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原本定檔國慶的《芳華》終于上映了,看了首映,感觸頗多。
? ? ? ? 六十歲的馮小剛想要傳達些什么?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吧!電影院里幾乎滿座,在座的以中年人居多,其次是大學生。
? ? ? ? 有人說,馮小剛骨子里有一股老派的硬氣,他是為拍電影而生的。《天下無賊》《1942》《我不是潘金蓮》……到現在的《芳華》,他的電影越來越有“味兒”了,特別是年過半甲后的馮小剛,對于當下的社會現狀,總想說點什么。
? ? ? ? 作為一個九零后,可能思想上沒達到如此深刻的境地。就電影《芳華》而言,暫且寫寫我的感受吧!
? ? ? ? 電影主打了兩個愛情線索,一個是劉峰對林丁丁的愛,一個是何小萍對劉峰的喜歡。
? ? ? ? 文工團里的劉峰,是一個雷鋒,一個好人。大家伙有事,他隨叫隨到,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他近乎于完美,是一個善良的人。
? ? ? ? 他深深地喜歡著一位漂亮的姑娘---林丁丁,為她做了許多事情,甚至放棄了去大學進修的機會。當他鼓起勇氣,滿懷激動地向她展示自己深沉而隱忍的愛時,林丁丁感到恐懼且惡心,認為像劉峰那樣的模范標兵怎么能喜歡自己呢?不僅如此,她還倒打一耙,以至劉峰被迫“下放”,對于這樣的結果,他感到失望。后來他選擇去前線,要么建功,要么戰死,被作為英雄歌頌,他希望一位叫林丁丁的歌手可以唱起他的頌歌。
? ? ? ? 何小萍對劉峰的喜歡是因為他的善良。她是影片中的一個悲劇人物,從小生活艱難,處處受委屈,渴望得到關愛與尊重。她懷著滿腔期望,走進文工團。她以為進了部隊,換了一個環境,就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得到尊重。可是事實并非如此,因家境貧寒,背后無人,她仍事事受排擠。
? ? ? ? 當她心中最善良的人劉峰被“下放”時,她對周圍的人感到深深的失望。就如片中所說: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 ? ? ? 劉峰走后,她對文工團的生活漸漸地不報希望了。當她被要求上臺表演時,她撒謊逃避,被政委識破,表演結束后,她也被下放。
? ? ? ? 后來她去了前線,經歷了戰場地獄般的殘酷。因自己的表現有嘉,被授予了英雄的稱號,她受不了突然的善意嘉獎,患上了精神病。而來看望他的人,只有劉峰。事隔多年,她與劉峰再次相遇,互訴衷腸后,兩人攜手余生。
? ? ? ? 好人劉峰事事做得完美,可我總覺得他的人性是被壓抑的,他并不快樂。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里,人們的思想像是被洗腦了一樣,人性中應有的憤怒、哀愁被一種崇高所替代。文工團像一個美麗的烏托邦,一群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在舞臺上盡情地展演,給部隊人民帶來慰問,歡喜。可是實際的戰爭有多么殘酷,生命是怎樣的轉瞬即逝,他們無法體會,只能盡力模仿。所以有過前線經歷的劉峰和何小萍在人生的晚年,最能珍視彼此,相互依靠,平靜生活,溫柔待人。
? ? ? ? 影片中最感動的一幕是,精神失常的小萍身穿病號服,在院子里獨舞她曾挑過大梁的《卓瑪》,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笑容都戳人心窩,影院里幾十號人像是都屏住了呼吸,靜悄悄地。她生命里最美好的時光是在文工團,那里有自己喜愛的舞蹈,還有自己喜歡的人。
? ? ? 銀色的月光傾撒下來,落在她美妙的舞姿里,她如同一個十七歲的少女,一顰一笑都是說不盡的美麗、干凈。
? ? ? ? 馮小剛用他特有的發人深思且帶點諷刺的場景,重溫了一代人美好的青春,善良的劉峰、努力的小萍、追求自由的林丁丁、善解的蕭穗子,帶點干部子弟氣息的郝淑雯……他們展示了一幅率真又樸實的集體生活畫面。盡管劉峰與小萍的生活閱歷更為艱辛。對于他們來說,他們的“芳華”是殘酷的戰場。可是,文工團里那段美好歲月會定格在時光里。
? ? ? ? 在充滿激情的文工團里,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他們盡情謳歌,互相欣賞,暗生情愫,這里有他們最純凈的夢想。在時代的變革與戰爭中,每個人又是渺小與脆弱的個體,他們在不同的場景里,上演自己的“芳華”。
? ? ? ? 殘酷的戰爭結束后,文工團解散,他們各奔東西,在大時代的變遷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曾經的青春歲月,被安放在心底的一隅,它不需要時時被想起,但它從來沒被忘記。
? ? ? ? 十點半電影散場,一位看上去六十多歲的老人經過《芳華》的電影海報,用手指了指海報上的人,問身邊的兒子:“這個演員是誰啊?”
? ? ? “黃軒,看!這兒寫著呢!”兒子彎腰,指了指海報下方。
? ? ? “他演得真不錯!”老人說完,挺著佝僂的腰向出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