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今天我跟你講這本書是《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有17萬字,我會用大于20分鐘的時間為你講述書中的精髓,在艱難又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如何通過自我提升實現心智的成熟?根據最新的心理調查研究表明,99%的人都有心理問題,而心智不成熟是其中最大的問題。那大家可能要問了,什么是心智的成熟呢?聽上去好像有點兒玄乎呀,其實啊,這所謂的心智成熟就是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勇敢的面對他們,并且運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它。你呢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也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EQ,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啊就為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心智成熟這個問題。
在書中,作者結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咨詢的案例,引導我們通過學會自律,愛,信仰,恩典來幫助我們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首先呢我們來說一說這本書的作者,他是斯科特派克,這個斯科特派克呢他是美國著名的心理醫生,在心理咨詢方面有著非常高的威望,他呢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通過心理學改善人們的生活,他在感到診所咨詢影響有限時,于是就開始了巡回演講,出場費達到了15000美元一場,很多人呢稱他為perfect,也就是神圣先知的意思,那關于他還有一個趣聞,他曾經試圖啊競選過美國總統,希望能夠治療這個社會的疾病,但是最終啊還是因為擔心會給自己帶來太多壓力而選擇了放棄。
作者認為咱們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就是在回避問題,逃避痛苦。不過呢這個心智成熟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艱苦的旅程,所以作者呢把它稱作《少有人走的路》,那這也就是這本書名字的由來了。
好,那么接下來呢我會從四個角度來講解本書的內容。
第一,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最主要工具。那么怎樣才能夠做到真正的自律呢?
第二我們窮其一生啊,都在追求愛,但是愛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作者認為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夠有成熟的心理。
第四恩點的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你做好準備去承接他了嗎?
那么在接下來的時間呢就為大家一一的展開。好,我們首先呢來看一看今天的第一個內容,那就是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最主要工具。那么怎樣才能夠做到真正的自律呢?
我想大多數人看到這樣一種人的時候啊,肯定認為他們自律達人,他們能夠堅持每天早晨5:00準時起床,閱讀一個小時以后再去跑步。的確啊,在那些回家就葛優躺的人的認知里,能夠堅持做到這些,那真的是超級自律了。
可是作者在書中告訴你,這些呀,并不是真正的自律。我想你這個時候一定會很奇怪啊,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律呢?
這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作者在書中也提出,自律有四個原則,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終于事實,保持平衡。
那什么叫做推遲滿足感呢?咱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啊,人人都喜歡吃咸鴨蛋的這個蛋黃,畢竟那留著金燦燦的油的蛋黃啊,的確十分的誘人。
那你在吃咸鴨蛋的時候是先把愛吃的蛋黃吃掉之后再吃蛋清呢?還是說先把蛋白吃了以后,然后留下蛋黃慢慢的品嘗呢。再比如在你干工作的時候啊,你是先處理簡單的事情,等到迫不得已才去做難處理的事情,還是先把困難的這個事情處理掉以后再去做其他簡單的事情呢?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兩件事情的先后順序,它可以反映出你的自律能力。不論是先吃蛋清還是先做復雜的工作,都是推遲滿足感的表現。這樣做的至少啊有兩點好處,首先,在痛苦中,我們的感官會更為敏銳,能夠更多的發現問題,其次就是解決問題后啊能夠帶來更多的愉悅感。
承擔責任啊,那這個概念呢就比推遲滿足感理解起來要容易的多啦。在我們了解什么叫做承擔責任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兩個心理學上的名詞,叫做神經官能癥和人格失調,你不必準確的記住他們的概念啊,只需要簡單的知道神經官能癥就是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癥那就是推卸自己的責任。
當與外界發生矛盾的時候,前者認為錯在自己,那后者呢就會把這個錯誤歸咎于旁人。
很顯然,不論是神經官能癥還是人格失調患者,他們的大腦呢都不能合理的判定責任承擔者,所以不能稱之為自律。
