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里在聽一首歌,分享給你。
我聽說有些歌最大的意義是音樂,有些歌最大的意義是故事。《何以愛情》對我來說,大概是后者吧。
上一個期末,整個宿舍整個朋友圈都在追的劇,當時我沒有看,因為我不喜歡追劇帶來的頹廢感。放假那天,突然就來了興致,想要看看究竟是如何的故事讓人著迷成那般模樣。
我認知里的愛情故事無非有兩種,愛卻沒有在一起,不愛卻莫名其妙結合。而匆匆那年帶給我的感動我已經分不清是如何。
何以琛和趙默笙。因為愛情,因為現實,而分離。七年之間彼此都猶如冷漠的木偶,在各自的世界里自守。超市里相遇的那瞬間,何以琛以恨透過去的姿態插肩而過,留下趙默笙一人留在原地情緒泛濫。
我記得有一天何以琛喝醉了,到趙默笙家樓下,突如其來的擁吻然后卑微地說“可是你為何還要再出現在我的生命”。我忘了被嚇壞的默笙當時的反應,只知道當時自己已陷進故事。
回到標題,“我等你”,多么稀罕,多么心酸。
電視劇里,何以琛和趙默笙為彼此年少的感情原地自守了七年,最后呢?人的一生有多少個七年,有幾個人愿意為一份看似渺無希望的感情等待一整個青春。
這個時代好急,每件事都好急。如果不是年少時的那些早戀,還會有多少所謂深情。很多人都說,學生時代的孩子們還不懂愛,不懂現實。可是你想想,如果感情里非要把所有東西都滿足到完美,那多難得。一生那么少的運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那個時候如此幸運。
我忘記我進入畫室的初衷,但我知道有一定程度是因為那時候的所謂喜歡。那是個我僅承認一次喜歡就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的人。后來的幾年里各種流言蜚語也就在身邊搖蕩,可再也沒有跟人提起這件事,尤其是進入一個新集體后,就算意外的在同一個集體,也再無交集。就算是兩個陌生人,都不會這樣陌生,這大概就是年輕吧。
那時候是真的有一種想法,等吧,或許你更好之后喜歡的人就會喜歡你。那大概也是那些年奮力爭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一部分原因。后來回味,真的,年輕就是這樣不過是一句話,就可以等個好幾年。
在我等著年輕時候的所謂喜歡的同時,別人在等著我。這大概也是我為何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另一部分原因。我不喜歡比自己優異太多的人說喜歡我,因為我一無所有的自卑會讓自己覺得這是種高攀。因為不想再因為這樣荒唐的理由而錯過,所以很努力地去奮斗,去做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我認真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當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手坦然擁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于落魄。
如果不考慮其他人的意見,其實我更希望我們恰好棋逢對手,沒有誰比誰富有或是貧窮。如果非要有一方貧窮,我希望不是我。當然,如果現實是如此,最不甘心的大概是父母吧,畢竟長這么大在家里父母從來就沒有讓我愁過什么。如果姑娘嫁出去卻不能像過去一樣什么都不必擔憂,父母大概是最辛酸的。
這大概也是為何會辜負他人的原因,令人羨慕的等待對我而言卻毫無意義。也有一刻我會覺得是自己不知好歹,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太過驕傲。可是沒有答案的,因為無論于對方而言如今是過程還是結局,于我而言都是結局,也可以說多年前就是結局。
我等過別人,也有人等過我。從彼此的等待里我看到了年輕時的心酸。
因為年輕,我們舍得用時間證明感情。因為年輕,我們以為感情的事上天會用時間證明。而最后時間跟你開了一個玩笑,你的堅持幾乎成了一個笑話,而流逝的時光里你僅剩的就是成天擁抱度日的回憶和等待里點滴的心酸。
可是如今,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跟愿意為你花時間的人在一起吧,如果他沒有時間,那就跟愿意為你花錢的人在一起吧。聽起來就心酸不是么?
我記得有個長輩說過,如今的相親,不過是見個面,互相了解下基本情況,然后吃個飯看個電影,差不多就結婚,不合適就趕緊分開,誰也耽誤不起。
其實我很討厭這樣的看法,都已然接受相親的宿命了,卻還要如此著急地去決定一生。可是想想,既然已經接受相親的宿命,大概也是愿意這樣寥寥決定吧。
這個相親的時代,或者說這個相親為主的地域,我似乎再也沒有見過所謂的深情。想想年輕的感情多么稀罕啊,可是又有幾個能熬過現實。
這個等不起的年紀,“我等你”多么稀罕,多么心酸。可是我知道我不現實,但我的回憶里沒有理想,也再沒見過理想。
To become the right person is rather than to meet the right person.I try to have the ability to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taying lonely.Then,live a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