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黃鶴樓》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 ,白云千載? ? 空悠悠。

晴川 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日暮? ? 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這首詩是崔顥的名作,描寫了詩人登黃鶴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了? ? ? 之情。

2、詩中寫登樓所見景物分明的一個詞是“? ? ? ”,草木茂盛的一個詞是“? ? ? ”。

3、詩中最能概括詩人感情的一個字是“? ? ? ”。

4、詩歌中有兩個“空”字,請結合詩意進行賞析。(如何表達“悵惘之情”?)

答:第一個“空”可理解為“空空蕩蕩 ”,強調空間上的虛無。 仙人駕鶴離去之后,兀立于蒼茫宇宙之下的黃鶴樓似乎已無所憑依,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孤獨感。 第二個 “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時間上的渺遠。千載白云,空自飄蕩,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惆悵。 5、此詩是如何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

詩的前兩聯,均是先說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的格局,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了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預料的感慨;以神話傳說起筆,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

6、請賞析頸聯。

頸聯對仗工整,寫到登樓所見之景:長江對岸的漢陽平野中那一棵棵蒼翠數木,清晰可見,江中的鸚鵡洲上,芳草如茵,長得非常茂盛。運用疊詞,聲調鏗鏘,音韻清朗,富于音樂美。

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穎題詩在上頭”來評價該詩,難道這首詩僅在寫景方面有獨到之處嗎?請說說你的看法。

該詩不僅寫景,還有抒情。前四句抒寫了人去樓空,世事蒼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繪了登樓所見,烘托思鄉之情。

8、尾聯如何來表達思鄉之情?


尾聯將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日暮懷歸之情,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愁思之悠長難盡。)


李白是天才詩人,并且是屬于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然而,惟獨李白臨黃鶴樓時,沒能盡情盡意,“馳志”千里。原因也很簡單,所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因而,“謫仙詩人”難受、不甘心,要與崔顥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鳳凰臺詩以擬之”,直到寫出可與崔顥的《黃鶴樓》等量齊觀的《登金陵鳳凰臺》時,才肯罷休。這雖然是傳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兜墙鹆犋P凰臺》博得了“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的贊揚。其實,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崔顥的《黃鶴樓》,它們同為登臨懷古的雙璧。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而“如今”鳳去臺空,就連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p>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p>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安灰婇L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余味。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鸚鵡曾經來到吳江的岸邊,江中的小洲傳著鸚鵡的美名。鸚鵡已向西而飛回到隴山,鸚鵡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春風和暖煙云繚繞飄來陣陣蘭香,兩岸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層層錦浪。被遷謫的旅人此時只有徒然遠望,長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為誰而明?)詩寫鸚鵡洲,實際上是在吊古傷今,懷禰衡而抒發自己的沉痛感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