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第三節
小溪的潺潺流淌/小草的漫山遍野/常回家看看/媽媽每日給我們準備的早餐
近墨者未必黑/敢于好高騖遠/不知足者常樂/沉默未必是金
《守住內心的深度》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書香浸染,茶香繚繞,心香氤氳……生活的節奏快了,零亂的不應該是我們內心的步伐,在這個淺閱讀流行的時代,我們當守住內心的深度,心靈的深度。也曾在淺閱讀的潮流里隨性,但面對那一幅幅裝幀精美的圖集時,仍不住嘆息,懷念那蟬鳴蛙聲里的往昔流年。淺閱讀的簡單輕松,實用有趣吸引著人們忙碌的心,讓人們在淺淺的閱讀中完成了自己的心靈之旅,再融入到快節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歡那散發著淡淡馨香的深閱讀,更喜歡在深層次的閱讀中凈化自己的心靈。深閱讀似茗,需細品,需在風靜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閑情;需在金風裊裊的黃昏想起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需在浩浩江水邊想起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深閱讀,是一種更貼近心靈的閱讀。手里捧著書,在幽幽荷香中,溫一壺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間聆聽,來自遠古的清音,一直認為,閱讀是與作者內心的交流,不經意的行文間,可見作者的揚眉微笑;不經意的思考間,可見自己的寂寂心聲,喜愛深閱讀,喜歡在字里行間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歡看作者筆下流淌的情思,淺閱讀可能是僅僅與作者有個會面,近未深交,便已走遠,未免讓人遺憾,閱讀的深,讓我們獲得更多,很多人懷念過去在書店讀書,世界仿佛只剩下了書,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語,只剩下了自己的會心微笑,在小小的書店里,人人卻可以有一個大大的內心世界。喜歡深閱讀的人,會喜歡在春天踏青,感受風乎舞雩的愜意;會喜歡在夏夜談心,感受蛙聲一片的欣喜;會喜歡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蕭蕭的壯美;會喜歡在雪夜神游,感受萬樹梨花的涼意。深閱讀,讓我們在忙碌中擁有一份閑情,在快節奏中暫停腳步,讓心靈擁有純凈如水般的溫暖和感動,深閱讀的幽遠與閑適,似水般流淌著對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著塵世的感動。人生有味是清歡,深閱讀的清明淡雅,讓我們在生活中受到心靈的凈化和感悟!
閱讀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個假日的下午,父親陪他上小學的兒子到體育館去玩。兒子在球場上拍打著籃球,瞄準籃筐,雙手托球,一次次地試圖把球投進籃筐。父親在遠望著兒子的一舉一動。 兒子正玩得高興時,幾個大一點的男孩走來,搶走他的籃球,互相傳遞著上籃投球。兒子被拋到一旁,變成了觀眾…… 或許你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許有過類似的見聞,對這樣的困境,你是怎樣想的?又是如何對待的?題目自擬,文體不限。600字以上。
生活中,許多時候需要我們換位思考問題。師生之間、朋友之間、家長和孩子之間、健全人和殘疾人之間……往往會發生一些矛盾,換位,可以使我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誤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關愛,少一些磨擦。有時,同一個問題,換位思考也能讓我們思維更活躍、視角更新穎,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總之,換位可以讓我們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深遠、生活更美好。根據提示,請以“換位”為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表達第四節
種草不讓人去躺,不如改種仙人掌。
聽君一席話,省我十本書。
天哪!我的衣服又瘦了。
甲:我爸爸…說:“先吃飯,吃飯后全家開個午會。”
乙:怎么,吃完飯要跳舞哇?
甲:沒跳舞。就是開一個給我解決思想問題那么個會。
乙:怎么叫“舞會”呢?
甲:中午開的。????
哪一點不像呢?”伯父轉過頭來,微笑著問我。①他嘴里嚼著東西,嘴唇上的胡子跟著一動一動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們半天才說。“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我小的時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來,碰了幾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說,“您怎么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考一百分——千年等一回
老師家訪——今晚有暴風雨
大家對我的評價,文采好的叫我重量級,否則,就直言不諱地叫我去減肥。形體不佳的我,到了夏天,只好同裙子拜拜。朋友問起,就編上一大堆鬼才相信的理由,于是,我天天穿得嚴嚴實實的,還不時地告誡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可不要成為別人的磨牙材料,成為當天的頭版頭條。然而最大的折磨還是上體育課,不知從哪年起,跑道上最后一名成了我的專利,特別是做前翻滾運動,很容易使人想起動物園里的那位國寶。
兒子:媽媽,他們為什么叫你潑婦?
