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落差,叫他在你樓上工作2

還是進主治,跑學分的事兒。

按科教科的意思,自己去找分管院長,站在門口等了半小時,見院長不到20秒。院長直接問,誰讓你來找我的?讓他給我打電話。我又回到科教科,轉述了院長的話。那位同事給院長回了電話,電話里說,哎呀,我也跟她說原則上不可以補簽呀,但是她一直在這里,求我給個機會。掛了電話后,她斬釘截鐵告訴我,按原則辦事,不補簽!

不補簽就不補簽吧。感情這事兒我特么還成了那個刺頭?為了一個學分,為了進個主治,我特么還成了無賴?在我樓上上班的人啊,好像我的生死大權都捏在你們手里,你們心情好就可以給我簽個字,心情不好就不可以給我簽字。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不是因為考試沒過,不是因為沒有文章,而是因為差2分國家1類學分,我就不可以進主治。這都是什么硬性規定?這樣的評價體系到底是把什么擺在第一位?更何況,我是有學分,只是出差前沒有提前向科教科報備。

是的,說到底還是怪自己,不提前準備,不按規定做事。可我還是不開心啊!做著一份本來就不喜歡的工作,除了看病,還要拼論文,拼課題,隔三差五迎檢查,下鄉,進修,考博,進職稱等等等等,在體制的桎梏下不斷掙扎。等你最終完成了以上種種,你的前半生也基本結束,可以等待退休,然后過著和大部分退休的人一樣的毫無期許的生活。

累了,怕了。這根本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根本不是我所期許的未來。他們說,在你失落挫敗的時候,不能隨意想著放棄,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理智。但是人不應該就是在絕境才逢生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