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找回孩子的快樂童年與學習熱忱:我讓孩子就讀自主學習學校

? ? 2014年,為了讓孩子轉到體制外學校『人文實驗中小學』就讀,我們一家『島內移民』到宜蘭,至今已經兩年整,

說實話,在參觀『人文實驗中小學』之前,我對體制外學校的了解有限,除了多年前讀過英國的《夏山學校》、看過『種籽實小』創校人林雅卿的著作《成長戰爭》之外,只是很片段的聽朋友敘述過一些汐止『森林小學』的狀況。我從末想過要帶著孩子就讀體制外學校,更別說去了解何謂『自主學習』與『適性教育』。

只是,自己從小到大,由傳統學校一路走來,雖然念的都是名校,但卻常常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寶貴的青春死背教科書?準備考試?』

『讀高中、考大學、找份好工作、掙錢養家……人生的目的難道就是這樣?』

「為什么我不能夠自由自在、讀自己喜歡的書?」

「為什么我明明這么喜歡閱讀,父母、老師卻總是認為我“不用功”?」

「為什么我要痛苦的學習那些明明就對我沒有用的東西?」

我在日記里吶喊、在周記里質疑,我跟輔導室的老師抗議我不要這樣的人生……,但是換來的不是一頓責罵,就是「你長大就會知道!」「人生就是這樣。」「學生念書就是本分!」這類的答案。

大學畢業后,我很開心我的人生變成彩色,我終于不用再面對任何考試,熱力十足的在所有我感興趣的事物上努力。我仍然喜歡學習,也從不放棄學習,只是我開始對傳統的「教育」產生了質疑:強迫式的教育,到底是幫助了我,還是扼殺了我?制式化地要求孩子在某些年記學某些東西、以特定的方法與速度去學習所謂「重要」的學科,到底是正確的?還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新聞工作,我得以采訪許多功成名就的各界精英;在生活中,我也遇到不少雖不富有、但是活得有滋有味的「達人」。我發現,很多成功人士的學歷并不一定起眼,而更多的專家,其實「所長」并非「學校所學」。于是,我逐漸對現行傳統的教育產生了質疑:花費了這么大把的時間待在學校里念書,我們到底學到了些什么?我們學的,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等我有了孩子,我天真的認為,即便就讀傳統學校,只要我不勉強他們、強迫他們,他們應該也可以快快樂樂的學習。事實上,我錯了。

在臺灣,國中教育仍然以考試為中心;而讀書,仍然只是為了升學。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之下,我眼看孩子又要重蹈我年少的覆轍,無止境的虛擲光陰在數不清的考試上,于是,我毅然決定帶著孩子離開,尋找一個可以以「自主學習」的地方。

孩子轉到「人文實驗中小」兩年了,閱讀這本「瑟谷經驗」的自主學習內容,對我來說毫不陌生。因為書中作者的所有的經驗,我都從兩個孩子以及其他學生的身上,一一印證。

比方說,在〈堅持度〉這一章里,作者提到,大部分的大人都以為,如果沒有上下課,沒有課綱,孩子不會主動學習、不會有堅持度。事實上剛好相反:每個孩子都會找到一樣、兩樣,甚至許多樣興趣,無休無止地埋頭苦干。

作者的說法我完全同意!

女兒剛到「人文」時,有一群對學校沒有信心的家長,語帶譏諷的在背后說我女兒天天都在學校看漫畫。沒錯,她那段時間非常著迷于動漫:在學校看、家里看,還號召同學成立漫動漫社,自己擔任社長。她花費許多時間將所喜歡的漫畫整理出大綱、還在臉書上狂熱的比較兩部漫畫的不同;她不停的畫、不停的寫,不眠不休,將所有的零用錢都拿去買動畫書、厚厚的畫本和畫筆。或許,在某些家長眼中,這是浪費時間,不算是學習,但是,我卻看見她日夜不停地創作,不但累積了驚人的作品,也鍛練出了洗練的文字能力。

去年底,她決定不選擇直升「人文」的行動高中,而要報考某間高職的設計科,在沒有任何的外力引導之下,她毅然開始準備考試。不知打哪里借來了教科書、參考書,女兒開始自己擬定進度,自修學科,遇到不會的內容就去問老師,或者問我。我看著她埋頭苦干,每天放學回家念書超過五個小時,連吃飯的時候都一邊做著習題,心中非常佩服,這一切,全都出于「自主」,沒有任何人強迫她。

「自主學習」的孩子,不光只是我女兒。連續兩年,我應邀在人文擔任一些孩子的「寫作教師」。那些自己選課修的孩子,不但從不缺席,而且交出完美的習作,甚至有一次,我怕耽誤他們的下課時間,把講了一半的內容就此打住,他們還追著我一定要我把內容講完才能走!剛開始我簡直不敢相信,在一個如此自由的學校,孩子竟然有這么強的學習力!

