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隨奶奶在姑姑修行的寺廟里度過我的暑假寒假。晨鐘暮鼓的生活,似乎太詩意了,不適合現實的出家人的生活。那里有誦經,那里有人間煙火,那里有兒女情長。
小時候我是懼怕姑姑的,身著一身深灰色的僧衣和深棕大格子的袈裟,手擎著敲打木魚的棒槌,嘴里念著我永遠學不會也聽不懂的佛經。她時常面帶慍色待我,但是奶奶告訴我,姑姑對我很和藹可親,總之我很害怕姑姑。
夏天的清晨,用來通知僧人用膳的鐘聲徐徐想起,上完早課的僧侶從兩個通往大雄寶殿的階梯緩緩而下。我,頂著睡眼惺忪的雙眼,嘴角還有絲牙膏泡沫的痕跡,拉著奶奶的衣角,向餐廳前進。
我很喜歡寺廟里的膳食,沒有一絲俗世的血腥,沒有亂七八糟的調味,只是純粹的食物,只是天然的味道,至今回憶起來那稻谷用灶火蒸熟時散發出來的清香,依然會讓我垂涎三尺。我也喜歡每逢佛誕盛宴,特制的新鮮花茶,軟糯彈牙沾著黃豆粉的糯米糍。。。。。
比丘尼之間也會有摩擦,可能是因為日常的一些瑣事,比如打掃佛堂、輪流炊活等。兒時的我看來,這也挺可愛,佛家對貪嗔癡認知的精髓看來也不是能夠輕易完全的侵入人的靈魂。
夏天的夜晚,坐在剛拖過地的大理石石階上,奶奶和兩位同屋不同床的老比丘尼各手執蒲扇,聊佛經,聊家長里短,聊世人梵族,我安靜地吸著姑姑送的袋裝豆奶,心里卻想著白天和小比丘尼一起玩的古裝游戲。偶爾抬頭數數夜空的星星,環顧寂靜的寺廟古建筑,內心很安穩。
有時候,我也會跟著奶奶到大雄寶殿念經,磕頭拜拜,內心祈禱闔家歡樂安康。念著我不懂的經文,想不到內心也會隨著旋律慢慢放緩,自在,悠閑,心安。長大后的某一天,我對姑姑說:“等我60歲了,我就遁入佛門?!惫霉眯ξ夷菚r候太老了,寺廟都不會接納我了。
眼觀當下,我的內心是躁動不安的,我對物質充滿欲望,我把持不住自己的靈魂。我在焦慮,在恐懼,在抑郁,在狂躁,在迷失,我多想回到那個夏天的涼爽夜晚,安心地依偎在奶奶身邊,呼吸著她的呼吸,胸腔里彌漫著是奶奶身上獨特的香皂味和花生奶的醇香,慢慢地進入夢鄉。
可惜,那是我曾經拼命想要的長大的童年現在已經離我遠去,難道我的赤子之心也要隨之灰飛煙滅,曾經的純真年代也要成為過眼云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