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了我所有,除了快樂

本來想把這篇文章寫在公眾號里,但是想想算了,那里都是熟人不好。而且又到母親節了。

只好寫在這里。

昨天晚上看見弟弟發朋友圈,又是抱怨、什么死啊,掙扎啊之類的。

我猶豫了很久給發去這段文字:

有些事情我想了很久才明白,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完全失敗的,父母尤其是媽媽,給了我們一張苦大仇深的臉和充滿抱怨的看世界看人看生活的方式。對著鏡子看看自己,有一張找人討厭的臉,這張愁眉苦臉把很多人 很多機會都拒絕了,沒有人愿意跟一個每天唉聲嘆氣沒有一點笑容的人接觸,更不要說打交道做生意。如果希望有所改變,那么必須從心里去改變。

在此之前我需要交代一下我弟弟,他比我小6歲,這些年可以說干什么什么不順利,不好好學習,沒考上大學,然后去南方城市混了幾年私立學校什么文憑也沒有拿到,倒是混了個媳婦,然后帶著媳婦闖北京,每份工作都干不了多久,不是他覺得不適合,就是人家覺得他不合適。折騰了幾年,最后因為弄丟了公司一筆款項,借錢賠了款,從此后心灰意懶,帶著媳婦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做點小生意,也不怎么順利。

我和他不怎么親,因為很多原因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畢竟大家都已經成年,再也沒有辦法像小時候那么親密,也無法像彼此都沒有成年一樣傾盡全力幫他,而且我也明白,若是他認識不到問題所在做出改變,別人誰也幫不了他。

在此,我想談談我們的原生家庭,你們就會明白我為什么會給他發那段話。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不富裕,在農村也不算窮。但,我們過得不開心。

或者說,我們小時候很少知道快樂是什么?

從哪里說起呢?

從過年吧,過年是小孩子都盼望的,有新衣服好吃的。可是,我很怕過年。因為我們家每到過年都會大吵一架。早則大年三十,遲不過初二。

為什么,因為過年喝酒。我爸一個農民,沒別的愛好,就好喝點酒,在農村那地方,能愛好什么呢,不耍錢,也就剩個喝酒了。但是我爸酒量不好,一喝酒多,平時老實巴交一杠子打不出個屁的爸爸,只能在酒后說點真話,難免會得罪人,其實這在農村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我媽就是看不上,其實我媽好像什么都看不上,這是后話。說喝酒這事,在農村,喝酒之后鬧事的多了去了,我爸算是還好的,不鬧什么大事。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少不了喝酒,一喝就多,一多就要吵架,一吵就是大吵。每年初二,我們大家族都要去爺爺家聚會,親戚朋友男女老少幾十口人,有些爸爸的叔伯兄弟表哥表弟什么的,一年難得見兩次,所以也算難得,但是這個時候,我媽是必然要出來掃興的。絕對不允許我爸開開心心的和兄弟們喝喝酒聊聊天。每次都要指派我們幾個去爺爺家把爸爸叫回來,隨便撒個謊就說家里來客人了。其實誰都知道是騙人的。我們都不愿意去撒這個謊,但是又不敢違抗媽媽的旨意。

別人家過年都是和和美美,我們家過年雞飛狗跳。

所以我怕極了過年。

我媽從來都沒看上過我爸,她不止一次的一邊哭一邊跟我們說,說我姥爺當年如何強行把他嫁給我爸,她如何自己一邊哭一邊做嫁衣。小時候我們經常聽著她的哭訴,陪她一起哭。聽了十幾次之后,終于煩了。

等我長大以后,我無數次想對我媽說:你這樣的能嫁我爸不錯了??墒俏也桓?,就算我長大成人了我依舊不敢對我媽說任何忤逆的話。

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有個同學特別勇敢,上大學第一件事就是寫信給她父母勸他們離婚,我長大了,你們可以不用為了我再湊合了,我知道你們這些年很委屈。于是她父母離婚了。我也想這么做,可是我依舊不敢。她父母都有工作,離開彼此能活的很好。我父母呢?好像不行。

但是,我媽確實無數次跟我們說過:要不是為了我們,她早就離了。

小時候我最怕的幾件事:一個是怕父母離婚。一個是怕我媽死。

他們只要一吵架,我爸就走,我媽就躺在炕上蒙著大被什么都不干。

有一次他們誰都不管我們,我只好自己做飯給弟弟妹妹吃,那時候我好像6、7歲,妹妹燒火,我做疙瘩湯,我不會做,面疙瘩特別大,沒熟,一吃還漏出白白的生面粉。

從那以后我每次吃疙瘩湯都會想起這事。

我有了孩子以后,發誓,不管發生多大的事,我都會笑臉面對孩子,都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人管。

我還特別怕我媽死。只要一吵架,我媽就會大晚上不睡覺,找出自己新衣服穿好,在地上站著。那種詭異的氣氛特別恐怖。我們誰都躺在炕上不敢睡也不敢出聲。這一幕一直到我都結婚有了孩子還發生過一次,是我帶孩子回娘家。我氣死了,我躺著睡覺,不搭理她,心里想著:明天我就帶孩子回北京,再也不要回來。又來這一套!

