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是合理的,當我不幸,我一定不是惟一一個不幸的人——你并不孤獨
你有沒有好奇這個事情:
西方人杜撰的英雄——超人,是會飛的,中國神話中的神仙也是會飛的,可他們的姿勢很不一樣,一個站著飛,一個趴著飛……為什么呢?
即便是杜撰出來的人物,飛的時候也要符合一定的科學原理,因為超人趴著飛是有道理的,他能減少空氣阻力……而站著飛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神仙被杜撰出來的那時候,還沒有“空氣阻力”的概念,所以用今天的眼光望過去,就顯得有點“缺心眼”。
看吧,無論多么荒唐的事情,多么荒謬的現象,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就是合理的。
專欄的讀者,在這方面的感受尤為強烈:
當你嘗試進步的時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擊而不是鼓勵——相信我你并不孤獨。
我的父親經常對我說這句話,陪伴了我一輩子。每當我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他總是笑嘻嘻來到我身邊跟我說這句話……后來我發現,這絕對是一個“客觀描述”“客觀事實”,
如果我不幸,那也絕對不是“唯一一個不幸的人”——這真的是我這一生中最“治愈”的句子。
當我們身處問題日中心時,很難發現自己思維的漏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當局者迷”。
就像沒有人可以拽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當我們身處這樣的死循環中也難以自拔。當我們還小,思維能力還不強大的時候,我們需要外界給我們指點和幫助。但是現在不同了:
我們有元認知能力。
這是一種從更高層次審視自我的能力,有了它,你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進而發現自己過去思維上的漏洞,并把它修復。
其實他是一種自省能力,
我們經常說,當事情發生之后要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并不是簡單的雞湯,而是鍛煉元認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他也是最有效的補救措施。
起初的時候,我也很不理解,進步本來就是好事啊!難道不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嗎?為什么會打擊別人呢?為什么會有人永遠潑冷水呢?為什么會有人做著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情呢?并且,不僅是“有人”,還是“絕大多數人”?真奇怪!
一切有意義的進步都必須經過長期被度過的某個點,才有肉眼可見的飛揚,在它沒發生之前不要用來刷現在的存在感
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通感能力并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精通的,即便我總很想知道答案,卻也要等到許多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有人都希望進步,這絕對沒有錯。但是進步絕對不是自動能夠發生的,他天然是費時費力的,它就是在很長時間內看不到效果的,因為最終,
所有有意義的進步,沒有經過那個“長期”之前都好像“恒定沒有斜角的直線”;
只有經過“長期”已經被度過的某個點之后,才會有“肉眼可見的飛揚”……
而另一個事實又是確定的:每時每刻,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處于“飛揚”的狀態,都在自然而然體會著“今天與昨天并沒有什么不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希望”,那希望的燭光隨時可能被一陣莫名奇妙的風吹滅……哪怕是一個走路虎虎生風的人路過,都可能弄滅它……
在這種情況下,請問,誰喜歡被證明自己退步了?
你進步了,就意味著說其他人退步了……請問,從你自己的角度,當你看到身邊進步了,是不是會產生極大的焦慮?如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當別人看到你進步了,他也會同樣產生焦慮!在進一步,焦慮是不是絕大多數人以為的負面情緒?
沒有人喜歡退步,沒有人喜歡相對退步,沒有人喜歡被動退步——即,被你證明了他們在退步,你也不喜歡,不是嗎?
你的進步證明了他們在退步,所以他們不開心。
不開心,是所有人做出莫名其妙選擇或者行動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為什么會有人潑你冷水,為什么會說你壞話,為什么會有人不陰不陽的對待你?
因為你讓人家不開心!