媽媽:那是表揚媽媽是位活潑可愛的婦女。
把在團體中起主導的人喻為( ???)
把足智多謀的人喻為( ???)
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喻為( ???)
把公堂臺階下受審的囚犯喻為( ???)
把吝嗇錢財、一毛不拔的人喻為( ???)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為( ???)
把世故圓滑的人喻為( ???)
把沒有專業知識的外行人喻為( ???)
把技藝不精、勉強湊合的人喻為( ???) ?
?喜鵲貼出了大型招生廣告:"為適應時代需要,本校將推行全能素質教育,無所不學,無一不教。保證您的孩子成為無所不能的通才,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學費,每學期3000元,培養費2000元,贊助費1500元。
?尋找人文
?春光乍現,陽光很迷人,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街頭迷亂繽紛的廣告,電視上朦朧而膨脹的炒作,似乎到處都充滿了商業經濟的活力,蕩漾著新新人類的“人文素養”。老板目光尖銳,認清本商業的缺陷,硬逼著我設計出幾則具有人文素養的廣告,以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苦于讀書時沒有好好記那些詩詞歌賦,想了半天仍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真是悔不當初啊!走出門,飛車來到郊外,尋找那接近真實世界的精神感悟。沿著青青的石子小路踱著,突然發現前面有一條隱約可見的縫兒,若隱若現地傳來了似塵世鬧市般的嘈雜。我好奇地將腳抬起伸向那條縫隙,恍惚間自己變小了,來到了那高大而窄小的石隧前。只見兩壁上鐫刻著“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十四個大字,在隱幻地閃爍著。轉身閃進石隧,尋尋覓覓間,眼簾中突然闖入了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街道兩旁的房屋都帶著歷史的韻味,亭臺樓閣,深府大院,街市上,人們都開著廢氣漫天的懷舊老爺車,穿梭在這片古老而安靜的建筑中。那些曾令人敬畏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剎那間變得黯淡無光,成了人類虛偽空洞的附屬物。踏上商業街,一色的落地玻璃打造,燈光明亮,無不撩撥出經濟發達的旋律,而且每家店面的廣告標語都頗有“特色”:“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喝粥”,這是一家名為“燈火闌珊”的粥店的廣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為一種醒酒藥量身定做的宣傳語;“剪不斷,理還亂,請到神剪李理發中心來”,這是理發店的廣告……就連讓人遠遠瞥見的燈紅酒綠之處也打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大張條幅給那些整日沉迷在醉生夢死的人們以理直氣壯的理由。我看見那些曾經純潔、幽遠的思想與為國為民壯志滿懷的高尚情懷在商業與人們空虛的思想下被扭曲、遺忘,變得低俗不堪。人們自以為聰明的頭腦追求著近乎浮躁而功利的生活,將歷史的厚重、深遠的人文統統打上了淺薄而喧囂的烙印。這一刻,世界似乎倒流了幾百年。我跌跌撞撞地走出這城市。出口處,也有一大幅條語在隱約閃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金錢享此生。我無奈,落荒而逃。我交不出帶有“文學素養”的廣告,但我交出了一份辭職報告。我不忍給中國閃亮的精神財富抹上商業欺騙的色彩,這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不是讓我們后輩子孫用來糟踐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有一首題為《走路》的詩:散步的時候/我走直路/兒子卻故意/把路走彎/我說/把路走直/就是捷徑/兒子說/把路走彎/路就延長/因此,就走路而言,小孩是詩人,是哲人。而大人不是,大人只是走路,從甲地到乙地。同是走路,大人小孩,何以有如此不同?對于貫穿我們一生的“走路”,你有何體會,有何感悟?請以“走路”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人生感受。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有人說“有兩種東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貴: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實,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的又何止于此?請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除詩歌、戲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