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來北京聽演唱會,所以做了一天地陪,接待了第一個來北京玩的朋友。
我們約在天壇碰面,坦白說現在回憶下來,對祈年殿、圜丘、皇穹宇、回音壁一點印象都沒有,只是走馬觀花了一遍。
但依然覺得很是滿足,因為在逛完著名景點后,我們聊著天在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林蔭道轉悠。慢慢悠悠地,周圍十分安靜,伴著鳥語蟲鳴,時不時還竄出幾只松鼠,好友在旁,暢聊遇到的人和事。
后來在附近的呷哺呷哺吃午飯,旁邊有個露天咖啡廳,坐滿了外國人。走在天橋上,也總有外國人來來往往。我們突然提到了自信這個話題。
見過許多外國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們非常非常自信,不論年紀大小環肥燕瘦。常常看見一些很胖的人穿著短褲背心,露出大片大片的贅肉,作為看官的我都很不好意思,但看到本人自信滿滿毫不在意的樣子,反而十分羞愧。這就是我們和她們的差距。
朋友問我怎樣才能改善自卑,和人交流的時候怎樣才能自信。因為我們的底色都是自卑的,但我如今在人前不會怯怯的,至少看起來是自信的。
我想了想說可能因為我比較會偽裝。其實在陌生的場合,我也常常自卑、緊張、害怕,但是我告訴自己不能展現出內心的真實狀態,不能讓別人一眼就察覺我的局促,因為在這個情形下看起來怯怯的對我很是不利,甚至會失去一些很好的機會。
其實,這就是一種掌控感,我為自己設立了一個開關,在社交的場合里就關閉自卑的自己,開啟演員模式,裝著自信。奇妙的是,裝著裝著,連我自己都信了。
以前很怕面試,每次都給自己加油打氣。直到后來,面試時被問到性格,我說自己比較內向。但是,面試結束后,面試官說了一句,你這樣還叫內向讓別人怎么活。后來的后來,在面試官嘴里聽到外向開朗、擅長溝通的評價越來越多,每次我都是笑著點點頭,但在心里想著其實我這個人是內向的呀。
雖然內向并不等同于不擅長溝通交流,但在我們的語言環境里,被陌生人評價外向,其實也是贊美你自信、健談的一層意思了。
我很開心,感覺開關很是有效,自己的偽裝十分到位。而且我在這個過程中,也汲取了很多力量,那些正向的反饋真的讓我變得自信外向了很多。所以,我越發嫻熟地控制這個開關,掌控自己在不同場合需要的狀態。
我告訴朋友,在生活中要意識到自己有一個開關,它可以隨時打開,以此快速切換角色來應對不同場合,慢慢地,一步一步想自己想要的狀態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