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是哲學家》
周六早上,我在廚房。兒子喊:“媽媽,我起來了!”我剛想回應“好!”回頭一看,兒子裹著被子滾下床,并且從臥室爬到客廳來了,這就是他的“起來了!”,后面小狗使勁扯他的被子。兒子一邊蠕動一邊說:“毛毛蟲果然是蠕動很不容易的。”乍一看到,我心里喊“天哪,被子還不完蛋?”,心里馬上有覺知,轉念一想“不就是多洗一次被套嘛!”
9點四十幾分,兒子匆匆出門,由頑爸送去上右腦課。我到他的房間拆洗床單被套。發現桌上擺放著英語興趣班的書,兒子忘了。看到的那一瞬間,舊的思維模式自動化反應,“竟然沒把英語書帶上”,雖然并沒有說出口,但我分明清晰地聽到了自己心底里那責怪的聲音。我知道我內心有一個執念“不應該忘記東西”,心里不由涌出責怪孩子之意。覺察也同時進行,我轉而問自己:“忘記帶書,不可以嗎?可以啊!沒什么不可以的。等下接他吃中飯時幫他帶上啊!”真的是瞬間平和下來了。
右腦課下課。頑頑坐進車子,第一件事就是探頭往副駕駛座位上瞧,看到裝著英語書的文件袋,咧嘴開心地笑了,“謝謝媽媽!早上忘記帶了!”我轉頭朝他會心一笑,什么也沒說。
中飯后,兒子又提出他自己刷卡騎自行車去體育館上羽毛球課。我說:“可以。不過,今天媽媽想開車送你過去,想看看你打羽毛球。上課是你的事情,了解孩子的上課情況是媽媽的事情。”頑頑沒有任何異議,關鍵是他很平和。
離上課還有二十幾分鐘,先陪兒子打球。我對他每一個壞球視而不見,不錯過對每一個好球的稱贊。“漂亮!這個扣球太漂亮了!我一點辦法都沒有!”“好球!壓邊線了,我根本來不及啊!”神奇的是,兒子對我的壞球也視而不見,對我的好球毫不吝嗇的點贊。而以往,我們對打,兒子對多幾下彎腰撿球都會有意見,相互嫌棄。
親密的親子關系,真的勝過一切。我感覺到愛,在我和兒子間流動。周梵老師說,教育孩子是現世報。我看,是即時報。
晚上,兒子主動提出做6道奧數題目。過沒多久,拿過來讓我改了。做出四道全對,空白2道說是不會。我遞上答案解析。過一會兒,兒子大笑著過來說:“媽媽,有一道題目是學過的,我竟然忘記了!”又過了一會兒,兒子來陽臺對正洗拖把的我說:“媽媽,這一道題目的第三個條件我那時沒看懂。”我說:“噢,題目看不懂的時候,還記得媽媽和你說過有一個人的做法嗎?”頑頑馬上接口:“把題目讀10遍。”
學過的東西忘記了,可以啊!看不懂條件的那道題目,兒子估計不用讀完10遍就能懂了。兒子目前做不到對看不太懂的題目多讀幾遍,也可以啊!盡快把題目完成,好去看電視的心情,理解!
而后,頑頑靠在沙發上,看他最喜歡的《無限挑戰》,不時笑得前仰后合。里面有他最喜歡的張藝興,因為顏值高。還有黃磊,神算子,智商高。
今天晚飯,頑頑來廚房幫忙。我切好韭菜,讓兒子從冰箱取出三個雞蛋,洗后把雞蛋打入碗中。頑頑手握著一個雞蛋,使勁用力,想用手掌握力把雞蛋打破。自然未果。然后又開始給我科普:“媽媽,你知道雞蛋為什么捏不破嗎?你看,它的形狀,是球形,#%*~$&……”聽他說完,我問他:“雞蛋,從外面打破,它是什么?”兒子說:“食物。”我又問:“雞蛋,如果是從內部打破,又是什么?”頑頑笑了,“小雞!”我再問:“小雞是什么?”頑頑不再笑了,“生命!”
我說:“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是生命。頑頑,你太了不起了,你看你像個哲學家一樣哦!”我沒轉頭看兒子的表情,但我知道,那一刻,兒子真覺得自己是個哲學家了。
我相信,每個孩子,生來就是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