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隨感

悠游蘇州,石橋流水,青磚白瓦。沿河的街道,滿是鵝軟石,古老的店鋪,黃底紅字的招牌在風中招搖,悠悠地,閑然若適地。我悠悠地走在一條名叫十里街的小街上,街旁的店鋪傳來百里香,醉人的酒。遠處的巷子里有一堵黃色的墻,在青磚白瓦中異常地鮮艷。我拐入小巷,仿佛在黃色的幕布中行走,我不知道要上演的是哪幕戲,而我又是這幕戲中的那個角。

黃墻的中間,有扇門,黑得掉渣的門,門上一匾,上書三字:葫蘆廟,歪歪的、大小不一。我推門入,四方的小院中,一鼎一松相伴而立,鼎中的火燭仍舊冒著煙,像一只銅制的煙斗。鼎后是一廂房,推門進入,內里倒是簡樸干凈,內無雜物,只東面一暗綠色方方正正的床,其實也不能叫床,只是用8、9根竹子捆綁而成,床頭有一方石,平整而光滑。我一時興起,遂仰倒在床,頭枕方石,才發現對面有一紙屏,空空如也,唯有屏正中兩列字,“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似一對聯,文字卻毫不成韻,把它看成一句倒是說得通,我朗聲讀道:“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忽而,腦中一陣犯暈,恍惚中,仿佛聽見耳邊有人念到:“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無夢長”。

不知睡了許久,待我睜眼,屏風業已不見,只有滿地的竹牌,撿起一塊,上面仍留有墨寫過的黑色痕跡,但稀疏地已經難以辨認。竹牌四撒在滿是灰泥的地面上,有些泥中甚至長出了些許野草來。我心中一驚,開始仔細打量四周,白色的墻已經不見,霉舊的黃木板包圍著我,墻角處有四根梁柱,抬頭仰視,柱子頂端布滿白茫茫的蛛絲。

“難不成我是來到了蛛絲洞”,我急忙跑到門前,推開半閉的門,漫天的灰塵如煙霧般散開了,我屏住呼吸,捂嘴跑到了門外,映入眼簾的竟是一望無際的黃土,不遠處有幾顆枯楊,枯楊旁似乎有一個石碑。我走進細看,不禁一身冷汗,只見上書:“父賈寶玉之墓”。墓前有2、3株粉色的花,還挺鮮艷,與青色的石碑顯得格格不入。

暗紅的太陽掛在樹梢,微弱的白光照在我身上,卻一點不暖。我轉身四處張望,空無一人,只有我跑出來的那間破屋搖搖欲墜地立在大地的中央,青色瓦片已被歲月磨白,仿佛一位滿鬢白發的老婦人,在夕陽的照耀下回憶當年脂濃粉香時的光艷。耳邊又傳來一個低沉而散漫的聲音,它慢慢唱道,

“真作假時假亦真,無為有時有亦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