其實對于這兩種癥狀啊,我們每個人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向,比如說很多的大學畢業生把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歸咎于社會就業壓力太大,畢業生這個數量太多這樣的社會大環境,而不會從自身能力不足,專業素養不夠這上面去找問題。
再比如說還有很多人把自己呀融入不到別人的圈子,歸咎于自己的性格不夠開朗,情商不夠高,因此會陷入到自卑的泥沼之中。其實有些圈子呀真的不會強人融不進去,只能說明他不適合你。
承擔責任的定義簡單來說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去直面它并且解決它,不是自己的責任,也不必強加在自己的身上,這才是一個自律者應該有的態度。
那終于事實也是自律的原則之一,就像作者所說的,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會越得心應手,對事實了解的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虛假,錯覺,還有幻想只會讓我們不知所措。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終于事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他真的很難。我們面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人生地圖,憑借這張地圖啊,我們才能夠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溝壑,終于逝世的原則要求我們必須不斷的修訂這張人生地圖。
在你童年的時候,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一個樣子,成年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個樣子,甚至是在你有錢的時候,和你沒錢的時候,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會不一樣。
而終于事實的難點呢就在于不能夠及時的更新已有的觀念,及時的修改你的這張人生地圖。
自律的最后一個原則啊就是保持平衡,這里的保持平衡可不是保持你的身體平衡或者是外在的平衡,而是心靈的平衡。
比如說我們在面對沖突的時候,既不能不生氣啊,因為這樣的會顯得你軟弱無能,也不能太生氣,因為過于生氣啊會有損健康。所以在生氣與不生氣之間,需要你有足夠的心智來權衡。
保持平衡最高的原則呢就是放棄,這一說到放棄呀肯定會帶來痛苦,很多人之所以都沒有選擇放棄,是因為他們不想經受放棄的痛苦。俗話也說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放棄呢,其實也就意味著新生,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做一些減法,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自己。
好了,那以上呢就是今天我給你講的第一個內容自律,我們來總結一下啊,自律并非簡單的堅持規律的生活,而是要遵循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終于事實,保持平衡啊這四個原則。
那接下來呢我們來看心智成熟旅程中的第二個內容,我們窮盡一生都在追求愛,但愛到底是什么呢?
愛呀,是一個長久以來我們經常談論到的話題,但是愛呢一直以來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時常把愛掛在嘴邊,但好像不知道愛到底是什么,那這本書里的作者就對愛的提出了一個完美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聽到了這個定義,你是不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呢?其實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愛呢有著各種荒謬的認識,下面呢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啊,這些荒謬的誤解具體有哪些?最常見的一種誤解就是錯把男女戀愛當成是愛。
說了這兒啊,你可能會一臉懵的說什么鬼呀?戀愛居然不是愛。哎這個呀,還真不是,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這兒呢先留一個懸念啊,我們先討論一下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叫做自我界限。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啊,根本不知道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界限,當我們揮舞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時候,感覺整個世界都跟著我們一起在移動,當我們感覺餓的時候,以為整個世界都在跟我們一起挨餓,但是隨著認識和經驗的不斷增加,我們會發現自己和世界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然后我們慢慢的會認識到自己身材的大小,體能的局限性,這樣的認知呢就是所謂的自我界限。
好了,那了解完了什么是自我界限之后,我們再次回到戀愛的話題,戀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建立起來的自我界限的坍塌,是我們的自我與別人的自我合二為一,這種自我界限的坍塌會讓我們覺得突破了自我限制,感覺自己能夠征服一切,但是很快戀愛的激情退卻以后,日常的瑣事和難題呢會讓兩個人產生各種矛盾和沖突,于是兩個人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攏,又恢復成了兩個不同的個體。
