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社交真的沒法做了嗎?(完)

時隔這么長時間,還是打算把這個坑埋了。

記得在上一篇時,我還講到校園社交是不是偽需求這個問題。

我現在說:“它不是偽需求”。這個需求不像餓了要吃飯那么強,但絕對有市場。

那為什么沒人做起來呢?

我簡單分析一下。

1.大環境。
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早已過去,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太高,而大學生群體又是流動性的,需要不斷的去拉新用戶,想要讓用戶自己來,就需要產品足夠的好。

2.其它社交產品的分流。
為什么我說校園社交的需求不是很強?是因為它有一部分的需求被QQ、微信、陌陌、微博、探探、豆瓣等社交產品分流了。
在社交產品中你用戶不夠多是沒辦法吸引用戶的,社交產品可以說是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3.創新不足
現在每個人手機里的APP都很多,想讓用戶留下你的APP是很難的。需要遠超其它產品的體驗,和很大的驚喜感,但很多校園社交產品的產品邏輯還是以前的BBS、或者在此基礎上稍微的改進,這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可以看到,歸根結底還是產品上的問題。怎么去做呢?

在這我兩個維度的思考:

1.從載體上來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
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為它順應了人性,人天生是懶惰的。而視頻相比較文字而言,人們可以接觸到的信息更多,從而使人們思考的內容更少。而且視頻帶來的感官更明顯。
比如現在美國年輕人中最火的社交軟件是Snapchat,今年的直播熱都是以視頻為載體的產品。
所以如果現在做社交軟件優先考慮以視頻或圖片為主要載體。

2.從產品調性來看:要更有趣、更好玩
不論是從周圍的人或微博上的熱門話題來看,90后現在更喜歡有趣的、好玩的東西。
比如微博上火熱的段子手

但只有這兩點是不夠的,這兩點是基礎, 要在這兩點的基礎上去延伸其它的東西。比如交互上的創新(如探探)、互動上的創新等等。

總的說來,校園社交這個市場還是有機會的,但這需要產品上很大的創新。有這種產品能力的可能不懂90后,也可能不屑于去做,畢竟校園這個市場并不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