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吟誦《聲律啟蒙》一東(15)



“邢州女子悅讀會”的姐妹們每周三晚上在“蒙正學堂”學習吟誦,由學堂王明曦校長執教。

吟誦是我國傳統的讀詩讀詞和讀文的方法,她是我們國家一份寶貴的有生命力的文化遺產。

吟誦規則:吟誦有一些基本調,這些調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這些調來自師承家傳,或旁人之調,或自采別調,都經自己的語感改造過。這些調一般為古體詩的幾個調(有上中下之分),近體詩的平起、仄起各數調,讀文則與此接近。特別注意,自己不能隨便編調。

吟誦的要求有高低之別。其初級要求為:

平長仄短。其中平聲指1、2聲,仄聲是3、4聲。五言詩歌以四行為一組,若為平起詩(即第一行第二個字為平聲),則第1、4行第二個字拖長,第2、3行第四個字拖長。若為仄起詩,則相反。七言詩歌以四行為一組,若為平起詩,則第1、4行2、6字拖長,第2、3行第四個字拖長。若為仄起詩,則相反。


注意:

1.除入聲字外所有行的尾韻拖長。

2.入聲字在古代有許多,例如月等,必須讀的短而快。

3、依字行腔。中國所有的傳統音樂都稱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誦最嚴。吟誦力求把每個字的涵義表達得最清楚,所以與字音最貼近。因此,吟誦調一般也是比較簡單的結構,易學易記。

4、文讀語音。吟誦是必須文讀的,這樣才能最接近詩文的原貌。主要是入聲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聲字要吟短音。押韻的字要盡量按平水韻發音,不可不使押韻。平仄不可混,如看、嘆等字,要吟平聲。其余如車讀駒等,因與吟誦調關系不大,似可不必太嚴。


本周學習《聲律啟蒙》一東。《聲律啟蒙》是一部由康熙進士車萬育所著的兒童啟蒙讀物。 本書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朗朗上口,內容包羅萬千,兒童讀者可以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聲律啟蒙》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使它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我們先根據吟誦符號讀誦,再聽著名吟誦專家、北師大教授徐健順吟誦,最后王老師帶領大家齊吟。

老師布置的作業是:

1.找出《聲律啟蒙》一東涉及到的所有韻字

2.本段涉及到的典故有哪幾個

3.多讀幾遍,體會本段中銘嵌了哪些詩詞

“一東”涉及的所有韻字如下:

1.風、空、蟲、東、宮、紅、翁。

2.同、童、翁、東、風、宮、銅。

3.通、童、紅、融、弓、紅、風。

典故有:“三尺劍”、“六鈞弓”、“廣寒宮”、“阮途窮”、“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綠綺”。

2020.6.14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