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云洞巖攬勝,游記

山行登高,尋幽探秘,嫻雅忘返,倜儻胸壑。人山心語,迎難言志,訪經清警,敏明勵智。終是臨頂,一覽山小,蕩胸生云,舒張胸懷。山水叢林,湛然空明,胸懷情趣,忘切世俗。淺水丘山,苔草卵石,思飛萬里,快意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

? ? ?5月某天,和好友一同去探望分流轉崗兄弟。事完,路過漳州云洞巖,前去游覽。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云洞觀巖。網碑有載:“山之陽有洞,天將雨則云出,霽則云歸。”飄裊的云霧貫穿于洞,云洞巖由此得名。據說山上有一石洞,天將降雨,云霧從洞中飛出,雨霽天晴,云霧又飄回洞里,當地人名之云洞巖。有查詢,此巖有譽“閩南第一洞天”、“丹霞盛景”、“閩南第一碑林”,是一閩漳風景文化名山。據言有大小洞穴四十余處,歷代各體書法題刻二百余處。主峰海拔280米,范圍18.1平方公里,多為丘陵,氣候溫良舒適,風清氣蘭,四季均適宜游覽。

圖片發自藍太陽

? ? ? 驅車駐停,君臨山下,盡遠眺望,山頭怪石嶙峋,花崗地貌獨特。山石景色秀逸,有別于荒山禿嶺。初看,如一位有白花花胡子沉思老者;再看,如彌勒佛盤腿閑坐笑意人生;又看,青山巖崖日照光彩生輝;遙望云洞巖山光水色,巍峨高聳而又不失秀氣!意生百態,心生美意,情趣萬千。山腳,有行云湖,沿湖可尋得上山的斜徑。山腳觀山,未覺巖山高聳。遂登,石階落差有大,攀爬陡高。我輩達人,自健有力,氣息順暢,不乏小跑快登。然沿勢山行,途人盡是低估山巖陡峭,初行已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半徑歇息猶眾。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春末夏初,雨后。青山尤為清朗,林木蓊蓊郁郁,山間溫氣格外的涼爽。參天松木,明日透紗漸長,松影撒落,斑駁靜謐,黝暗幽邃,清泉石流,返照青苔。如詩言“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曲徑通幽處”,“鳥鳴山更幽”。日光有葉不及,碎光自林澗下,斜射而入,相映成采。往事如風,近事如煙,情已忘懷。兄弟攜行,隱逸山林間,不愿返。

圖片來自老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沿陡階,扶峭石,躬身拾腿而上。有感空山少見人,但聞人語響。隱隱寂寂,深林幽暗,孩童的歡談笑聲約約。樹花還白,綠營斑駁,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游子在春色、夏陰中,自可留連徜徉,詩筆難以復出。

圖片來自網絡

? ? ?鶴室學經。傳聞先年,有北來潛翁修道于云洞巖山,養鶴為伴,山中時有鶴鳴,故云洞巖,又稱鶴鳴山。至明嘉靖年間,大儒蔡烈號洞主,隱居于此讀經講學,四方名賢慕名來訪,絡繹不絕。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佛母祈愿。殿前,香火旺盛,祈求美緣。許愿樹,翠樹繁茂,枝頭滿掛紅綢。善男信女敬拜所留,期冀希望,美好祝愿!生命誠貴,愛情價高,家庭美滿,天下平安!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北宋古井。由許愿樹的向東南登行,涼亭岔路,巨石陰下,石槽老井,清澈清涼。古時,來往行人可提水濯足洗臉,稍作休憩,便前往探尋“閩南第一洞天”。

圖片來自網絡

? ? ? 千人古洞。丹霞巖穴勝境,據稱閩南第一洞天。元有詩言“天生巖穴受千人”的詩章,明有翰林學士豐熙題刻“有洞可容千人”的描述,故名千人洞。洞亭石壁前,有余綱教授題書“有容乃大”。洞口壁上,有虞愚先生“來往千載吞吐大荒”是的石刻。洞門上方,有王作人先生所做的“丹霞洞天”的匾額。巖洞猶如防御堅固堡壘,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慨勢。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網絡