那現在你就知道為什么戀愛不是真正的愛了吧?因為真正的愛啊會讓自我界限得到擴展而不是坍塌。也許呢你會很失望,但是戀愛只不過是愛的一種幻覺而已。對于愛呀,還有一種常見的誤解,就是把依賴的當成了愛,過度的依賴會使我們強烈的親近某個人感覺離開了這個人啊,人生就毫無意可言了,表面上對這個人愛的深沉,但是實際上確實依賴對方而已,這種過度依賴心理的表現就是只想獲取卻不愿付出,這樣心智啊會永遠停留在不成熟的狀態之中,只會對人生構成限制和束縛,自然也就不能促進自己和別人的心靈成長。
那人為什么會產生過度依賴的心理呢?這根源啊其實就是缺乏真正的愛??刹灰鲆曔@種過度依賴的心理,他可能會導致你走上了一種病態的人生。
其實呢要想獲得愛啊,首先要愛自己,自己呢先變成值得愛的人才會有人來愛你。可惜很少人啊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還有一種對愛的誤解啊,是把自我犧牲當成了愛。
說到這個呢,我有一位朋友,他呢有一個特別不負責任的爸爸,整天喝的醉醺醺對他呀,不管也不問,小的時候他就發誓長大了以后絕不會像他的父親一樣。后來當他呀當了爸爸之后,對自己的孩子呢的確是無微不至,什么事兒都要替他去做。但是讓他不解的是,即使他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跟他的關系啊卻不融洽,不僅如此,兒子還成了一個連衣服都不會洗的大少爺。朋友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你這么辛苦,你怎么就一點兒都不知道感恩呢?其實我的這個朋友對兒子不是真正的愛,他以為他的自我犧牲是對孩子的愛,但他真正的目的呀,其實是為了維護自己好爸爸的形象。
過分的愛不如不愛,該拒絕時卻一味給予,不是仁慈,而是傷害。這就是我從這個朋友身上學到的道理了。
那我們討論了那么多誤解的愛,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愛呢?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洛梅曾經說過,如果用現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個人愛的意愿,我們就會發現愛的意愿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關注,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對關注的努力,也就是努力去關注。這說起來好像有點兒繞啊,聽起來可能也是有點云里霧里的,那簡單來說就是,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而關注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
我們在傾聽的時候啊,先把自己的個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身上,努力去體會對方的內心世界和感受,這其實啊就是自我界限的拓展,也就是愛了。
愛呢也會面臨著各種風險,比如說失落的風險,因為愛的時間有限,我們所愛的人遲早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我們總有一天要承擔所愛的人離去時那份失落的風險。
比如獨立的風險,一個人只有實現完整的自我,獲得心靈的獨立,才能夠有能力去愛他人。比如投入的風險,充分的投入是真愛的基石之一,但全身心的投入卻不能保證情感關系一帆風順,再比如沖突的風險,愛最大的風險之一是發生沖突時的指責和假謙虛。
好,那這就是今天我給你講的第二個內容愛。
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啊,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把戀愛依賴,自我犧牲當成愛,其實都是對愛的誤解。
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而關注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愛也會面臨很多風險,比如說失落的風險,獨立的風險,投入的風險和沖突的風險。
好,那接下來我們來看心智成熟旅程中的第三個內容,作者認為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有成熟的心靈。
通常啊我們對于信仰的理解和過于狹隘了,以為有信仰就意味著要相信神靈,加入某一個幸福組織,其實啊,這樣想的是不對的,可以說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對人生的認識和了解就屬于信仰的范疇。
我們最初的信仰來自于我們成長的家庭環境,而父母是我們信仰的培植者。如果說世界是一個大宇宙,那么家庭就是一個小宇宙在家庭的見聞和感受決定我們對世界本質的看法。父母的言行舉止為我們創造了獨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礎上,我們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那是不是原生家庭影響下形成了世界觀就無法改變了呢?答案是,當然不是了。
隨著自律的不斷加強,愛和人生經驗的一并增長,我們會越來越了解周圍的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通過不斷的學習,慢慢兒的以科學的信仰來代替父母的信仰,不斷的向小宇宙法則提出挑戰,更新自己人生觀和世界觀。
好,那這就是今天我給你講的第三個內容信仰,我們來總結一下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所謂信仰就是對人生的認識和了解。我們最初的信仰來自于原生家庭,父母的影響,但是隨著經驗的豐富和心智的成熟,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去更新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好,下面我們來看心智成熟旅程中的第四個內容,恩典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你做好準備去承接他了嗎?
