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厲害了,華佗!話說麻沸散、麻沸湯、麻黃散是一家嗎?

作者|國家二級營養師傅蓉

盼了很久,終于等到了《軍師聯盟》開播,一是為吳秀波,二是為司馬懿。

還記得小時候家里散落幾本三國演義的連環畫小人書,我斷斷續續地翻看,那時只知有諸葛亮和姜維,而無視司馬懿與鄧艾,大約孩童的世界非黑即白好惡如此簡單,誰是心目中的好人就該記住誰。

但后來才知道三國其實有個說法:臥龍、鳳雛、冢虎、幼麒。分別說的就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姜維。能和諸葛亮對決,司馬懿自然并非等閑,所謂是非正義,在諸侯群雄爭霸的歷史中,根本只有成王敗寇。所以才打算重新惡補,另眼相待。

讀三國看三國,還有一個人物讓我饒有興趣,那就是傳說中的神醫華佗!

知道華佗的大名是因為他的麻沸散以及為曹操醫治頭痛提出開顱手術,還有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果然,《軍師聯盟》第一集,神醫就閃亮登場。不僅幫司馬懿的妻子用麻沸散麻醉后剖腹產,還去了曹操那醫病結果丟了命。真是讓掌門先驚喜后扼腕。好好的神醫就這么死了,要是他活著,這得給后世傳下多少神藥良方呀!太可惜了!

至于為關羽刮骨療毒,其實據正史記載,卻是沒有的事。一是華佗一生行醫去了很多地方,但從未南下到過荊襄之地。二是華佗死于建安十三年,而關羽圍攻樊城是建安二十四年,差了十一年,所以哪里又能給關羽療毒呢,除非死而復生。所以,這回我要說的是麻沸散。

這么厲害的麻醉藥真存在嗎?

什么是麻沸散?

《后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可見,這個麻沸散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麻醉藥。但是據說華佗所創的麻沸散的原方子已經失傳了。網上呢也有幾個版本。

一種是:羊躑躅9克、茉莉花根3克、當歸30克、菖蒲O.9克,水煎服一碗。第二種是:曼陀羅花、加上:川芎、白芷、當歸、烏頭、天南星配制。或: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烏頭)、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天)南星一錢。

古印度確實有用曼陀羅花當麻醉藥的記載。主要成分是東莨菪堿,但麻醉深度不夠,鎮痛不強,并不適合于做開腹手術。而且一千年后的宋代才從印度傳來,用曼陀羅花當止痛劑做一些小手術的記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割瘡,灸火,先宜服此,則不覺苦也。”據說也有人驗證過這個方子,距今一百年前,日本一位有位醫生為驗證這第二種方子,其母、妻二人自愿試服,結果一死一盲。

那會不會什么筆誤,名字搞錯了?中醫里倒是有麻沸湯一說。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熱湯》中寫:”百沸湯、麻沸湯、太和湯。”據說這款太和湯性味“甘平”,能夠“助陽氣、行經絡”,具備很好的發汗功能。歷代醫家常用它來治療咽喉腫痛之類的疾病,往往藥到病除。那太和湯又是什么?

原來就是白開水……但不是飲水機中燒開的水,必須要用傳統的水壺把水燒開。這燒開的火候也是及其講究,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成。只有水沸騰5分鐘左右,才是“太和湯”。喝的時候還要注意,要水自然晾到溫熱才喝,不能太涼。喝的時候,要小口、緩慢地是咽下去,不是咕嘟咕嘟吞下去,只有這樣才能使脾胃的陽氣慢慢地升發上來,養護脾胃緩解嗓子發炎、扁桃體腫大,效果很好。可見,麻沸湯不是麻沸散。

中醫還有一味著名方劑:麻黃散,但它所治肺臟中風,心胸氣促,項背強硬,皮膚不仁等,自然也和麻沸散不同。

所以麻沸散到底是什么不可考。

再來說做手術。

在二千多年前,以當時的醫療條件,華佗就敢給人破腹產、開頭顱,是現代人很難想象的。這樣的外科手術就是放在現在也是要嚴陣以待,醫生護士麻醉師一大堆,還要消毒輸血輸液抗生素等,是一臺精密的多人配合手術。而華佗只以他一人一把手術刀一碗麻沸散全搞定。難怪要被人稱為外科圣手神醫華佗了。

因為外科手術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切開),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組織復原(縫合)的操作過程。在歐洲沒有發明無菌消毒術,但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解剖術和縫合結扎術的情況下,手術的死亡率還高達70%。 所以說當時華佗的這種行為真的是駭人聽聞,匪夷所思,曹操不同意完全是正常的。也許也是英明的,因為開顱手術必涉及到腦部那么多神經,而神經外科手術何止是止血,是更為復雜,無菌要求嚴苛的手術。這華佗可真謂藝高人膽大!即使他有麻沸散!

我們知道麻醉的作用是讓人對疼痛沒有感覺。分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我們去拔牙往往要打麻藥,不然疼死了。更何況做外科手術。一般麻醉分局部麻和全身麻。局部麻是人還保留意識,但對軀體某一部分的疼痛感覺減弱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我有一同事破腹產就是局部麻,所以她后來回憶說,能清晰感覺到刀子在腹部上劃過。

全身麻醉,就是讓人的意識喪失,如同睡覺一樣,對疼痛完全沒有感覺。但也并不是就像安眠藥那樣讓人睡著了。因為全身麻醉呼吸會因為舌根后墜和呼吸肌松弛而停止,所以如果沒有外部設備如氣管插管并配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話,長達數小時的手術,病人會因為沒有呼吸而死亡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用麻沸散做破腹產的局部麻醉也許還可行,但是開頭顱就很難了。因為全麻需要解決呼吸的問題,華佗已死又無古籍記載,所以不得而知他是如何做到的。只能如傳說湮沒在歷史的演義中讓后人感嘆了。

但華佗在醫學上有許多重要的貢獻。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留下的醫案,《三國志》中有十六則,《華佗別傳》中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在先秦和兩漢醫家中也是較多的。連《世界藥學史》都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藥可能是由中國傳去,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精此術”。華佗創編的養生鍛煉方法“五禽戲”還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雖然華佗所傳弟子著名的也有吳普、樊阿、李當之等人。據說樊阿擅長針灸及養生,還活到100多歲。

但我也常常想,如果華佗自己所著的醫書《青囊經》可以留傳下來,那該是怎樣的寶藏啊!就以此文來紀念我心目中的華佗吧!-end- 圖片來自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