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幸福負責?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桐陽媽

簡信的問題:

你好,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能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如何不逃避,正視問題,怎樣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對自己的幸福負責。

桐陽媽回復:

你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正在正視問題,沒有逃避,積極的找方法解決,這本身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看見成長中的自己。

如何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

先說一下情緒本身沒有好壞,都是由人體內產生,只是一些觀念不同,產生了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而已。

我通過自己的經歷說一下:

生完大女兒后,奶水堵了,像石頭一樣,我得乳腺炎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事實已經得了,那怎么辦呢?我不能沉浸在為什么要得乳腺炎?為什么這么倒霉呢?這些對治療都沒有好處。

有再多的情緒對抗,也改變不了事實,所以我選擇接納,不對抗,不排斥允許乳腺炎是我人生的一次痛苦經歷。

正視情緒的第一步:

允許自己有情緒,不對抗,不排斥。

情緒到底是怎么產生的?由一些事件,觸發了內在感受?觸景生情就是這個道理。

悲傷的時候允許悲傷。

比如,親人的離去,很悲傷,那允許悲傷。如果內在有一種對抗,不能夠接受親人的離開。比如親人是出車禍而死,如果內在想著,不讓他們出去玩,或者不選那個時間點,就不會走,內在就會增加了一種自責和愧疚。

這個時候就是和事實較勁,脫離了悲傷的感受。悲傷的感受被轉移,不允許自己徹底悲傷。這個情緒被轉移,不代表消失,就會壓抑到內心深處,有一天還會以其它形式爆發。

痛苦的時候允許痛苦,自卑的時候,允許自卑。

允許每種情緒,去感受它,如果很排斥這種情緒,那么相對于在情緒的基礎上加了一個阻力。有個執念不要負面情緒,這本身又是一種情緒和內耗。

去醫院了,醫生給我做了一系列檢查,說要穿刺4次,釘子那么粗的針頭,醫生告訴我有麻藥,可能還會有些疼。

除了生娃住院,以前從未住過院,看見那么粗的針管,我心理有些害怕,我允許自己害怕。看看有多害怕,陪伴了自己一會,我覺得也是個小手術,要不了命,害怕好轉了。醫生讓我看抽出的50ML膿水,我慶幸自己還算及時治療了。

正視情緒的第二步:

陪伴自己的情緒,好好的安撫,和這種情緒在一起。

情緒是由人產生的,那一定會在身體某個地方體現出來。

憤怒的時候,火氣冒出,上半身發熱。

恐懼的時候,嚇了一跳,四肢冰涼。

厭惡的時候,看到ta惡心想吐。

幸福的時候,全身溫暖,紅光滿面。

害羞的時候,很難為情,臉會紅。

想的太多,大腦工作太多了,頭就會疼。

悲傷的時候,身體發冷,萬念俱灰。

嫉妒的時候,兩眼放光,就會眼紅。

安撫情緒就是看看情緒引起身體哪些部位反應了,好好照顧。比如,想太多的時候,頭疼,那不想了,做點高興的事情。

膿水抽出來了,痛苦開始了,要消毒,要把消毒水灌到傷口上沖洗,沖洗3遍,看到清澈的,沒有膿水,才包扎傷口。

正視情緒的第三步:

像自己內在一層層探索,打開自己,看一下這些情緒在表達什么信息。

當然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只有打開一遍遍的消毒,傷口才可能療愈。

比如,自卑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好會有啥感受呢?是不是小時候有個競爭的手足呢,覺得自己不如ta呢?是不是父母經常嚴厲否定呢?是不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有種被拋棄的感受呢?做的不夠好,被別人嘲笑呢?

每個人的內因不同,我只是舉例,一層層的往內在去探索,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就像消毒一樣。找到根源,就是療愈的開始。

傷口包扎好了,在醫院恢復,等著第二天的繼續治療,還是抽膿,消毒。但是有了第一次的經歷,第二次就不害怕了。

正視情緒的第四步:

有情緒存在,像之前一樣,再一遍遍分析探索,探索幾次,會越來越接納自己。

找到自卑的根源,可能是害怕自己不如別人。再看看事實,自己有哪些方面比別人強的呢?拿自己強的方面和別人的短處比是不是也有優勢呢?

乳腺炎治療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回家預防,別再犯了。

正視情緒的第五步:

把情緒轉換積極的能量。

比如自卑,面試緊張,最壞的結果是什么?單位不錄用。沒錄用回來做什么?看看自己哪些方面不足,補功課,這個時候是積極的力量。如果因為緊張害怕沒考好,導致結果,這就太虧了。

正視情緒的第六步:

分析最糟的結果,坦然面對。

就像暗戀一個人,不敢表達,總是害怕被拒絕。但是你越害怕,風險越大。

所以,不如大膽表達,最糟糕的結果就是被拒絕。雖然痛苦,但是知道ta不喜歡你,你可以把能量用在追求別人。

所以任何事情,看到最糟的結果,竭盡全力的努力,對結果順其自然,失敗了坦然接受。

怎樣對自己的幸福負責?

我得乳腺炎的日子里,老公陪伴,給我熬藥。年三十藥店都關門了,為了給我買通奶的藥,去了好幾家藥店。他這么努力,有一點是代替不了的,那就是我每天的疼痛。

治療好了之后,也是自己預防才能避免下次復發。自己不注意,受罪的還是自己。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誰惹你生氣的,但是生氣是自己產生的。自己產生的,那就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想辦法去疏通,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了解,別人也更難理解。

舉個不好聽的例子。親人的離去,人們都很悲傷,不管多么悲傷,也是永遠離開。悲傷過后,活著的人繼續生活,死去的人永遠不能再活。

所以遇到問題,看到最糟的結果,坦然面對,把消極情緒轉換成積極的力量,結果順其自然,這就是對自己負責,能夠對自己負責,當然也能掌控自己的幸福。

無論育兒還是婚姻,還是其他關系,只有先養育自己,理解自己,你才能夠更加理解他人,才能夠感同身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