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標題有點一驚一乍,牛逼一點的讀者肯定會嗤然一笑:小樣,這標題嚇唬誰呢?但這些書確確實實影響了一個文科生的人生觀。
? ? ? ?人生觀是一個玄之又玄的復雜話題。我猛地問你,你小子的人生觀是啥?你肯定會一愣,半天答不上來,腦海里總會有一些虛無縹緲東西在盤旋,感覺能抓住但又抓不住。半天后,你尊敬地反問我,前輩你的人生觀是啥?我敢保證,我一時也回答不上來。
? ? ? ? 我對人生觀第一次產生困惑,那是高三時。我暗戀一個女孩,估計她到現在還不知道。小學時她是我同班,初中時是隔壁班,高中前兩年是同班,高三卻分班了。那會兒,大家成天忙著復習啊復習,誰也顧不了誰。關于她的消息,我從同班只言片語中偶爾聽到。我成績差,她成績好,每次年級排名她遙遙領先我,當時我產生一個想法,高三畢業后,我還能再見到她嗎?然后,我看著周圍一群玩的嘻嘻哈哈沒心沒肺的同學,想著在未來一年內也要各奔東西,于是第一次產生了一個觀念——人活著是為了分別嗎?我想,這是我第一次思索我的人生。
? ? ? ? 思索的多了,也就開始大量閱讀各種哲學書籍,最早是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但看久了就沒意思。心靈雞湯天天感懷這,感懷那,把人都整成小資階級情調了,我是農村娃出身,對著一塊很不感冒,然后就放棄再看了。再后來,我接觸了叔本華的人生哲學,這是第一次系統接觸哲學人生觀,當初對我影響很大,奠定了我看待周圍世界的基本觀點。可我不滿足于此,一次偶然機會,讓我翻閱了明洪應明的《菜梗譚》,從中我零零散散的知悉一些中國傳統文人的人生觀念。兩相印證,收獲很大。但是,我還是不明白我的人生觀是啥。
? ? ? ? 人啊,想多了就愛鉆牛角尖。對人生觀的思考,我到現在還犯迷糊著。直到看完下面一系列書,才豁然明白,什么叫人生。我認為,不管是誰都應該去看看這些書籍,對我們生命的下半程旅途,有著絕佳地幫助。
? ? ? ? 第一本書是意大利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撰寫的《七堂極簡物理課》,據說現在這本書賣的很火,能媲美當年霍金的《時間簡史》。《七堂極簡物理課》前面六節課 ,主要講的是相對論、量子力學、時間的本質等一系列基礎知識,不愛看的人可以略過,最關鍵的是最后一堂課《我們》。最后一課讀完后,讓我明白人呢,其實跟周圍的桌子啊、樹木啊、電腦啊都沒有區別,解析到最后我們跟周圍一切都是量子。所以,人跟人剛出生之時,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區別在于,我們后天生活的環境對我們的塑造。換句話說,你為什么是你,是因為自你出生以來,你所經歷的種種,經由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思考的整合。你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增長,你隨時會變的。
? ? ? ? ?第二本書是劉慈欣撰寫的科幻小說《三體》,這本現在也賣的非常火,我在文筑書店的新書推薦里面看到過。這本書現在想來,極無聊的,如果你沒有一點物理常識,看起來有些費精神。《三體》講的是人類渴望發現外星文明,結果發現一個叫三體的外星文明后,這個文明卻要消滅人類,但宇宙中文明不止一個,根據書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給大Boss文明給滅了,再后來給全宇宙文明也滅了。
? ? ? ? ?我只看完第二部,就看不下去了。不是書寫的不好,是我后來翻看了知乎上關于《三體》第三部介紹,知道了結局沒有心思看下去。這本書,沒有什么警示意義,但我看完《七堂極簡物理課》后再接著看它,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渺小,這比讀史來著深切。
? ? ? ? ? 接下來,我有翻看了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猛然發現,前面看到的書,印證第三本書,我不就成了書中那一類精神病人嗎?想到這,我忍不住狠狠地對天罵了一聲“靠”。
? ? ? ? ? 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我的人生觀崩潰了,再也不看各類物理學書籍。把量子學應用到人類工具上看,砍掉我的手這個工具,手不再是我的;砍掉我的腿,腿不再是我的;砍掉我的腦袋,如果我人沒死,那么腦袋不是我的呢,還是身體不是我的呢?那會兒,我深切領悟到霍金還是誰說的“偉大的物理學家一定是哲學家”這句話精髓。
? ? ? ? ? ?正如《七堂極簡物理課》給我的啟示那樣,人會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變化。有一天,我讀到藥山禪師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徹底頓悟。我們的人生觀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么活著讓自己舒坦。把自己放在歷史漫長的時間刻度上去看,我過去的經歷不重要,現在的身份也不重要,未來的期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下;當下的你以及你內心的感覺才是最真實的。雖然有些及時行樂主義想法,這切切實實是我冒出的念頭。從那一刻起,我想,我的人生觀肯定升華了,雖然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我的人生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