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知乎上產品經理必讀的三本書之一,其他兩本是《必然》《啟示錄》,是產品的“道” “術” “器”。
主要是記住用戶體驗的五個層面,稍加理解即可。
用戶體驗為什么重要?
這本書算是幾近上世紀的產物了,于2002年完成并發布的。雖然故事陳舊,但事例和方法仍屬于典型。
用戶體驗為什么重要?
書的開篇,便拋出了這個問題;先跟大家講個故事,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
冬季的早晨,當陽光從窗邊照進來,你睜開了雙眼,按了下手機,手機并沒有亮,你似乎意識到手機沒電導致鬧鈴根本就沒響;于是你插上電源快速的打開手機,它告訴你,如果你想準時上班必須在十分鐘內出門;
你瘋狂的穿上衣服,跑去洗頭,結果發現昨晚忘記插上電熱水器,你不得不換涼水簡單潤濕頭發以免儀容不會太糟糕;
你快速跑下樓,打開手機想要掃一輛“ofo”的自行車騎到地鐵站,可是卻發現二維碼和車牌都被人刮花,你氣憤的連續找了好幾輛,終于打開了自行車奔向地鐵;
當你刷卡進地鐵站的時候,卻發現卡怎么刷也沒有反應,站臺人員告訴你“它可能消磁了,你需要重新辦一張”,你懊惱的看到了辦卡的窗口排著長隊,然而你也沒有現金去自動售票機里購票;你不得不找了行人借助轉賬得到了現金,以便買票進站。
結果就是,盡管你很努力卻仍然遲到了。到了工位上,你感到焦躁不安、心情煩躁、滿腹委屈,身上還殘留著汗水仿佛昨晚根本沒有洗澡,并且因為用冷水整理了頭發還有些許感冒。還沒開始工作,你就已經煩透了這一天已經發生的事情。
什么是用戶體驗?
這一連串的倒霉事只是一天的一個縮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事兒是不是都可以避免。
電熱水器:你頭發凌亂差點感冒就是因為出門前整理儀容,卻忘記了插上電熱水器。倘若熱水器能有一部分保溫水的區域,將你前幾天熱過未用的水暫時放起來,也不至于你非要用冷水整理頭發。
共享自行車:你找了半天是因為很多自行車“二維碼”和“車牌號”都被刮花了。而這些地方為什么會被人刮花?本質上是因為有很多人想占有這輛單車,然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想占有的人可以記住車子的密碼。倘若是智能鎖,每次關閉后密碼都會變動,那么想占有的人除非扛回家。
鬧鐘:現在我們看來一切的始作俑者,因為手機沒電了根本就沒法響起來。那么如果有無線充電,怎么會忘記插上手機的電呢?好了,我是扯淡的,無線充電有點難,但是手機程序其實是很好操作的,預留出1%不到的電,專門供給手機應急系統諸如鬧鐘、事件提醒之類的。這還是很容易處理的。
例子很多,生活中的一切皆是。所以說,什么是用戶體驗,在我們能盡到的成本之內,盡可能考慮到用戶使用中的細節,去降低坑爹事情發生的概率。往往我們評估一件事兒是不是可以接受,不單是評估出現的概率,概率低的如果不考慮,一次對用戶的傷害,就可能造成該用戶的永久流失。(16年的統計數據,用戶遭遇糟糕的體驗,80%是不會再使用了)
然而,這里僅僅是本書的一個開端,讓你先關注為何用戶體驗如此重要。
針對互聯網產品,對于用戶而言均是一種“自助式”的產品體驗,沒有說明書去告訴他該怎么使用,也沒有任何培訓和討論會。用戶所能依靠的僅僅是自己的智慧、經驗和直覺,來獨自面對這個復雜的產品。就像被困在了入口,為了解決問題到達終點而自行尋找出路。
作為產品的開發者,用戶體驗巨大的差異將決定了,這是一個“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項目”,還是一個“噩夢般消耗資源的項目”。任何在用戶體驗上做出的努力,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效率,快速完成起點到終點的一切路徑。
怎樣才能保證不偏離用戶體驗?
這一點是幾乎80%以上從事產品工作人或多或少忽略的一點,大多數人以為的用戶體驗總是基于一個小的產品小的功能去想用戶是否需要,用戶是否得到的滿足,用戶是否因此感到了痛苦。卻忽視了產品最大的主體。
用戶體驗的整個開發流程,都需要保證用戶不會偏離到你“明確的、有意識”之外的部分,也就是說所有的功能或模塊的開發均是圍繞著一個明確且有意識的目的進行的。
在這里,作者總結出了一套方法,時至今日行之有效。分為五個層面“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范圍層”和“戰略層”。產品的整個開發,需要保證自下而上的建設。其底層就是最為核心的戰略層。
這五個層面怎么理解?
戰略層(strategy),公司基于用戶和自身利益出發定義出的戰略目標。
a.最需要關注的也是企業核心目標之一“用戶需求”,尤其是那些將要使用我們服務的用戶,他們想從我們這里得到什么,還需要知道他們想從我們這里得到的東西是如何滿足他想達到的其他目標。(可能比較難理解,舉例說明用戶需要從我們這里得到水,得到了之后是為了滿足生存還是為了回家游泳?);
b.與用戶需求相對應的,是我們企業或者產品的期望目標,可以是暢銷全球杯子連起來繞地球三圈,也可以是年交易額過億。這也是企業為發展最需要考慮的。
簡單來說,用戶關鍵行為、項目期望目標(我們想要什么,用戶想要什么)。
方法:
- 細分用戶,確認需求
- 市場調研,用戶測試,描述用戶
范圍層(scope),這里的范圍,是針對戰略層確定之后,我們需要定義出產品/服務給予的功能范圍,哪些是必須要有的。另外,內容方面,必須基于功能提供哪些內容,范圍是什么?
簡單來說,提供哪些內容,實現哪些功能。
方法:
- 寫下來,知道暫時在做什么,不需要什么
- 設計場景,競品分析,確定需求優先級
結構層(structure),分為兩方面,一者是從用戶界面角度而言交互功能的設計,另一者是基于產品所提供服務而言,內容信息的設計。
a.交互設計,產品頁面、模塊之間如何發生交互,怎樣更符合用戶需求更加流暢,又如何讓用戶從迷宮的起點便捷的走到終點。
b.信息結構,提供的內容該以什么樣的結構形式來呈現。諸如大眾點評,信息和信息之間該如何組合。是點評內容隸屬于商家,商家依托用戶還是其他的什么?
簡單來說,交互設計、內容流程。
方法:
- 描述用戶行為
- 定義系統如何配合
- 錯誤處理
- 信息架構
框架層(skeleton),到了這一層,基本上就剩需要確定如何將模塊進行合理布局,信息的導航怎樣設計才能更加便捷等等。確認出頁面或產品的布局框架結構,以便于用戶能快速不經學習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模塊。
簡單來說,界面布局。
表現層(surface),解釋起來很簡單,你所看到的頁面樣式、顏色以及明亮等搭配。
簡單來說,UI。
概念:
- 忠于眼睛
- 保持一致性
- 配色方案、排版
補一張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