? ? ? ?因是口小,另洞內有幾道單人側身可過長夾縫,通過甚慢。中洞雖大,洞口卻小。洞內巖石突兀,溝壑暗洞。直壁石橋,滑石陡崖,尖石倒掛,陰泉默流,滴濕漉漉。低頭小蹲,或匍匐前行,或低頭彎腰,光線明暗變換,須互相挾持,挪行慢緩。洞中曠望深邃,曲徑通幽,明暗相間,洞中涼風爽爽,避暑佳境。另,人多游洞,進多出慢,游人如織滿滿,管理不善,安全有隱憂。觀洞時長,約一小時余,猶能重見天日。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一線問天。與“千人洞”鏈接是“一線天”,兩側崖石高聳,猶如利劍所劈,石壁狹窄。“鬼斧神工劈山崖,巖洞一線沖天開”,就是對一線天最好的描述。地殼運行,巨石斷裂,風雨侵蝕所成,天公極致。問天一線,人事幼小,如何與天高,又何比石堅,臨壓迫猶生。置身此景,想高臺望海,如惜人生幸福,渴望迫求!縫隙天樹,劍道雖窄,直聳入云,天造物化,應天神所植。此一線天尤為狹窄,如瘦小側身只能恰好穿過。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風動移石。山之巔,迎風巨石,巋然不動。望原攬勝,頑石屹立,神斧匠造,物神所做運。看似搖搖欲墜,猶如瞬間飛去不可終。

圖片來自網絡

? ? ? 朋石雙扶。風動石之西。據說明狀元豐熙因仰慕云洞巖洞主蔡烈來此拜訪他,兩人登高望遠,相是投機。漫步而談,遇此巨石,如同促膝長談好友。豐熙欣喜,友人相商題下“得朋”二字,一語雙關 。一為雙友人“得朋”文壇趣事,二為兩巨石形若“月”字,雙月為“朋”。

圖片來自網絡

? ? ? 摩崖石刻。頗為鼎盛,隸草行楷各體書法融于一山,堪稱云洞文化瑰寶。自然奇石外,云洞巖主要就是看摩崖石刻了,從五代時期的“許碏尋偃月子至此”題刻開始,云洞巖摩崖石刻已經延續了一千年。沿山路往下山,有在巨石上世上最大的纂刻作品《道德經》,此刻氣勢恢宏。是荊鴻先生于1988年6月至1999年2月歷時8個多月鐫刻而成的,用印章1109枚。另外,云洞巖上的摩崖石刻多達200多處。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登高望遠,由生感慨!遠岳夫如何?此山深綠了。天地有神秀,洞崖隔昏曉。疊嶂生層云,蕩胸似飛鳥。便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立山巔,一眼望去,漳州新城廓盡收眼底,高樓聳立,遠村星棋,阡陌縱橫,山水星星點點,如詩如畫的田園中,靈秀雋美。九龍江猶如條銀帶蜿蜒在萬山之中,盡收眼底,江海相連,滔滔碧水不復返。

圖片來自網絡

? ?

圖片來自網絡

? ? ? 朱文公祠。理學大師朱熹任漳州知府,曾多探訪云洞巖,常到云洞讀經講學,格物致知,探究天理。有感云洞巖是九龍江流域美景,并留下“溪山第一”及“石室清隱”的題刻。明代時,為紀念朱子,在云洞巖山的南麓修建朱文公祠。公祠為廡殿頂式建筑,左右兩石柱雋刻一聯:“云淡風輕叩問溪山第一,洞天福地嘯答清隱無雙”。四周,蒼松古柏,枝虬葉茂,粗可合抱,樹影婆娑,山風一吹,颯颯作響,更顯幽靜肅穆。

圖片來自網絡

? ? ? 鹽雞香溢。下山沿途不少攤販,現地蒸制鹽雞,材火燒熱,粗鹽外放,涂抹醬料,高溫熱鹽焗熟,出鍋油水流淌,清香裊裊!空氣中迷茫的泛泛香味,與老家粗鹽包裹干蒸長燜相比,此地鹽雞猶如“少鹽濕蒸”,多了鮮嫩汁水,少了斯斯咸干香,各有所長,均回味無窮。誠然,云洞巖的之鹽雞是肯定是一只有故事的雞,據說與海鹽制作、反抗壓迫相關,美麗傳說,必有神幻之力。以后,鹽雞已成美食,做法流傳,云洞觀景之美食,游客如織,鹽雞升天。

圖片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山行猶記!山石陡峭,盤階狹窄,巖石嶙峋。低頭倒拐,彎身手扶,壑樹節次。慢攀潯跡,拾階而上,忽有涼氣,直沁心脾,心曠神怡。綠樹清新,碑文宏勢,尤為贊嘆。山外青天,溫氣晴朗,陽光明媚。山內清幽,綠苔松影,盤石飛天。古墻石壁,千年大荒,朱子理學,喻古爍今。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藍太陽拍攝

? ? ? 前行不停 ,我輩大呼,精神愉悅,神采飛揚,心情蕩漾,忘記疲倦,前日健跑和球賽酸痛全消,大樂快哉,快意胸歌!

? ? ? 不覺真厲,古為一記。

圖片來自網絡


? ? ? 有感:九龍江畔,繞水漳州。云洞巖巒,天朗云輕。攜友同游,一線天開。風動石臨,山青巍巍。大江東去,颯水蕩蕩。登頂望遠,海闊天高。胸量無涯,極目天舒。追求真諦,人生快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