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邊那些要“做自己”的人,后來過的怎么樣了?#
先不說我身邊的人,我自己就是一個。。一直做自己的一個人。。天天喊著“原諒我這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
自由,我這么熱愛的一個詞,不做自己,算什么愛自由。
不小心高考報志愿學的化學,為了做自己,研究生退學,去干了產品經理和運營,一直到現在。
覺得大企業勾心斗角,不是專門做事,不提供價值,為了做自己,辭職,有靠譜的項目才做,不行就自己干。當然,失敗的多。
三十歲,對各種套路化的電商運營傷透了,離不開刷單,想離開這行,琢磨著去試試數學老師吧,其實已經十年沒翻過數學書了,為了做自己,去新東方面試成為高中數學老師,不過沒堅持住,跟20出頭剛畢業的孩子們競爭。。每天熬夜三點備課。。身體沒撐住。。。但至今,還是想試試。。。等我。
最后,做了一個原創設計平臺,為了做自己,這個平臺的名字都叫做“自個”,也是給做自己的設計師,做自己的各種人做的。
這十來年,做自己的事還很多,比如不怎么接電話。。比如愛穿紅色的鞋。。比如自己的婚禮自己當主持人,還講了一個ppt。。。一大堆。。。
連自己的T恤都如此,我是張淼。
后面就是那句話,做自己的人,后來過得怎么樣了。
說實在,做自己成功的少。就有那么幾個,但是也就是這么幾個,還能不斷激勵著這群想做自己的人前仆后繼。
比如,羅永浩,比如大鵬,比如竇唯。比如我朋友圈中一個做古村落攝影的詩人,比如一個辭了警察工作,做指紋鎖的哥們。等等吧。
然后聽到一個。辭了國企的工作,去做花店,然后虧了二十萬。。
這簡直是意料之中。。。
做自己,是挺任性一件事。你活在一個社會,組織,家庭中。一切應該講究和諧,做自己迫不得已,就是破壞這種和諧。
一個字,作。
然后呢,自作自受。
做自己的人,狀態基本就是生抗,熬,得罪人,被罵神經病,不負責。
原諒我這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能怎么辦,只能祈求原諒。
王菲是一個挺做自己的人,不僅僅是她獨特的唱腔,獨立的性格。我覺得她做的最自己的事,是當初跟了竇唯,結婚,從香港到北京,從歌星到了北京四合院的一個妻子,跟著竇唯,早上打豆漿端尿盆。這就是王菲。這種生活就是她的生活。
所以,如何定義過的好呢?有錢而富足?還是自由而隨性。
做自己的人,大都逃不過一個窮字。我也是。大抵有兩個原因。
首先,你總在折騰,人都是會變的,做自己就意味著不斷的變化,在變化中,過去的積累則不復存在,而你想嘗試的東西,則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冒險可以,體驗可以,賺錢則很難。而因為在新的領域經驗的欠缺,錢,在這里會成為一個叫做學費的東西。
另外一個原因,賺錢,如果你沒有一個硬本事,很多時候都跟討好有關系,有的需要討好客戶,有的需要討好老板,哪怕明星有時候也要討好粉絲,做所謂人設,真的做自己的時候,哪會管這些。你放棄討好任何人,那賺錢就一定是個價值交換的過程。賺錢與否,看你能力和價值了。喜歡站著賺錢的感覺,那就是磨練自己,讓自己能站得住吧。
當然,也有很多人耐得住窮。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定義,與物質無關。走遍天下,看世界不同的風景,也是一種美好;樂于公益,做一名陪著孩子們的鄉村教師,更是一種奉獻;海邊買個房子,開個雜貨鋪,帶個老板娘,不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一種幸福么?一切看你,想要什么。再看看杰克船長,作為一名海盜,錦衣玉食絕不是他的追求,地平線才是他的方向,另外,得有朗姆酒。
不管怎么說,做自己的人,也都在熬,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和環境中,他們拼了命的想做點什么,改變點什么,做自己的人都有點理想化,別人眼中所謂的情懷,其實,他們只是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想讓自己的生命,有點價值,或者,綻放一下。
橫店的群演都很喜歡王寶強,是他們的偶像;有寫作夢想的人都很喜歡劉慈欣,山溝溝的工程師成了真正的作家。我很喜歡羅永浩,大鵬,是我看到了用自己的心做產品,做電影的人,還活著。盡管他們也有妥協,也有無奈,可是他們還活著。
錘子科技周二的新品發布會,羅永浩對錘子的供應商說,感謝他們在公司快倒閉的時候沒把他們徹底搞死,尤其是去年秋天,在錘子現金流斷裂,完全還不上欠款的時候,沒有去公司樓下拉橫幅,要欠款,給了他們緩過來的機會。老羅給這些幫助他們的供應商深深鞠了一躬,90度,這個鞠躬,只有創業中,做實體的這些人,會懂吧。
我特別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其實也是想告訴那些做自己的,真的還有希望,不要妥協,哪怕前赴后繼,哪怕頭破血流。怕什么,怎么不是過。大家一起,你做你自己,我幫你做自己。。
祝做自己的你和我,再也不需要道歉。
感謝陪我們做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支持我們做自己的伙伴。沒你們,這個社會就只剩下嘲諷和不解。
無論我們怎么做自己,對你們的愛,一輩子,這也是自己。
我是張淼,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