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知行合一》之贛南剿匪

王陽明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程了。

贛南地區因為地處大明帝國的邊陲,絕大部分的民眾又是自行聚集到這里,所以民風本就彪悍,再加上當地官員只知道橫征暴斂,并不為百姓著想,所以很多百姓被逼得做了盜匪。王陽明來剿匪,沒想到此地的匪患已經相當嚴重,當地官府已經完全沒有能力清剿盜匪了。就連四省聯合剿匪這樣的大行動也不能對這幫匪徒造成什么實質性的打擊。所以,王陽明在剿匪之前就感慨道:打敗匪徒不難,難的是收服他們的心。


王陽明上任巡撫之后,很快發現,之所以每次清剿匪患的行動都出問題(小行動造伏擊,大行動找不到人),是因為在衙門里面一直都有奸細。這樣一來,清除奸細就成了首要任務。王陽明祭出了兇狠的連坐法,讓老百姓彼此監督,杜絕民間再藏匿盜匪。這樣一來,奸細的問題得倒了有效的遏制。此時再發兵剿匪,取得了首捷。不過,首戰告捷之后,王陽明輕敵了,在追擊逃匪的時候,親自上陣,結果被打得大敗,自己還差點被活捉。逃回來的王陽明深刻總結,也發現了自己輕敵。此外,他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并不在戰場上,不應該在在戰場上跟敵人硬拼,而應該在戰場外打贏敵人。

冷靜下來的王陽明是可怕的。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敵人——詹師富,王陽明使用驕兵之計,讓詹師富認為王陽明的兵跟從前來剿匪的官軍一樣,松松垮垮不堪一擊,因此而放松警惕。這個詹師富還真是配合王陽明,輕輕松松就上當了,真以為王陽明不堪一擊。結果不難預料,王陽明發動突襲,一舉攻破詹師富的大寨,將詹師富打敗。果然是山賊,頭腦簡單。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明朝的官軍是多么的無能。評定詹師富之后,王陽明故伎重施,再接再厲地把另一個山寨頭目陳曰能給剿滅了,過程竟然驚人的相似。我就在想,前面都有一個人給你做樣子了,這個陳曰能怎么還輕敵呢?詹師富的敗亡已經證明了這次來剿匪的官軍跟之前的不一樣了,結果低智商的陳曰能竟然依舊不把王陽明放在眼里。好,既然你把老虎當成“hello kitty”,那就別怪自己被老虎吃了。

雖然接連贏得了勝利,但是看到在攻山拔寨的過程中,那么多的人慘死,王陽明內心很是不忍。于是,他決定嘗試招降。一篇深情款款的招降書發到了所有山寨頭目的手中,還真的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贛州龍南的黃金巢武裝和廣東龍川的盧珂武裝被王陽明誠懇的言語所感動,棄暗投明了。這兩位的選擇非常正確,因為在接下來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其他所有未投降的盜匪,全數被王陽明清剿,一個沒剩。黃金巢變身良民,回老家種地去了;而盧珂更是成為了王陽明剿匪的先鋒力量,在接下來的剿匪大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王陽明面對的就是不想投降的盜匪了。

第一個是謝志山。謝志山這個人確實與眾不同,他有一種能力,就是能夠籠絡人心,尤其是厲害的角色。他雖然為山寨的主人,具有影響一方的能力,但是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人時,會把自己的身段降得非常低,直到對方對自己毫無戒心,誠心誠意地認自己做朋友。就這樣,謝志山籠絡了很多強人在自己的手下,并且還跟其他的盜匪頭目相處的非常好。有如此的能力,讓謝志山自己也感到非常不錯,甚至是相當自信。他認為,自己有本事,再加上險峻的地形,王陽明肯定不是自己的對手。人自信是好事,不過要是自信過了頭,那就是自負了。謝志山認為王陽明使用了兩次偷襲的方法,應該不會再用了。沒錯,這次王陽明確實改換了戰術:他把自己的手下分為三部分,一部分弱,作為誘敵之兵;一部分強,作為攻山主力;最后一部分靈活機動,負責搜捕漏網的盜賊。整個戰斗思路非常清晰,先派一幫老弱病殘去佯攻山寨,結果當然是攻不下來了,就往后撤。謝志山一看有便宜可賺,就沖出山寨追殺官兵。這時候,王陽明的攻山主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山寨,并且把旗幟改為官軍的旗幟。這一招有點兵仙韓信的味道,讓盜匪們看到自己的老家被占,無心戀戰,四散奔逃。這時候第三隊收網,追拿殘匪。干凈漂亮!不過我感覺王陽明有點欺負小學生的意思。這兩邊一交戰,明顯就不在一個段位上,謝志山沒可能贏。

