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封內容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在網絡躥紅,有人評價,這短短的一行字,觸發了每個人心底的“辭職夢”——希望有一天,也能和庸庸碌碌的自己說再見,瀟灑地奔向另一種生活。
那么,更大的世界長啥樣?
其實,更大的世界無非映射著人的內心本身,傳遞的是人活著的一種態度——追求更豐富的變化,夢想突破自我,為陷入單一枯燥而乏味的生活泥潭中的自己,找到一個希望的出口。
還記得大學畢業找工作那會兒,班里的一個同學費了不小的精力去準備公務員考試,終于如愿考上了,他卻思忖再三選擇去了一家企業工作。后來的一次同學聚會,不少人紛紛表示羨慕他那升職加薪的豐盈回報和滿懷激情與理想的狀態,我也終于忍不住問他:你當時哪來的勇氣?
他說,他曾經在網上看見一個年輕人,辭去安穩卻麻木的工作去環游世界、攝影寫書,發現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我想,與其‘那么努力,卻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路人甲’,依賴著安全感生活,真的不如去看看更加寬廣的世界。”若是在他做出選擇的時候聽到這段話,或許有人會“嘲笑”他泛濫的“情懷”,但現在,大家釋然。
后來,他又說,“等他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還準備創業,青春不老,折騰不息”。
朋友恍然大悟,原來更大的世界,就在路上。
梭羅說,大多數人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汪國真說,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山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有雙腳,還有未來。
的確,被平靜的絕望絆住雙腳,喪失熱情、磨滅理想,人就會一眼把一輩子望到了頭,以為井口的天就是全世界。而邁開雙腳、選擇出發,其實并非難事。
就如微信圈里每天刷新的數據和更新的心情。10000步、11000步、16000步,跑步過程中,有人今天拍到了五點鐘的日出,明天還想看晚上八點鐘的夕陽;有人看到了城市如何醒來,也要去看霓虹怎樣亮起。每日凌晨,運動圈里數據清零后再出發的每一步,都在生長一顆愈加敢于堅持、不斷突破和充滿激情的心,以及訴說著雙腳走過的那一番獨特的風景。
其實,不僅僅是個體的更大的世界在路上,整個人類的希望和夢想也在路上。今年7月15日,美國航天局宣布“新視野”號探測器歷時9年、飛行48億公里成功“飛掠”冥王星。此后,“飛行9年、48億公里,只為近看你一眼”的情懷引來無數“點贊”;7月23日,美國航天局又宣布,天文學家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確認在宜居帶發現第一顆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在發布會直播過程中,專家還回答了觀眾提問,其中有人問:如果我們不能到那里旅行,那么發現這些行星的意義何在呢?專家回答:這只是在回答人類在宇宙中是否孤獨的第一步,如果沒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突破性進展,你我今生都是不可能到達那里的。到你懂的,我們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或許可以。
多么令人感懷的人類故事。設想一下,如果被現實捆綁,流連于小小世界,我們何以看到那精彩的新世界?我們的子子孫孫,又哪里可能領略那遠方的神奇?
所以,你想追尋更大的世界,那就不妨出發、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