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微信群怎么管理?這是一門教育學!

現在幾乎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家校微信群,十分方便家校之間的溝通。但是,如果管理得不好,也會對家長和老師造成許多困擾。

例如:

1.隨意發言,信息轟炸或刷屏,讓老師與家長都不勝其煩。轟炸源有時是老師,有時是家長。

2.不恰當的表揚與批評,引發家長們的不平衡、反感,甚至構成心理傷害。

3.對老師的阿諛或指責,引發誤解與不適。有些時候,甚至成為家校沖突,或家長之間沖突的平臺。

那么,成熟的教師,應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微信群應該樹立怎樣的規則?

在建立微信群前,老師一定要想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建立微信群?

通常而言,微信群的功能可以概括為:

1.便于老師發布信息,包括通知、告知、提醒等。

2.便于老師分享班級發展情況,例如課程與課堂、重大活動、慶典等。

3.便于家委會發布信息和進行討論。

4.便于老師與家長公開討論問題。

總之,就是便于老師/家委會發布、分享與討論。一旦明確了目的,就可以生成相應的群規則,并在與家長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達成默契。

我虛擬一個微信群規則:

1.為了避免干擾到大家,除老師及家委會發布相應的信息外,微信群平時應保持安靜,請勿隨意發言。此之謂「安靜原則」。

2.除必要的通知外,老師及家委會分享和討論的時間,通常會在晚上7-9點,并會提前通知。此之謂「定時討論原則」。

3.在未經老師許可的情況下,請勿公開擅發如下信息:涉嫌暴露隱私的信息;家校、家長之間、學生之間私人恩怨;廣告;攻擊或羞辱性言辭;與本群主旨無關或有違班級文化的所有信息。此之謂「尊重原則」。

4.若違背了以上規則中任何一條,老師或家委會將根據情況酌情采取私下/公開提醒、公開聲明、暫時移除微信群等措施,敬請理解。

接下來,就要確保家長知曉并理解規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1.將此規則以及加群申請,一并發到家長的手機短信中,或者,在完成加群任務后,選擇在晚上7-9點發布群規則,并要求家長回復「已閱讀」。同時,如果家長對規則有不明確的或不同意的,請家長私下留言給老師。老師覺得有道理的,可以在與家委會商議后,公開進行修正。也可以將規則連續發一周,每次都在晚上7-9點之間發送,并告知家長你會連續發布一周。

2.如果有新家長加入,包括學生的其他親屬加入,同時私下將規則發給他。

多數老師會要求家長進群后修改群名片,我覺得沒有必要,老師用添加備注的方式可能更好。

總之,在建立規則階段,有幾條是需要提醒的:

1.確保規則是合理的、明確的。

2.確保規則傳遞到家長那里。(這就是為什么要家長回復的原因)

3.確保家長理解并接受規則。(規則可以提前與家委會商議,也可以設置一個期限供家長自由發布意見)

怎么維護規則?

確保家長知曉并理解規則,是維護規則中最重要的一步。

接下來的關鍵,是對規則執行情況進行反饋。我們不妨虛擬幾種場景:

場景一:有家長為孩子的事公開咨詢。

最好建立一個標準的客氣的回復模板,每次只修改關鍵部分就可以了。例如:

@***家長

親,我私下回復您了,因為根據群規則第*條(規則內容),我不便公開回復。

然后,私下提醒他注意第幾條群規則(申明規則),說明為什么如此(解釋規則),詳細解答他的疑惑。

如果家長提出來的問題具有代表性,則老師可以選擇時機公開說明:

剛才***家長提出一個問題:「……」(請放心,私下提出來的問題如果具有普遍性,我會公開回復)我覺得具有普遍性,統一答復如下:「……」如果還有家長不明白的,可以私下留言給我。

如果不是公開咨詢,而是隨意發言,則可以提醒:

親,我私下發信息給您了,請留意查收。

這句話,主要是說給其他家長聽的,意思是說,群里不能隨意發言,我已經在私下提醒這位家長了。

場景二:有家長公開批評甚至攻擊他人(包括老師、其他家長或學生),或者所謂的討公道。

可以公開回復:

@***家長

親,根據我們的群規則,這類事我們私下溝通,好嗎?謝謝!

然后,私下與他進行溝通。

如果家長公開的批評或攻擊容易引發其他家長猜測或誤解,那么,可以酌情采取下面一至兩條策略。

一是在公開回復中適度反擊:

@***家長

親,這件事不是這么簡單,為了避免尷尬,且根據我們的群規則,我們私下溝通,好嗎?謝謝!

然后迅速電話或微信溝通。

如果家長不管不顧地繼續發情緒激烈的言辭。那么,果斷地從微信群里移除。移除后,在群里做一個簡短的說明,大意是:

1.這位家長講的,并非事實。

2.但是他現在情緒激動,很難溝通,為了避免影響到大家以及有更多誤解,暫時將他移除微信群,等此事解決后再邀請他入群。

3.人難免有失控的時候,請大家相互諒解,無論如何,風雨過后,我們仍然是「一家人」。

要記?。?br>

與家長在群里公開撕,是大忌,無論你多么有理。旁觀者不關心理,關心的是你的姿勢。

有些委屈,還真不好公開澄清??梢耘c家委會保持溝通,這樣家委會可以在適度的范圍里,讓信息有一個微妙的傳播,以正視聽。當然,有些事則需要公開澄清。

教師在微信群里如何發言?

