不經意就把一堆話叨叨出去,比如孩子要和爸爸出個門,我就會說:“多穿點衣服啊,外邊可冷呢,不穿好會感冒,感冒了可要生病打針吃藥……”本來一句“外邊冷多穿衣服”就可以說清的話讓我叨叨出一堆,孩子不煩才怪呢。咱們都是從孩子成長起來的,比心就可以理解孩子天天被叨叨叨的苦了。想一想,現在才是一個四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我說的多了,等真正到了他的青春期遇到我的更年期時,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真是不敢想象啊。
在我報名參加的家長學堂上指導老師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知道和做到的距離。”我光在孩子教育方面就深有體會,真是學一套做一套,學的時候覺得真有道理,等回到了生活中就把學到的那些拋到九霄云外了。正如那句“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話”一樣,我知道很多育兒知識也依然教育不好孩子。學習很重要,踐行更重要。雖然我在這里長篇大論的說了一堆,但回到現實中可能一下還不能把“閉嘴”做得很好,不過我有了這個意識后就會時刻提醒自己,慢慢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最后讓大家聽首歌吧《嘚啵嘚啵嘚》,我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很逗,如果兒子能聽懂這歌在講什么肯定會第一個推薦給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