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關于“教養”的定義。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教養”,相信不會有人在聽到別人評價自己“沒教養”時,會高興得起來。但也許因為家庭教育的某些缺失,或者因為學校教育的片面導向,還有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反思,導致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好好地被提醒過,結果不小心做了一些離“有教養”有距離的舉動。
繼續寫這個話題,是因為“教養”太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思考。繼續寫,還希望能喚起你的反思或討論:在物質生活如此優渥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做個有教養的人。
先來了解什么是教養
在國外,教養多指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養,德文叫Bildung,荷蘭語叫Opvoeding,英文為Upbring,指的都是教育和培養孩子,使其成長為合乎社會規范的成熟個體的過程。
在中國,教養有兩個含義。漢語詞典中對教養的解釋為:1)教育培養,主要面對小孩子;2)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說到底,教育培養孩子,還是為了使其具備符合社會規范的一般文化和品德修養。
教養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它并不僅局限于學校的教育,高學歷不代表有教養,有某方面的專業文化知識也并不代表有教養。社會也是一所大學校,對人的教養是有著很極大的影響。但教養,更多地,是來自于家庭教育和個人的反思。
教養不是陽春白雪,也不是貴族皇廷的專利
梁文道寫過一篇文章叫《什么是教養,什么是貴族》。他的觀點,大部分我是贊同的。只有其中一個例子,我實在無法茍同。他說有些社交場合,有人在聊黃公望,“這時候如果你聽不懂,你沒聽過誰是黃公望,也許在這個圈子里面,你會被認為你缺乏教養,它是個知識,是某個圈子的某種知識?!?/p>
把教養等同于在某個圈子的知識(比如藝術修養),這實在難以服眾。做個有教養的人,不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教養雖然同是后天習得的,是教出來的,但它更多的是指行為的養成和修正,是一般文化和品德修養,跟某個專門學科的知識無關。有很多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家,也不見得教養很好。舉例就免了,免得模糊了焦點。
教養更多地來自于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一個有教養的農民,未必接受過很高的教育,也會很好地遵守農村的禮節和禮貌,有理有節,受人尊重。同理,一個博導雖然知識高深,但在為人處事上也可能是個混賬。博導混賬起來可以有多糟,就不在這舉例了,請自行腦補一些社會新聞。
一個民風淳良的村莊,是因為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禮節和文化氛圍。你若問他為何,村民可能無法解釋,但從他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開始,他們就已經這么做。同理,一個賭博成性、貪婪拜金的村莊,會一家跟著一家,一個接著一個,前仆后繼地為了錢不惜一切代價還不引以為恥。
教養很多時候是從父母身上、從社會集體行為上學習的。一個人只要有受教育的機會,變得有知識一點都不難。但一個人有教養可能經過一代人還不夠。因為教養是潛移默化習得的。
雖然常聽到世風日下,但所幸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候開始教養的自我提升,等到做的人越來越多,世風就有望蒸蒸日上了。
以下將從3個方面來分享,如何做個有教養的人。
1.自省和反思:好習慣Vs壞習慣
我們從小到大,養成了很多難以改變的習慣。習慣決定行為,行為產生后果。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好習慣是……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反之,如果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一輩子償還不完它的債務?!?br>
我們很多習慣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已經養成。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養,就要學會常自省和反思。正如孔子在《論語·里仁》所言,“見賢思賢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見到好的,多加學習;意識到有不好的習慣,趕緊改正,那么,我們會在自省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
之前的文章《注意10個細節,做個有教養的人》所列的,在此不再贅述。對照以下清單,一起來檢視一下自己吧:
五個需要杜絕的舉動
1)不在室內抽煙,室內抽煙和隨地吐痰一樣可惡
有些國家是全面禁煙的,比如新加坡。不怕屁股開花的,可以去新加坡街頭抽根煙試一試。更多國家是嚴禁室內抽煙的。有人煙癮犯了,只能走到室外,縮在指定的小角落里抽。那樣子既不威風,也不帥,還有些許被路人側目的不良感覺。
現在中國也開始提倡戒煙,一些城市已經開始試行室內禁煙。建議煙癮犯時,你至少可以問一句“你介意抽煙嗎?”如果還想表現得更好,完全可以起身到室外去抽。不喜歡煙味的人,會對此非常感激。對于有哮喘的人而言,你簡直就是救命恩人。
2)不要對服務員大呼小叫
在餐館吃飯時,偶而會看到有些人每5分鐘就扯著嗓門高喊一次“服務員”,你以為是要救命,但可能他們只是要催一張紙巾而已。有些需求,不一定需要即刻被滿足。餐館里服務員在吃飯高峰時可能已經忙得很想哭,而他們一聲接一聲,跟催命似的,來慢了,還要加以斥責?!翱蛻羰巧系邸笔且痪涿灾?,老板很可能還會因此罰這些服務人員。大家出來工作,都不容易。相互體諒一下吧,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時耐心稍等他人的服務,也是有教養的體現。