教師在微信群里的發言十分重要,因為事關自身形象。要特別注意根據交際語境琢磨措辭,這是職業形象塑造的一部分。有時候措辭需要正式莊重,有時候措辭需要親切隨意。以下是一些建議:

1.選擇什么時機發言?要有儀式感。

家長不煩你說話,畢竟他也想更多地了解信息,最煩的,是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會說話。人本能地喜愛穩定的可預測的環境。所以,除非緊急通知,否則,你盡可能將發言時間安排在固定的時間。

例如:

如果你習慣于每天發一條家教方面的信息(相當于「給家長的建議」,雖然我不是很贊成如此),那么,你要在固定的時間發,例如,早晨8點。如果確定了,就讓前后誤差不要超過3秒。

如果你是晚上7-9點發布信息或做分享的,那么,你就在7點整準時發出信息。如果是討論的話,甚至有些話都可以設計得有儀式感。想想馮鞏那句:「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

2.一次將信息說完整,避免家長反復問。

別寫錯別字,要檢查一遍,這個不用提醒了吧?更重要的是,你的信息要十分簡練和完整,要反復琢磨以至成為習慣。千萬不要遺漏諸如時間、地點、對象等關鍵信息。最可怕的是,先發一條信息,然后不斷地補充。這需要練習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理解信息。

3.有家長在群里表揚你,盡量不要公開回復。

家長可能是真心表揚,但其他家長或許不舒服,認為是在討好老師。這沒有什么道理可言,也無法澄清。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公開表揚,你私下感謝。這樣,這個家長和旁觀者的情緒都照應到了。

最壞的情況,是跟少數家長反復公開秀恩愛?!紤]過其他家長的感受嗎?

恩愛都盡可能私下秀,關系就是這樣一個一個地建立起來的。

4.避免公開表揚和批評學生(包括家長)。

公開批評的,不能指向學生,而應該指向現象。

容易犯的錯誤,是公開點名表揚學生。被表揚的家長有時候也未必自在,但是,其他家長心里肯定不舒服。正確的方法,是公開分享學生作品或事跡,但不說這個學生是誰。這樣,既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又保護了大多數家長的情緒,被實際表揚的孩子的家長,也很開心,一舉數得。

有些孩子的明顯進步,宜于私下發給家長。因為公開有時候會引發下意識的評價。

5.不要在微信群里布置作業。

哪怕是小學一年級,作業也要訓練孩子記下來。

什么?孩子記不???

親,這正是我們要訓練的,是教育的一部分。將作業全部壓在家長身上,是對所有人不負責任的行為。

例如,一個一年級孩子,回家了,沒記住作業,怎么辦?

要跟家長提前達成共識,不是家長咨詢作業,而是由孩子打電話給老師,然后老師把作業告訴孩子,讓他記下來。但實際上,老師同時偷偷把作業發給家長。不過,家長的作用,不是轉告孩子,而是進行對照,避免孩子記錯。如果對照的結果,是孩子記錯了,家長可以皺著眉頭說:「不對吧?你要不要再打電話確認一下?」實際上,錯了又有什么關系?要的是孩子自己對自己的事上心,而不是凡事往家長那里一推了之。

結語:家長微信群怎么管理?這是一門教育學!

讀到這里,有人已經不耐煩了:

不就是一個微信群嗎?犯得著羅嗦這么多?!

羅嗦?我已經盡可能節約筆墨了。否則,能寫一本書了。因為圍繞著教育的一切事情,都無形中具有教育學含義。

微信群里的諸多隨意,實際上為老師和家長都增添了許多麻煩。其根源,在于許多老師缺乏職業訓練。在缺乏職業訓練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智力、行為、語言及反應是松馳的,碎片化的。這不但會影響家校溝通的效果,給人以不專業甚至不靠譜的印象,也嚴重地影響到了家長對你的信任感。

小事不小。

職業發展,專業發展,都必須從敬畏小事開始。

無論是一節課,還是一個群。

(全文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首先站在我們愛的舞臺上的是我們的四位家委兼組長! 家委和組長們是在大家的關心和愛護中成長起來...
    冕媽閱讀 767評論 0 2
  • 2011年10月20日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曉曉打了個噴嚏,媽媽有點緊張:“怎么了?”卻說成了:“怎么辦?”說完...
    羊羊羊羊汪閱讀 9,434評論 2 14
  • 雙十一在六點淘寶的交易額已經突破了1000億。國家的GDP瞬間被抬高了不少,一個商人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這...
    花之頁閱讀 156評論 0 0
  • ManoBoo擼了一個月小程序,感覺身體已經被掏空,各種兼容問題,2333,不閑扯了,其實這篇文章早已寫完,一直沒...
    ManoBoo閱讀 31,384評論 9 86
  • 人生總會遇見下一個岔路口,而在這個岔路口很多人都無從選擇,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條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道路,你只有不...
    花開花謝你還在閱讀 15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