也許你會說,又不是我讓他們不開心,是他們自己太脆弱。嗯!有一定道理,但也不過“僅僅是一面之詞”而已。還有更多你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在發揮作用。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
一切的進步都不是一撮而就的,在起點上都只不過是“愿望”而已。實際上的進步是需要行動的,不僅需要行動,還需要長期持續的行動——即,在肉眼可見的飛揚發生之前,還需要很久時間。
于是,當你“表現自己”“證明自己進步”,甚至“好為人師”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用尚未發生的結果去表現,去證明。
本質上是你自己在占便宜——你在用未來不一定產生的結果刷現在的存在感。
要知道,即便你持續的行動了,也有可能因為運氣不好等因素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
但是對方并不一定想的那么清楚(肯定是不會想的那么清楚的),但這并不妨礙他們隱隱或者清楚的感覺到自己吃虧了(你用未來不一定發生的結果刷了現在的存在感,你占了便宜,所以他們感覺吃虧了),于是他們必然有所反擊,或者反抗,這個道理一定是“普遍適用”的,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大面積的類似行為。
為什么有人說你風涼話,潑冷水,其實是你占了別人便宜,讓他們不開心了
古今中外,絕大多數人都不由自主的負面決策與行動,只要你聲稱自己在進步,就會有無數人冒出來,要么打擊你,要么嘲諷你,甚至暗害你……要么就憋著勁等著,只要有機會,就跳出來證明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徒勞。
你要給自己洗腦了,
在遇到潑你冷水,說風涼話,甚至暗害你的人,你再也別膚淺的把他定義成壞人了;
因為從更深層次來看,是你自己做錯了,是你自己讓人家不開心了,是你自己“占便宜未遂”……
雖然他不一定是好人,但你自己確實有錯,而且還錯得不淺。
大部分人的世界有兩種人: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我的世界也有兩種:
喜歡的
還沒喜歡上的
這不是開玩笑,讓我們真正想明白整個世界沒有那么多壞人的時候,這樣的分類自然形成。于此同時我發現自己的世界改變了,不再有任何怨言,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
即便過程中也會有不愉快,但也能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并且迅速作出調整,不至于影響自己的生活。
天生好脾氣這話不太可能,我認為,好的脾氣正是源于理性思考。找到自己思維上的缺陷,進而克服性格上的弱點。
剛開始會有慣性思維,這個時候在自己系統的彈窗列表加上:
被潑冷水,被嘲諷是因為自己確實做錯了,用未來可能的進步占了現在的便宜——刷了存在感,是你讓別人不開心了。
(下……)
進化的路上不需要向人證明自己在從兔子變成豹子,不表現,不好為人師——默默完成進化
我跟你一樣,年輕的時候也覺得整個世界充滿各種惡意,覺得自己好像叢林中的兔子,四處掙扎,尋求生存,處處都是危機,隨時可能被別的動物攻擊……偶爾得空的時候也會感嘆下自己為什么就是兔子,而不是豹子?然后也好奇,如果自己是豹子會不會經常欺負兔子。
終于有一天我覺醒了,根源在哪里呢?因為我想明白了自己對這個類比的“叢林”有一個思維漏洞。我們身處的社會確實像一個危機四伏的叢林,叢林有各種動物,都在用這種方法生存,每天都有殺戮,繁衍,生生不息。這個層面上的類比相當準確,但是有一個小細節被忽略了,是什么呢?
在現實的“叢林”里,有些個體是可以從兔子進化豹子的,反過來也一樣,有些豹子也會退化成兔子。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兔子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變成豹子的,一般都是先變成野豬,狼,再變成豹子,甚至可能進化成獅子和大象……
雖然這個叢林大部分生下來是什么死去的時候還是什么,但有些個體的進化速度去也可以做到不可想象。
這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領悟,二十多年前如果沒有想清楚的話,今天的我根本不可能存在,我還是那個心驚膽戰四處逃亡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兔子……
然后我開始理清思:
讓別人不開心是自己不對,自己不周到;
所有的進化(進步)都是長期之后的未來結果,不是今天能拿出來展示,證明的;
拿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說事,講道理不一定錯,但通常不會被正確理解;
人們不理解你的時候,自然不會支持你;
證明自己不僅是不必要的,并且是徒勞的,做到了無需證明,沒做到無法證明;
自己給自己招來太多攻擊不僅愚蠢,更是致命的;
那怎么辦呢?
