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不結婚的原因,也來談談結婚這件事

R先生 / 文

夜里三點,我被自己的夢嚇醒了,坐在床上一動不動。窗簾沒有拉上,街邊的路燈正好照到我的臉上,眼前一陣暈眩。

我的夢不是怪獸撕咬,也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是鬼魅幽靈。而是一場婚禮,確切的說是一場給我準備的婚禮。我像一個木頭人一樣,被推到了禮臺上,燈光耀眼,人頭攢動。

是啊,我是懼怕結婚的,從心底懼怕。

我不知道人類是從什么時候發明了婚姻這種東西,是不是遠在上古茹毛飲血的先祖們已經達成了某種契約,需要一雌一雄相伴過日子?這些是生物學家或者人類行為研究者該去談論的事情,或許也是社會上的那些倫理家要去思考的問題。對于我來說,我只是做了一個噩夢,關于我最恐懼事情的噩夢。

為什么要逃避結婚?這是我老媽最愛問我的問題。對于她來說,我沒結婚只有兩個原因:1,我有心上人,且念念不忘;2, 我讀書讀壞了腦子,心理有疾病。

對于第一個假設,我可以置之不理。在我的認知里,前任只是生命途中的一個過客。既然她會從我的生活里溜走,不管是什么原因誰的問題,都只是表明了她并不屬于我。她對我或者我對她而言,都只是在完成命運的一次調試,調試結束一切都已經結束,塵埃落定,不再糾結。

對于第二個假設,我只能說,或許對,或許不對。我不知道真正的心理有病是一種什么概念,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腦子有病吧。只是這種病態等級無從衡量,在沒有對社會他人或者對自己做出任何傷害事情的前提下,這種病態大約只能劃作微等級的大腦臨時短路。但是如果按照我母親大人對自我及他人傷害的定義,估計我是真的有病了。

我有病,這個病并不是與生具來的,至少一年前,我仍然翹首期待,希望找一個人結婚。我這是間歇性的帶有突發性質的急癥,目前我正處在病入膏肓的階段。如果非要給我自己恐婚態度做一個定義,那么這應該就是我最貼切的定義了吧。

以前我讀書看電視的時候,總喜歡看郎才女貌最終相偕進入婚姻殿堂。不管這個故事如何,男女主角要是最后沒能結婚,我總覺得這是一個悲劇。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有這么偏激的想法,但是這樣的想法確確實實存在過,而且是非常頑固的存在。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我曾經不是一個恐婚者,我是期待婚姻的。

看過一些心理分析,一般家庭父母不和睦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在自己的人生里否定婚姻,或是自己的婚姻也會出現某些問題。這種分析有沒有科學性我不知道,但是它一定有其正確的邏輯性。畢竟上一輩的不幸福總會在孩子的心理抹上一層不甚明朗的陰影,如果這個陰影沒有及時抹除,帶著陰影成長的孩子自己也會對婚姻生活產生疑慮,甚至出現問題,這樣的推理合情合理。不過,我不屬于這樣的案例,我的父母不說你儂我儂,至少相敬如賓,生活里唱白臉的戲碼屈指可數。我還算是在一個比較完美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父母對我這方面的消極影響微乎其微。所以我恐婚的癥結還要從其他地方著手,或許才更有說服力。

都說婚姻是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也許吧,我只是不想做那個進去了又想出來的人而已。

之前見到了一個久別失聯的朋友,他滿臉的憔悴,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我想象不到才短短兩年未見,他怎么變化如此之大。我們敘了半天的舊,一起追憶往昔過去,聊到這些他都非常的興奮,唯獨我提到他的老婆孩子,他緘默不語或者含混帶過。我感覺到了一絲的異樣,便試探性的追問,一開始他還藏著掖著,最后終于承認他剛剛離婚了,昨天辦好手續。聽到這個消息,似乎印證了我的某種猜測,但是從他嘴里親口承認,還是震撼到了我,我一時語塞。

話匣子被打開了,他反而釋然了,和我講了許多他為什么離婚的原因。我凝神聽了一會兒,便開始有些不想將這個話題進行下去了。他和她原本在我的心里不說是楷模,至少也是一個標桿。更不提當年他一窮二白的時候如何費盡心力追求她,為她縮衣節食了。

她霸道總是和我媽吵架,羅列了一堆理由后,他翻出了這么一個符合中國人很容易接受的一個邏輯的罪證。但是我想問題可能遠不是這些,至少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短,她的性格態度一直就擺在那里,也不至于現在才發酵,獨身子女向來嬌寵,婆婆和媳婦不容的案例也很多。

那你的兒子呢?我知道他有一個兒子。

跟了媽媽,我把房子、車子還有其他東西都給了她,差不多凈身出戶。

聽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心里忽然明朗了很多。愿意凈身出戶的人,多半還有一些其他的迫不得已。我忽然想起以前他經常和我講的一個紅顏知己,我的八卦之心已起,于是索性八卦到底。