3)不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
抬高自己,從來不需要同時踩著他人。高的人自然會高。而踩著他人的同時,你未必會被抬高,教養卻被踩在腳下了。
4)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
沒有哪個人永遠是對的。再理智、再聰明的人總還是會有思維盲點。你可以堅信自己的看法,但不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
父母如是,同事亦然,朋友也一樣。一是因為,你不一定總是對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二是因為,哪怕你是對的,想沉睡的人你是怎么也叫不醒的。如果你已經表達了你的觀點,對方還是不接受,勸你還是省點力氣,回家洗洗睡吧。你不一定非要費力去親自證明自己是對的,讓時間來證明吧。
5)不要隨時把幫別人忙的事掛嘴邊
既然說了是幫忙就不要期待回報。“施比受更快樂”,你已經獲得最寶貴的快樂,就不要再去惦念著別人什么時候來還人情。最忌諱的是,幫別人了個小忙,不論大小場合你都要當面拿來再回憶一遍,接受你幫忙的人也實在太倒霉了。想回報的人會哪怕會一直念著你的好,也經不住你這么反復表功。做再好的事,說上20次后也發餿了,而你,也成了祥林嫂。沒有人,會希望一直被人念著自己“弱”的時候。
五個需要做到的細節
1)上下樓梯,要自動靠右邊站
上下班高峰時,會有很多因各種原因需要奪命狂奔或其他有需要的人。如果你能體貼一些,上手樓梯時靠右邊站,把左邊的通道留出。他們可能未必來得及說謝謝,但一定會對此很感激。
有教養的人,會把給別人方便放在心上。
2)進出門時,要注意身后,幫別人扶下門
偶爾回在進出商場時,看到一些人因不注意甩回的門,很結實地吃了一記。我對他們心生同情。那吃了一記的,有老人,也有小孩。那當頭的一下,未必會讓人受傷,但卻非常嚇人。
如果你進出門時,能花上1秒,看看身后是否有人,并為后來者扶一下門,那將是相當紳士和淑女的舉動。
有教養的人,不介意多花這1秒鐘,給他人留下一個微笑。
3)上課、開會、電影院,要把手機調到靜音
有一陣兒很流行震天響的手機鈴聲,一響起來不是《套馬桿的漢子》,就是《月亮之上》,或者其它音頻差不多的歌。偏偏那些人在上課、開會、看電影時,還忘了調靜音。于是,在大家很專注地聽課、討論或欣賞電影時,一大片黑乎乎的漢子和白花花的月亮猛地闖進來,非常可怕。
有教養的人,會把對他人的打擾降到最低。
4)打噴嚏、咳嗽,要彎起手肘擋一下
有些不太注意的人,談話中突然會打噴嚏和咳嗽,而且會非要對著你的臉來。你常常無力地看著一股帶著病菌的氣流極速襲來,卻根本來不及躲閃。
稍好一些的,打噴嚏和咳嗽時,會用手稍微擋一擋。盡管這樣,還是會讓人心里咯噔一下,尤其是有點潔癖的人士。你可能會因此開始走神:待會聊完了,這手還要不要握?
5)有小孩的場合,要有所顧忌
我們就是小孩子眼中的社會。有小朋友的場合,避免講粗口話和講黃段子、再生氣也不要吵架甚至打架;遵守良好的社會行為規范,過馬路等綠燈亮再行走、不插隊等,有小朋友在場時更要加倍嚴格要求自己。給小朋友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就是給未來多一份希望。
有教養的人,會顧及到自己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常自省和反思,是能變得越來越有教養的重要途徑。臺灣的黃崑嚴在《談教養》一書中提到,教養要靠自己省思與琢磨。思考是教養的源動力。
知道什么是好的,比如尊重他人和為他人著想,然后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比如只顧自己方便和自己舒服,然后約束自己不要去做。這,就是最基本的教養。正如男神陳道明在《男人的教養》中提到的,“做人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釋放是很容易,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p>
更難得是言行一致,哪怕無人監督也能模范地遵守道德規范?!抖Y記.中庸》和《禮記.大學》均有提到“古君子(必)慎其獨也”,意思是哪怕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能謹慎不茍。這,就是教養的最高境界。
2.有教養的人,有所敬畏
有教養的人有敬畏之心。他們敬畏比渺小的人類更大的事物,比如宇宙,比如大自然。懂得敬畏大自然,就懂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就會自覺保護環境,就會懂得愛護自己的同類,也會因此懂得尊重和愛護自己和他人的權益。
3.看到不好的行為,敢于去表達意見
教養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我們已經錯過未成年前好的教養,但若能現在開始改變,依然是極好的。
相信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過遇到缺乏教養的人時,那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無奈;又或許,每個人都想多一些與有教養的人相處時,那如沐春風的感受;很肯定的是,每個人都希望能成為有教養的人,讓自己得體,讓他人舒服。
但社會的進步在于所有人的教養提升,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改變,永遠都要從做好自己開始。 除了做好自己,問心無愧,我們還要對社會的改善懷有希望。我們可以去敲醒那些依然在昏睡的人們。他們未必想要缺乏教養,可能只是不知道而已。或許知道了以后,他們也是想要變得更好的。等到“好”的聲音一點點變得大了,“不好”的聲音自然就會被比弱下去。
當然,如果你去提醒了,那些想睡的人睜了睜眼,很生氣,但還是堅持要睡,那就隨他去吧。還是那句話,沒有人能叫得醒想要沉睡的人。
來了,就留個腳印吧??伞跋矚g”,可“關注”,可簡信,可評論。寫字的快樂,在你有共鳴的那一刻加倍。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