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愿你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每每讀到這句話,我總是有種吃年糕被噎住的感覺。如果雞湯界也有排名,她應該至少是個探花。
朋友,這個世界根本不care你好嗎?溫柔相待你的人,除了父母至親,還有訓練有素的服務員,哦,還有心理醫生,還得是持證上崗的那種。
我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個乖孩子,年齡大了,有時回想起快30年的經歷,總有一種自知之明,千萬別重來一遍。是的,千萬別重來。我忘性大,糟糕的事情絕不記,大概是干過不靠譜的事兒太多了。你讓我一遍一遍的回憶,干嘛,讓我寫《懺悔錄》嗎?朋友,我還要溫柔相待自己,樂在當下好嗎。
兒童時代,記憶中沒怎么跟父母要錢買零食,我家伙食太好,正餐吃完沒時間想零食這玩意兒,所以拖著父母在商店不走,撒嬌要零食這事兒,我沒印象。我娘親說好像也有那么幾次,然后她甩手走了,偷偷瞄我,我沒幾秒屁顛屁顛跟上了。有一段時間我饞那種幾分錢一片的米花糖,自己買來大快朵頤。嗯,我有錢,我把家里收藏的一花瓶硬幣都買了米花糖。
早戀時候,男朋友對我極好,經常帶我去各種自助西餐小吃。尼瑪我矜持啊,而且先天對肯德基炸雞這種東西有抵抗力,每次點一桌子菜我就吃個玉米沙拉,啃個甜筒。太原第一家哈根達斯開店時,男朋友興沖沖捧了兩盒給我,我舔舔表示沒興趣,只覺得接吻時軟軟的嘴唇格外甜蜜。
高三那年可能是我人生中胃口的巔峰。早上六點半去學校,晚上三點多睡覺,前所未有的認真學習了大半年。期間,每天四頓飯,吃完正餐晚上回家還要帶一兜子夜宵,各種面包蛋糕,各種擼串,睡覺前邊看書邊解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得到了同步滿足。就這么與食俱進著,混上了個稍顯入流的大學。
開始獨立生活,當然只是精神獨立的日子,我的人生閱歷大半靠嘗試新鮮食物。于是吃遍北京館子,全國各地館子,接著混到華盛頓吃美國館子,插空吃吃歐洲館子,墨西哥館子,日本館子,東南亞館子,南美館子,最后,吃回祖國的館子。對,我的人生,就在吃館子的過程中成長著。
吃館子的同時,我常常有閑思考人生,然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付出,就沒有好館子。首先,你得找到好館子,我對大眾點評、Yelp各種美食網站始終保持著濃厚興趣,關注博客微博微信一堆美食達人,各種名店老店不知名小店網絡點私家店深深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其次,你得懂每道美食的精髓,剖開現象看本質,一道菜最重要的是原材料和調味,你要研究面粉、蔬菜、奶酪、咖啡豆、葡萄酒,研究荷蘭醬、味曾醬、烤肉醬、青醬、白醬、辣椒醬配方,像調香師一樣去聞香,體味美食在嘴中咀嚼融化的質感,然后,大贊一句,這真他媽好吃啊;最重要的是,你得有錢去品嘗(不能再像小時候從爸媽錢包里偷偷拿錢買糖),想得到優質環境和服務,就要奉上不菲小費,服務員會全程熱情洋溢,最后加一句“Have a great day”。當然,這一天總會很美好。
所以,朋友,想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前提是你要溫柔相待她啊。
想來,在我間歇性迷茫的時候,總是閉門自省,讓自己深深陷入抑郁的優美旋律中,不反抗,不自憐。人生漫長,你總得給自己點獨處的時光吧。我不會發信息打電話找朋友訴苦,只是安靜下來翻翻那些美好食物的照片,感受當時與她們近距離接觸的美妙時光。不知不覺,食欲振奮,于是又可以獨自或約上三五狐朋狗友,大快朵頤。
所以你明白嗎,沒有苦難,就沒有享受。沒有食不知味,就沒有機會盡嘗生命的酸甜苦辣。終有一天,你會聽完朋友的滿腹牢騷,喝完碗中已冷掉的雞湯,淡淡一笑,“哦,朋友,希望你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