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的對象L是高中同學,同校不同班,大學我在合肥,她遠在北京。相隔十三個半小時火車的距離,當屬標準的異地戀,很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走過十個月,到現在為止,依舊相信我們可以走下去。我跟她的故事,說來有些奇特。
她是我高二后桌女孩的同桌的閨蜜。或許談不上喜歡,只是青春期朦朧的好感,女孩子之間無話不說,她也因此有了我的聯系方式,我跟她的交集從此開始。高中兩年,我們的關系更像是網友,手機中可以不知所謂的聊,現實中卻也沒見過幾次。每次偶遇,卻是尷尬的走開。大多時候,是我比較羞澀。
而那個時候,我第一次有喜歡的人。不是朦朧的好感,是真真切切的喜歡。在青春最燦爛的時候,我嘗到了暗戀的味道。關于她,暫且叫她F吧。
高三我跟F是前后桌,我和她以及各自的同桌,在勞累忙碌的日子里,成為很好的朋友。我慢慢發現,我喜歡看她的笑,喜歡跟她搭話,討論問題,我想在去學校的路上碰到她,然后打聲招呼一起走。我是喜歡她的,我對自己這么說。我也覺得,她對我似乎,也有好感。
高中最后一晚,當班主任說完高中三年結束的時候,她哭了。那一晚,在學校的門口,她泛著淚光的雙眼,對我說,再見了啊。我堅信,她是喜歡我的。
高三暑假我第一次跟她告白,良久的沉默,她回一句,我們適合做朋友。我心中抱有一絲希望,因為那個時候志愿還沒下來,我想她是不知道我們未來會在哪,所以不敢答應。
第二次告白是在大一,開學不久,她在合肥,我也在。可這一次,還是拒絕。
我不死心,直到初冬的第一場雪落下,我的第三次告白,依舊被拒絕。
半夜里我哭了,打電話給高三的同桌,我問他,為什么F不喜歡我啊,我覺得,我們應該是可以在一起的啊。他說,不僅你這么覺得,全班人都這么覺得。
我們院元旦晚會,我是主持人之一。我問她,你能來看嗎,她答應了。晚會主持了三個小時,直到知道最后一場表演結束,晚會落幕,她還是沒有來。筆挺的西裝,明亮的燈光,大家都在慶祝,我黯然離場。
從那以后,我放棄了想第四次第五次的表白念頭,因為有些人,注定不屬于你。
而有的人,卻一直在你的身邊。
我不太與朋友聯系,就像高中升大學,我的想法是,除了幾個要好的朋友,其他的同學,是否再有聯系,就看緣分。L也在這其他的同學之中。但大學的第一天,她卻給我打過來一個視頻通話,這是第一次跟女同學視頻,也算我第一次跟她“正式見面”。
原本預想這次視頻也是尷尬的見面,可是當真正看到對方的時候,卻意外的融洽。我們談著彼此的大學,室友,見聞,聊的很愉快,自此以后聯系便多了起來。直到現在我們回憶的時候還說,如果沒有那次視頻,我們倆是否有聯系還不一定。
之后L在我的生活中總像一個潤滑劑,她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要我找她的時候,她總會在。
我跟F的三次表白,她都知道。安慰也好,沉默也罷,我最難受的時間,她聽我訴說。有人聆聽總是好的,尤其是在最難過的時候,傾聽有時候比安慰更好。
她總說想換一個發型,我開玩笑的說,那你剪成我這樣好了。于是她從北京回來的第一天,我們見了面,她剪掉了她的長發。
這一天算是我們第一次正式見面,沒有尷尬,沒有局促。我們會為了找一家便宜的理發店跑遍整個商業街,在天街的長廊上吃了米粉,在一起呆了三年的操場上打羽毛球。一切如此融洽和諧,讓我有些恍惚。
我自己都沒有發覺,在不知不覺間,心里融入了她的身影。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慢慢沉積。
晚上,我跟她表白,她同意了。
她說,我是她的男神。
我自嘲的笑笑,我這樣普通的人,怎么會是你的男神。
她說,第一次見我的時候,我穿著一件白襯衫,那天陽光正好,她在心里記下了我,后來知道,那是他閨密覺得不錯的男生。
她還說,高二那段時間她渾渾噩噩,不知道做的是什么,她跟我表白,說喜歡我,我卻狠狠的罵了她,這一罵,把她罵醒了。
我說我當時是覺得,才認識幾天而已,就說喜歡,一個女孩子,跟人說話這么曖昧。我不喜歡這樣的人。
她說她那段時間很迷茫,跟人說話曖昧是真的,而她喜歡我,也是真的。
直到現在我依舊不明白F為什么拒絕我,但我不再在意。已經結束的事情,沒必要去追尋,已經過去的事情,就讓它成為歷史。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我現在,有要守護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