默默完成進化,證明自動實現。
進化這詞能給人更強的時間感受。
你們不妨想想,從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進化到今天拿著手機發微信現代人,我們在進化的路上走了多久多遠。
我們隔三差五的就會提到——長期。
進化這個詞原本就帶有才長期的意思,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和強調,如果能夠想到這一點,就不會對眼前的笨拙和困惑沒有耐心,會有更強的包容,以及更淡定的態度。
所以說如果進步這個詞還不足以讓你感受到時間,那不妨把它換成進化。
最佳策略已選擇完成。
進化尚未完成之前,不說,不表現,不好為人師;
因為說了也沒用,表現也證明不了,好為人師只會令人厭惡,并且多半會被理解為虛偽;
成為那個能說話的人。
現在我寫這個專欄,十幾萬人訂閱,并且還會增加。我現在寫的這些東西,是十年前,二十年前就想明白了并且在踐行的東西。如果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李笑來跳出來做同樣的事情會不會有同樣的效果呢?肯定不會——人微言輕是有道理的。
樂觀是一種選擇,一種能力:選擇相信明天會更好,相信自己有能力讓明天更好
另一個問題,怎么樣讓自己變成一個受歡迎的兔子?連豹子都喜歡的兔子?甚至連蛇都不討厭的兔子?這個問題更為嚴肅,若是竟然有解決方案,那一路上會減少多少威脅與危險呢?
最初的方案很簡單,做一只快樂的兔子。事實上
樂觀并不是天生的,他是一種選擇,一種能力:
選擇相信明天會更好;
相信自己有能力讓明天更好;
身邊總有那么幾個人,平時總是樂呵呵笑嘻嘻,好像什么煩惱都沒有,做什么都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即便受到再大的打擊都是垂頭喪氣一會就過去了,然后繼續快樂的活著,好像什么事情都沒發生一樣……
受到再大的打擊也選擇“當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選擇“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仔細想想就知道,這樣對自己最好。
這樣的人也很招人喜歡,反過來想,我們自己也喜歡跟這樣的人做朋友。
我要成為這樣的人,心理學研究成果幫助很大,
因為我知道所有的快樂,都是多巴胺分泌處于平均水平之上的結果,于是,多運動,多學習人自然而然就開心了。
還有輔助方法:
在人群中找到他們,并與他們為伍。
站在自己討厭的,被潑冷水的對立面,鼓勵兔子,鼓勵一切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終于找到了升級的策略,更有效的策略:
成為一只勵志的兔子。當然不是那種你以為的成天宣揚成功學的兔子。而是成為一個鼓勵一切的人。
理由也很簡單:
既然自己那么討厭被人潑冷水,被人說風涼話,那么自己就絕對不要做這樣的事情,不要成為那樣的人。反過來,我們應該站在他們的反面,成為一個善于鼓勵他們的人。
勵志,絕對是這個世界的稀缺資源——你應該身有體會。
如果你是個善于鼓勵他人的人,你一定早就知道鼓勵他人會直接給你帶來兩個好處。首先你身邊的人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你,誰不喜歡一個擁有稀缺資源的人?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你不斷鼓勵的人越來越多,隨著你不斷看到因為你的鼓勵繼續前行的人最終獲得了他們期待的結果,你自己會慢慢變成一個無需他人鼓勵的人——你就是正能量本身。這個結果真的是意外的驚喜,也實在是個極度驚人的意外驚喜,不信你就試試看。
不光要鼓勵他人,其實我們也可以經常鼓勵下自己。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梅泰諾都要反思下自己那里做的不到位的,然后做出相應調整,完善自我。
反省自己的錯誤,及時修正,這無可厚非。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做另一件事:
三贊吾身。
每天思考下,自己那些事情做得非常好,夸獎下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讓自己可以繼續保持。沒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克服的困難,以及你真正付出里努力。所以沒有人比你自己更適合鼓勵你自己。
一旦你開始做了,就會發現,鼓勵他人真的很簡單。
一句樸素的“我支持你!”就已經足夠。
甚至大多數時候,不需要說話,只需要你陪伴他一會,就已經完成了鼓勵,有時候我也很震驚,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事情,就很少有人去做呢?
一路走來,另外一個策略也自然而然形成:
即便成了豹子,也不要去欺負兔子,應該多去鼓勵兔子。
因為不僅我們自己在進化,這個“叢林”也一直在進化。過去叢林確實常常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現在呢,叢林也變了,發展太快了,機會多了,相互捕食已經變得“陳本過高”,還不如自己忙活自己呢!
這就跟幾千年前人類發展了農業之后戰爭自然就減少了。而科技發展到今天,和平成了剛需。只有輸贏對立的局面過去了,現在更多的是共贏,與機會更多。于是大家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只要稍微聰明一點都能找到“獨善其身”的位置。
我們生存的叢林里,在理論上就是應該越來越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