她怎么樣了?我如是問,直搗黃龍。

她,哪個她?他一時沒反應過來,但是看到了我的表情之后,他恍然大悟,臉上陰晴流轉,我覺察到了一絲不甚清晰的微笑。我和她準備結婚。

事情挖掘到了這里,一樁公案差不多脈絡清晰了。我沒有再接著問下去,有些事情再說多了,那就沒意思了。

其實身邊這種案例我是見之不鮮,臥在軌上裝死的、沿著軌道跑的及那些已經出了軌的,這種八卦新聞總是不絕于耳。用一個朋友的話說,大家都是成年人,何必裝矜持。是啊,就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思慮似乎更加周全,做事更加灑脫靈活,也就有了各種花邊小道,給平淡無奇的聚餐桌上添了不少的小料。

我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自制力很強大的人,我在品評他人的時候的指手畫腳并不能代表我道德上的純潔,既然如此,我何必自討苦吃,非要鉆入那個圍城然后再趕著往外跑呢?這只是其一。

其實提到這個朋友,我就想到了自己對愛情這事本身的癡迷。我曾給我自己定義為,一個為了愛情而活的人。可笑的是,我竟然沒有一次能夠成功努力的維持住自己所謂的愛情。身邊的人來的來去的去,而如今,我依然孤家寡人。

曾經和一個朋友激烈的探討過,人到底是為了愛情而結婚還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最后我倆不了了之。對于我來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無恥的,是不安全的,是沒有活力的。我不想拿上一輩乃至上上輩或者之前的無數輩的那種包辦式婚姻說事,我也不想討論他們婚后是不是產生了愛情,這些東西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不是一兩個能言巧思的辯手相互扯嗓就能夠講的清楚的,它或許需要更多的舉證、探訪、調查以及心理學家的分析,這里面牽扯到的社會、家庭、倫理、價值觀、心理等等問題,恕我腦容太小,無從辯證。

在這樣一個戀愛自由、價值多元的時代,我沒有辦法想象在沒有愛情為基礎的前提下,兩個人能夠僅僅因為相親結婚,就算沒有感情也能相安到老不出現什么問題。就像之前這位朋友,我相信他當年追求他的老婆時候,一定是有愛情的,只是這樣的愛情都不能維系下去,我無法想象沒有愛情的基礎,兩個人如何體諒對方,如何相敬如賓。當然,對于那種類似偶像劇里的家族聯姻之類的,我就不去置喙了,畢竟我只是屌絲一個,沒有辦法去理解上層社會的復雜。

和朋友爭執之后,我又回過來反思,也許對于擁有愛情為前提的婚姻這樣的心理需求只針對我這樣的人罷了,換一個人,興許愿意平淡無奇,愿意只要一個伙伴生活。我沒有那樣的心態,也就無法去判斷這類人的動機和因果了。

自然,我現在不結婚,是我沒有找到愛情。此其二。

以上這兩個理由顯然不能說服我的母上大人,所以我又想到了第三層原因。

畢業如今,我已經換了三個工作,去了三個地方。到如今房也沒有,車子也沒有。似乎根本沒有落葉歸根的跡象。父母也不止一次說要不先買個房安頓下來,然后再圖事業,都被我強硬回絕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那種乖乖仔,會在一個地方終老,可是我現在發現自己更像是一個流浪漢,喜歡在不同的城市流浪。

來到上海之前,我認為自己會在一個中小城市安生立命,那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不過來到這里之后,之前蘊藏在體內的追求自由的心不斷在發酵、沸騰。這里不是我的最終站,而是我的起始站。我必然還要再奔往他方。

想起高曉松說的,生活不是茍且,他還有詩和遠方。在他的概念里,人注定要走向遠方,只有這樣一個人的生命才會飽滿。我沒有去追查他說這話的背景,也不知道他說的遠方是旅游性質的還是生存性質的。但是這話似乎對目前的我很受用。不去其他地方看看、生活一下,又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活著呢?如果生下來就按部就班,在一個地方沿著固定的線路活動,那么這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所以我總是安慰我的母上,我還在定位我的人生,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會走到哪里,既然我的下一步仍然是未知的,我又怎么敢馬馬虎虎的就找個人結婚呢?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她的不負責任呀!這個理由,母親終于沒有再去反駁,似乎她的眼里我這個不安分守己的形象已經在根植發芽了。以前她總是高興的說我兒子沒其他優點,就是聽話。現在她總是搖著頭,嘆著氣的問我,你怎么沒有小時候那么乖了呢?我只能有時候開玩笑的說,你兒子青春期來得比較晚,現在剛剛終于步入叛逆期了。

其實我心里也知道以上的廢話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推辭而已,看到朋友夫妻恩愛,看到別人炫娃,我心里焉能不動?只是結婚真的是一件慎而又慎的事情,沒找到對的人之前,總是說先立業后成家。而當真正屬于你的那個人出現的時候,或許所有的顧慮和借口都是不成立的吧,我不是不婚,而是依然走在尋覓的路上。這一路我并沒有撿芝麻丟西瓜,而是耐心的承受著孤獨,耐心的期待著明天而已。到最后,我希望和我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位,我可以自豪而又問心無愧的和她說,我找到你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你不是我生命里的過渡,我和你必然白首。


獲取授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