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泛濫成災。

晚上去自習。隔壁課室在開一個有關‘三下鄉’的會議。可能要說的內容特別多吧,會議整整開了三個鐘,這期間啥我都能聽得到,但是我記住的只是‘然后’,‘然后’,‘然后’…

在這三個鐘的會議里,發言的師兄幾乎是每說一句話,也就是沒一次呼吸停頓,開口第一個詞就是‘然后’。

胡亂舉個不應景栗子。

我是小鹿,然后我有一個公眾號,然后我讀大學了,然后喜歡運動,然后每天過得很充實,然后我發覺大家都很可愛,然后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超級開心,然后呢,嗯…然后,好緊張啊。然后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除了想笑,還有就是聽著也挺煩的。

‘然后’這個詞在平常生活中為什么用的這么頻繁?有時候去聽一個演講或者是會議什么的,也不管能不能接的上去,不知不覺就來一發‘然后’,給我的感覺簡直就是泛濫成災啊。

“然后”表示順承,所有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句子之間都可以加“然后”,只不過加得多了讀起來或者聽起來會別扭,應該酌情添加啊。

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老師也會常常這樣說,于是上課的時候樂趣多呀。課前就幾個人一起打賭好,各報一個數目區間。等上課了就在那里數老師一節課能說多少個“然后”。輸的就請吃宵夜。可是說得太多,似乎上課的重點就是‘然后’了。

剛剛上網來查了一下“然后”的來源。或是因為一些文化素養比較差的所謂明星大腕在電視上接受訪談或talk show(脫口秀)時暴露出來的語病,而被許許多多更加沒有素養的粉絲追捧造成的不良現象。

不管真不真,反正呢,我覺得自己平時說話的時候就可以多留意一下。如果覺得自己也是說得比較多的,可以盡量控制呀。習慣從來都是不知不覺的。

其實寫這個文的時候,我也是有留意自己有沒有寫很多的‘然后’的。畢竟這個在語法上行不通,在平常說話中也是行不通。

對于這個問題,自己也是有過演講經歷的。在一堆人面前說話的時候,未免會緊張,會忘詞。這個時候,‘然后’就可以作為停頓,拖延時間的好詞了。想想其實還是挺好用的。不過呢,用得太多還是太突兀了。不如在平時就多看看書,多學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在演說時做到不那么緊張和怯場。說實話,這才是最終目的。

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現在也用得很多的‘666’和

‘臥槽’。

看到讓你大吃一驚的,目瞪口呆的,啞然失色的,瞠目結舌的,驚愕失色的,驚慌失措的,喜笑顏開的,欣喜若狂的,喜出望外的,捧腹大笑的,樂不可支的,歡呼雀躍的事情時。

不是用‘666’,就是用‘臥槽’來概括了。

這兩個形容詞能做到一概而論確是它們的厲害之處。可難登大雅之堂呀。

所以嘛。傳統文化不能丟!

我為自己寫的這篇文評價:臥槽,666啊!

然后呢,話就吹完了。然后,晚安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