瑟谷的理念:「人類天生好奇,好奇心是學習最好的驅動力。」作者也提到,在瑟谷,他們讓孩子自己決定什么時間開始學習閱讀。這一點我在「人文」也親眼印證。前年,在剛開始接下寫作老師一職時,我很驚訝地發現,我的班上竟然有七年級的孩子,很多字都不會寫!當下,我很替他焦急,向學校反映了這件事,然而,更令我驚訝的還在后面。今年度,我又遇到了這個學生。當他第一篇習作交上來時,我嚇了一跳!咦!這是怎么回事?他交上來的習作雖然字體不甚美觀,不過,讀、寫顯然已經沒有問題,可以達到「表情達意」的程度了!

詢問學校總導師,老師才告訴我,因為孩子想參加某些活動,因此激發了自主學習的動力,就在短短一年內,他竟然有了180度的大轉變!足可見,無論數學、語文、史地、科學,只要孩子愿意學,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不用花上六年、九年,甚至不一定需要老師教!而我們做大人的,確實只需要從旁協助,給予適當的引導或書籍,孩子自然會依照他的天賦、需求去發展。

至于「混齡」與「時間表」,作者說:「天才都具有完全的專注力,往往不會留意時間的流逝。而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才能,專注的潛力,需要暫時忘掉外在的時間步調,傾聽我們生命中自然產生的韻律。我也非常贊同。每次,看到一群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各自安靜的在某個角落,專心做著自己手邊的工作時,我總是非常感動。無論是做手工、練琴、敲敲打打,或是學做木工、烹飪,沒有人抬頭望向時間,因為「學校給我時間,讓我找到自己,這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格外要提的是,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有人認為,如果你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們一定會選擇比較輕松的一條路——事實上,孩子們通常會選擇比較困難的一條路。」真的!這一點,我完全贊同!我常常覺得,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勇于接受挑戰——每一次,我作文課班上的孩子,在比較簡單的造句、和比較困難的「短文寫作」2選1時,80%都選擇挑戰比較難的作業!第一次跟著我實習的老師看了非常驚訝,而我卻早就見怪不怪。在我的十余年的作文教學生涯中,幾乎次次如此!

「所有的孩子都隨時在學習,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利用書籍、別的孩子、工具、大人,孩子去探索、掌握、體驗、了解四周。他們學會解決問題,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為自己負責。只要我們不去干預他,孩子會學到他需要學的東西。而我們,只要支持、協助、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幫忙。」這是瑟谷學校的宗旨,自主學習的結果,也是我認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在此跟所有的家長分享。

關于陳安儀:自小就是好奇寶寶,興趣廣泛,尤其喜愛閱讀和寫作。臺大中文系畢業,曾任電視幕后企劃及聯合報、一周刊記者,2002年創辦臺灣母乳協會,擔任母乳志工長達七年,育有一女一子。

2005年成為自由撰稿人,著有《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讓孩子愛上閱讀」、「分數之外的選擇」……等親子教育類作品。

2008年創辦「媽媽PLAY親子烘焙聚會教室」,及「陳安儀多元寫作」,目前是身兼作文老師、電視談話性節目中之常客,經常應邀暢談親子教育、生活等相關話題,并經營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anyich.pixnet.net/blog,點讀率高達2000萬人次,獲選為親子天下雜志「精選部落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親子日記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開始寫親子日記,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兒貝貝閱讀 7,688評論 2 22
  • 前言 第一部分:農家院,小書屋 第二部分:小書屋,大舞臺 第三部分:遇見最美的自己 后記 1 我的讀書經歷 山東省...
    天涯海角慧眼閱讀 4,046評論 0 8
  • 我的朋友張君自稱是美國“克萊登大學”的博士(雖然我從未發現這所學校的具體地址),尤其對當代藝術獨具見解,經常邀請我...
    伯鐸閱讀 765評論 0 1
  • 1.創建安裝路徑mkdir -p /usr/local/tomcat 2.在windows系統上下載安裝包后通過W...
    簡單生活101閱讀 68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