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05 買書二三事

愛書的人,每個人都有買書情結。

1

小時候,因父親的離開我家似乎一夜間轉貧,還好,好心的本宗鄰居幫母親轉下了個小南雜店,母親一人勞作,每天有些小錢入賬,供養我們三兄弟讀書,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倘能維持生活。

那時,我對社會的認知尚處在朦朧的啟蒙階段,活在大人的描繪中,在母親的教導下,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讀完初中報考中專,學成后當“醫生”或“老師”。村里有一個赤腳醫生擅長治愈跌打損傷各種疑難雜癥,醫術高明,十里八鄉慕名而來,很受人尊重,房子修得很大,有綠樹高墻的庭院,里面還種了很多的名貴藥材,我很想成為他那樣的人。

有一次我和母親去市里批貨,平時進貨都在縣城,這是第一次到市里,于是特意跟母親提出去新華書店看看,母親很高興,陪了我一起去,到了書店我看到了平生最大的書店,一柜柜的滿滿地都是書,多得眼花繚亂,我又驚又喜,卻又不知所措,卻沒有選書的概念,腦海里想著要是能把這些書全部讀完要多長時間?讀完后會不會是一個一等一的人才?左挑右選拿不定主意,母親讀書少,也沒有什么建議,她看到我想讀書終就是好事,找了大半天,我鬼使神差的到醫學類圖書柜買了本《民間偏方秘方大全》,像詞典那么厚厚一大本,藍色的封面,差不多花了母親40元左右,在90年代算是一筆大錢了,母親卻很欣慰,二話不說就買了。

2

高中時,雖然是農村初中學校拔尖的優等生保送進的省重點高中重點班,還免了一年學雜費,卻與城里學生各方面比起來越來越有差距,雖然同學們并不排外,但自悲感從無到有越來越強,課間和業余時間同學們有說有笑的,深深地感到自己越來越不健談,于是到書店去找智慧,反復比較挑中了一本《口才大全》,挑中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叫“大全”,就覺得會包羅萬有,一本頂幾本,再一個就是它的字印得比較小,還稍微有點厚,就覺得同樣的價格買到了更多的字會比較劃算,那本書差不多要15塊錢左右,我知道家里負擔重,便決定自己想辦法解決,就設法通過減少伙食費和每周走路回家一點一點的攢這個錢,差不多花了兩個月才湊足,買下了這本朝思暮想的書。

3

2001年3月,大學畢業未畢業,經學校同意我提前入職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目的是能同步參加外聘講師的廠內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推動培訓,那時“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還剛剛起步沒多久,講師常換,水平不一,我就萌生了自學這個技能的想法,5月份拿到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資收入1050元,就利用周末早早的跑到省圖書城,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反復的比較篩選,一狠心花了我80塊大洋買了一本《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實戰指南》,看重的是實戰,案例多,且也是16開厚厚一大本,劃算,回公司后我利用一切時間反復的研讀,一躍成為公司ISO的權威人士,還差點被授課老師挖去做咨詢。

這些經歷都組成了我與書結緣的一部分,現在似乎養成了習慣,看到好書還是想買,無論去到哪里,逛書店成了必須,到舊書攤淘書也是個人愛好。如今,已經不再為日常的買書的消費而犯愁,買書的目的更為明確,形式也更多樣化,面對豐繁復雜的書海,為弄清楚一個事實或學一門技能我會一買就是整套一個系列的書。無論是毫無目的買書,還是想盡辦法買書,都是為了個人更好的發展,以前買書更多的是衡量當次的花費僅限于所買的這本書而言是不是值當,現在我更看重的是為所買書的能提供的理念和方法為日后所能創造的價值可能會有多大而買單。

買書的過程也是人生成長的過程,經歷滿目貪婪,到不折手段,再到減法聚焦,最后臻于理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