一路敗逃的謝志山來到了另一處匪穴——藍天鳳的山寨。正如上文所述,藍天鳳也是謝志山收羅的人,平時都稱謝志山大哥。此時兩人的境況不一樣了,而藍天鳳倒也義氣,沒有出賣朋友。不過此時的王陽明也收兵不再進攻了,一者,部隊需要休養;二來,王陽明又準備“攻心”了。王陽明料定自己一路平山破寨,已經給藍天鳳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而此時謝志山的敗亡更加會讓藍天鳳認為自己非常厲害。所以,他給藍天鳳寫了一封勸降信。王陽明確信,即使藍天鳳還能繃得著,他的手下也會動搖的。果然,這封勸降信猶如一顆重磅炸彈一樣在藍天鳳的山寨中爆炸了。謝志山開始懷疑藍天鳳,而藍天鳳的手下不想因為謝志山而搭上自己的性命。本來盜匪們就沒有什么堅定的信仰,此時人心喪亂,更是加速了藍天鳳集團的瓦解。所以,王陽明再出兵攻山的時候,盜匪們如潮水一般潰敗,藍天鳳集團也宣告覆滅。

終于,王陽明迎來了他此次剿匪的最后一個對手——池仲容。這個人實在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占山為王了,而是有更大的野心,想靠著自己力量的不斷壯大,有朝一日推翻大名王朝的統治。這已然在目標上就把其他的盜匪甩開好多條街了。從池仲容被官府“逼上梁山”的身世來看,不難理解,不過,他的愿望用于那無法實現了,因為他遇上了王陽明。王陽明也很快意識到這個對手不一般,于是他又換了戰術。這一次,他更加大膽,在招降池仲容的同時,將自己招募來的軍隊給解散了——為了表達招降的誠意。但是池仲容知道王陽明很狡詐,所以并不相信王陽明。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想真的投降,只是想拖延時間,等到王陽明的糧食耗盡之后,自然就會退兵。王陽明開始的時候是真心想招降池仲容,但是很快就發現這個家伙沒有一點誠意,始終不來跟自己見面。不但如此,還派自己的弟弟前來探聽官軍的虛實。王陽明將計就計,給池仲容的弟弟看解散的官軍,同時送給他弟弟很多禮物,并且一再要求池仲容親自下山商討有條件投降的事宜。這個傻弟弟很快就上當了,開始回頭不停游說自己的哥哥。結果,池仲容自己也猶豫了,竟然真的帶著一幫親信來到了王陽明的府衙。這個時候,我們王大人的風采展現出來了,不僅鎮定自若地應付著池仲容兄弟兩人,還在暗地里重新集中解散的官軍,讓他們悄悄埋伏到池仲容山寨周圍。實在是妙!為了給官軍的部署爭取時間,王陽明充分發揮了自己影帝的演技,硬是把池仲容給拖住了。不過,畢竟是池仲容,他還是不放心,總是急著回山寨。在山下盤桓了數十日之久,池仲容堅決告辭。而此時王陽明估計官軍的布置也到位了,果斷將池仲容擒殺。與此同時,另一邊的官軍發動猛攻。本來群龍無首的盜匪依仗地利還能堅持,但是當池仲容的人頭出現在山下的時候,群匪徹底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就這樣,最后一塊盜匪的根據地也被拔掉了。


回過頭來仔細看看,王陽明整個剿匪的過程幾乎都在使用“心戰”,他總能在心理上占據主動,引導對手按照自己的擺布行動,這樣打仗,豈有不勝之理。其實,王陽明寫信勸降所有山賊,已經表明了他的惻隱之心,無奈很多匪首就是不愿投降,想頑抗到底,那么王陽明心學有一條就很重要了:提升個人道德固然重要,不過用嚴厲的手段掃蕩那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更重要。正是這樣一種信念,讓王陽明在面對拒不投降的匪首時,毫不留情。畢竟,兩害相權取其輕,要為當地廣大的百姓著想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太多的唯物主義者,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中,卻僅僅總結為一條簡單的...
    Vayne丶魅眸閱讀 1,390評論 5 8
  • 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句話很認同。就像身邊的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壓力也分為生活中與工作中。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讓家...
    張惠惠betty閱讀 268評論 14 0
  • 哎,好像每次,說到一些事,當時沒發現,之后總會發現打錯字。 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吧。
    SandmanLi閱讀 271評論 0 0
  • 說起與孩子分開睡,這件事很多父母都說挺難的! 1. 先來說說最近聽到的兩個案例。 一個媽媽說,她女兒快四歲了,剛好...
    H火火閱讀 988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