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文章、留言長短的問題,也時常困擾這我,有人說寫的長不好,缺乏思考,不懂得濃縮精煉,太luo嗦!我想想也是,于是就覺得自己的水平太次了,羅里吧嗦寫了這么多,說了這么多,還是不能把道理講清楚,別人說一句話就金句、名言,發人深思。這種感覺讓我陷入沮喪!
可是,寫短的文章又不能完全表達自己,在這種糾結中,我放棄了很多次寫作的欲望。
今天,我算是搞明白了這背后的機理。
首先,提出這問題的人本身就有問題,它的操作系統里是不完善的,至少邏輯上是有問題的,他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成長”是需要過程的,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達到某個高度。
另外,提出這問題的人缺乏同理心,他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別人的好壞,卻沒有思考別人所處的“成長”階段。就像很多家長經常誰的那句話說:“你看別人家的小孩怎么怎么樣,你看看你”,這完全就是發泄情緒的指責,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這就屬于沒有建設性的問題!此刻,我明白了笑來老師說的一句忠告:珍惜身邊那些能給你提出建設性意見的人吧,他們很珍貴!現在想想我身邊好多人,大部分都是提出沒有建設性意見的人,身處這樣的環境里,會生出很多的妥協、沮喪、認命的想法。
困惑我很久的一個心結,今天被笑來老師給解開了,過程是這樣的:
1、寫得多不一定好,但寫得多,說明思考的“數量”比較多。
2、對剛學寫作、留言的的人來說,寫的就是不太好,笑來老師也有樣這過程。
3、在自身方面,只需要把注意力永遠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就已經足夠了。寫作、留言更多的是“寫給自己”。
每個認真對待自己的人,都應該被鼓勵。鼓勵別人,提出建設性意見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要做一個擁有“正能量”的人。
關于“個人成長”的問題,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家人的不理解,很多的打擊、指責,是來自身邊最親近的人,他們的“沒有建設性意見”才是最大的傷害。
我記得我舅就說過“考上大學也沒用,還不得出去打工掙錢”,“大學生的工資還沒有我們工資高”,我很多親人也對我說:“等畢業了,找一個穩定的工作。”。。。
佛說:所有的困惑都來自于無知。
在個人成長、涅pan的路上,我們不被身邊人理解、鼓勵和幫助。這不怪他們,他們或許只是“無知”的受害者。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笑來老師的感慨說出了我的心聲!
感慨:我總覺得,最廣闊的孤獨,是成長沒有伙伴,最無垠的寂寞,是有一顆成長的心卻身處一個希望你共同平庸的環境里……(相信我,你并不孤獨!)
老師的經驗:用行動說話,不要用嘴說話。
老師提供的方法:讓他們漸漸看到你的變化。默默跑出一段距離,再回頭大喊,他們可能會聽進去。
想明白一件事情,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可是,回頭再看,這些簡單的道理,難道不是早就應該明白的事情嗎?遺憾的是,我的成長過程中缺失了指路人,和經驗的分享者。一切都是在孤獨中前行、探索。
最后,用一句必背洗腦句結束。
你覺得一個東西難或者你不會,僅僅是因為你沒做過或者沒有看別人做過。。。(見到活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