一個小孩子,如果心里時刻要擔心媽媽離開或者死去,那么她整天生活在什么氣氛里,可想而知。從小學到初中,我每天放學回家路上本來還很開心,但是一到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心就懸起來,會不會又吵架了,今天有沒有飯吃。進了門,要小心翼翼的察言觀色,只有看見我媽的笑臉,我才敢長吁一口氣。

一直到上了高中,我住校了,一周回去一次,一切似乎都變得好了點,并不是我們家的氣氛變好了,是我離的遠了不知道了而已,我弟弟妹妹依舊要受這樣的折磨。

昨天和我弟弟聊起這些,我們反思了一下,這些年哪怕我們長大了,成年了,但是只要一回到那個原生家庭,回到父母身邊,我們就笑不出來,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我媽的氣場太強大了,我們一下子就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看她臉色過日子的童年。

我爸有7個兄弟姐妹,其實我們家這邊人都很平和善良真誠,我叔叔姑姑都是善良開朗的人。就是我爸,年紀越大,越是沉默,越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我叔叔姑姑的面相都很慈祥,只有我爸爸一副悲苦的樣子。年輕時候他們長得都很像啊。我總覺得是跟我媽生活了太久的原因。

我家不但父母關系不好,我父母還盡力培養我們用仇恨的眼光是去看待親人,用惡意去揣測別人。

我媽給我講過一個事,講了很多次。說我奶奶看不上她,順帶看不上我,證據是有一次,她把我放在奶奶家,她去接的時候看見奶奶姑姑在吃豆腐,農村里賣的豆腐加點醬就可以直接吃,而給我的只有一個空碗里面有點醬湯。

她重復了很多次,以此來培養我對奶奶的仇恨。我不記得這事是否發生過了。小時候我真的因為她這么說恨過我奶奶。慢慢長大了,我才明白,奶奶有7個孫子孫女,她身體又不好,還有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她哪里有精力對我們好,何況她對我們也沒有那么不好,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至今我還記得每天放學回家一見家里鎖門就直接去隔了幾戶人家的奶奶家,奶奶在灶臺上蒸饅頭的情景。自從奶奶去世后我再也沒吃過那么好的饅頭了。

但是這種以惡意來揣測別人的生活態度卻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生命里。

所以我們養成了極端自我的性格,誰對我們說了一句話,我們都是條件反射一般的先用惡意去揣測他的用意,哪怕是再好的朋友。當然這樣的性格,好朋友也是越來越少的。

現在流行生二胎。我堅決不要。因為我從來不覺得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有多好。這也來自我的家庭。我媽有4個弟弟,我爸爸有個兄弟姐妹。我姥爺早早去世,我媽是最大的,我父母結婚的時候,幾個弟弟都沒有長大成人。所以接濟姥姥家是件很正常的事,當然那個時代農村也沒啥好接濟的,無非是一點米一點面幾塊錢。但是就為這事我家常年鬧矛盾。矛盾的起因不是因為照顧,而是我爸照顧了我媽也從來不覺得值得感謝。舅舅們長大以后,要結婚了,當然需要錢了。我小時候經常回家看到哪個舅舅坐在我家炕沿上,肯定又要是找對象要花錢了,找我爸幫忙。我媽是個很奇怪的人,家里窮也許是她的內傷,所以養成了強大的自尊,自己弟弟借錢,她還不出面,我爸只好出面,自己家有的時候自己出,自己家沒有就跑去鄰居家給借。當然很多時候無法按時還錢,我爸難免會嘮叨兩句。我媽就會倒打一耙:誰讓你當初幫他。這樣似乎就撇清了跟自己的關系。可是誰都知道他如果不是你弟弟爸會幫他嗎?我媽和那些舅舅就是這樣不知道感恩的人,后來舅舅們過的好起來,就真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對爸爸冷若冰霜。至于我爸爸這邊的兄弟姐妹,大部分都過的比我們家好,所以我媽采取的就是另一套方法,嫉妒??偸悄钸墩l家怎么看不起我們如何。我媽這種方式也影響了我,在很長一段時間我也覺得我照顧我弟弟是應該的,而且不問青紅皂白,不知道感謝。過了很久我才懂得,第一照顧不是必須的,不管他是誰,既然都已經長大成人就該自己負責。第二他是你的親人,但不是你配偶的天然親人,人家幫了就應該充滿感激。第三幫助有的時候反而是害了他。

所以從小在我的觀念了,兄弟姐妹,根本不是什么情同手足互相幫助,而是麻煩。如果沒有那么多兄弟姐妹,我們家或許就沒那么多吵鬧了。


本來似乎還有很多話要說,但因為要帶孩子,斷斷續續寫了幾天,也就寫不下去了。

現在,我已經人到中年,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自己很多問題根源,把這些毒刺破并不是抱怨父母什么,只是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很多原生家庭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才能夠避免更多的錯誤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上。

在母親節那天,我給孩子出了一道題:

一個有錢的媽媽

一個勤勞的媽媽

一個快樂的媽媽

一個能干的媽媽

你如果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她說選快樂的媽媽。

媽媽,總是會傾其所有給自己的孩子,以為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好。

卻往往忽視了,自己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自己用樂觀寬容的心態看待世界,孩子才會有同樣的眼睛看這個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