什么是恩典呢?這聽起來有一點抽象,恩典的就是意識之外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滋養人的心靈,使人獲得成長,他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經常在新聞里看到啊,在一場車禍里,明明車子已經被撞的變形了,但是里面的人卻是完好無損的。還有之前在微博當中有一個視頻,一個小孩兒被車輪碾壓,卻奇跡般的生還。
還有報道說有一個小孩兒從八樓墜下,卻毫發未生,這些奇跡是不是也同樣讓你匪夷所思?而且這樣千鈞一發的時刻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比如說我有很多次啊在走路或者是騎車,再或者開車的時候差點兒被汽車撞倒,有很多次險些從樓上的窗戶上掉下去,有很多次差點兒被尖銳的東西刺到眼睛,但是我卻健健康康的活到了現在。
你可能會說了這些呀,只不過是個意外,或者說我運氣好,但是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遇到無數次這樣的事情,有些甚至是你毫無察覺的,僅僅有意外或者運氣好來解釋,似乎就沒有什么說服力了。
還有你有沒有在做一件事情,或者說去到某一個地方的時候,你會感覺在以前的某一天你好像做過同樣的事情,或者感覺以前好像來過這兒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發現???
我們上面描述的這些神奇的現象都有幾個共同點,他們都對我們有好處,他們無法用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已知的自然法則解釋,他們是普遍現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會反復的發生,他們或多或少啊都受到意識的影響,他們的根源在于意識和主觀思維之外。
其實,這些啊就是上天給我們的恩典,這種恩典呢是意識之外的力量,他來自于潛意識,也來自于除父母之外給予我們愛的人,以及我們無法了解的其他渠道。
有了恩典的眷顧,即便我沒有父母的愛和照顧,我們也可以克服心靈的創傷,成為具有愛的人。
上天恩典會眷顧每一個人,但是為什么只有少部分的人才能夠實現心智的成熟呢?
原因就在于大多數人拒絕承接恩典,不理睬上帝伸出了雙手,因為承接恩典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我們在小的時候,渴望擁有大人的自由和力量,卻不想承擔成年人該承擔的責任,所以我們就寧愿永遠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也不愿意接受長大的恩典。
我們要想心智變得成熟,靈魂獲得自由,就要去迎接恩典的降臨。如果我們能夠完全的遵循人生的自律原則,心中充滿愛,我們就能夠做好承接上天賜予我們恩典的準備,我們就能把自己的心田耕耘成一方沃土,讓恩典的種子著壯成長。這就是我給你講的第四個內容恩點。
好了,現在呢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啊,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千鈞一發,起死回生的神奇事件,這些呢其實都是上天給我們的恩典,但是大部分人都會拒絕承接上天的恩典,因為承接恩典就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如果想獲得心智的成熟,就要學會遵循自律的原則,心中充滿愛,做好準備去迎接恩典的降臨。
好了,那么我們再來系統的總結一下今天講過的內容:如何走向心智成熟之旅。
第一,自律!要想做到真正的自律,你就要遵循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終于事實,保持平衡這四個原則。
第二,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第三,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所謂信仰就是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了解。
第四恩點是意識之外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滋養人的心靈,使人獲得成長,他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但是要接受這份禮物啊,就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如果你想獲得心智的成熟,靈魂的自由,就要學會遵循自律的原則,心中充滿愛,做好準備去迎接恩典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