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和朋友聊天,發現自己對信息的關注和一年前有顯著的差別,最典型的就是不再看商業評論類的文章,因為當你真正成為行動者,你會發現做具體的事,面對具體的問題,是最重要的能力。
2.人事物的簡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評論性見解,“你說的都對,但是我不聽你的”,比如現在鋪天蓋地地對創業公司的分析和解讀,你分析的有道理(客觀和正確基本不可能),但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另一類是工程學見解,面對具體的目標,拆解為具體的行為。
3.我們從小的預言系統里就是抽象的表達,從傳統文化的“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云云,到我們從小深受毒害的官場語言“增強、優化、完善、健全、提高、加強、鞏固”等等。沒法落地,沒法指導行動。
4.我其實最近在有意識地讓自己具體和準確,比如,在時間表達上,用準確的時間點替代“盡快”之類的含糊不清;在任務表達上,用細化到最小顆粒度的任務取代“完善”之類的糊弄了事;在信息溝通上,用具體的對對方表達意思的確認取代所謂的“收到”之類的模棱兩可……
5.周末讀李敖的文章,他認為“量化和抽象的表達具體化”是中文的精髓所在,這讓我眼前一亮。他舉了一個例子:“當我描寫老中青三代,我會說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關心的是大小;當中年以后我關心的是長短;當我老年的時候我關心的是硬軟。” 當我們說這是女孩子,這是老頭子,這不是最好的中文,當我們說這是紅顏,這是白發,這才是最好的中文。
6.人之所以會變得現實,就是因為當理想不再束之高閣的時候,?當你面對大量具體的事時,不切實際的理想會變得務實,空中樓閣會逐步落地。
7.具體化的能力還有一個體現就在于“提問”。總有傻逼愛問“我怎么樣才能買房?”這類的問題,當你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問題就永遠是問題。問不出好問題基本上有兩種可能:第一,你沒有建立所謂的“認知框架”,一個文科生是根本沒法提出量子物理學界的好問題;第二,你沒有行動的能力,在行動中會有無數個細節,無數個具體的問題。
8.大學的時候參加過創業大賽,我看到無數支團隊在構建偉大的戰略構想,要做中國最大的某某市場的產品;只有我和隊友默默地注冊一家小公司,做個小項目,掙點零花錢。可惜現實是,高校的創業大賽是一場集體的意淫,一場現實版的皇帝的新衣。但是更殘酷的現實是真實的商業世界,連所謂的評委,都不一定經歷過,這里不需要空談的戰略家,需要真正能打戰的將士。
9.其實“具體化”是一把讓你脫穎而出的鑰匙:面試的時候,再多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詞,都不及你真正寫出一個方案;說再多工作計劃,不如真正把任務分解,付諸行動;所有的擔心、受怕、糾結,都不如直接去面對問題,要么解決,要么解脫……
10. 找到具體的目標,用最具體的行動,發現具體的問題,找到具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