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深度思維》讀書筆記及感悟

深度思維的四個方面

①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能夠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

反面舉例:邏輯鏈條短淺,無法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比如下象棋的時候只能看到一至兩步,解數學題的時候,只能往后推論一至兩級。(思考短淺)

②能夠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

反面舉例:思維過程中只能從最熟悉的地方出發,缺乏切換視角的靈活性。比如在溝通、規劃、寫文案等事項中,往往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無法切換到別人的視角上去換位思考。

③能夠處理較大的信息量,在雜亂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維能力。

反面舉例:對于信息量較大較復雜問題的束手無力。如果要求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信息,很多人的思維能力是跟不上的,大腦常常處于超載狀態。

④能夠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認知事物所處的生態的特性、事物的長期趨勢等。

反面舉例:只關注眼前的、近處的、近期的內容,而缺乏長遠規劃、全局掌控的宏觀視角。比如:我們容易在日常的工作中精打細算,卻未能對長期趨勢進行研究把握,并據此進行人生規劃,或者我們常常只關注和研究個體,而對個體與環境的復雜關系缺乏了解,又或者我們緊盯手頭的一個個零散事項,而對整個任務的宏觀流程缺乏認知和掌控。

上篇(技術大師)

思維邏輯鏈——如何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深刻

5Why思考法

5Why思考法,是指對一個問題連續多次追問為什么,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這里要注意并不是一定只問五次,而是要根據情況靈活調整:或者是少于五次或者是多余五次,我們的目的是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如何確定數字的原則呢:不斷追問下去,直到問題變得沒有意義為止。

核心原則是什么:要往我們可以控制的事項上面回答,避免不可控制的內容。

5So思考法

5So思考法,是指對一個現象連續追問其產生的結果,以探求他對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需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絕對推論

表示一定不會錯的推論,比如數學中的推論多是絕對推論。如果a>b,b>c,那么肯定a>c。

概率推論

有可能是這樣,但并不一定。

邏輯鏈條概率傳導定律:

當一個漫長的邏輯鏈條中有很多概率推論時會發生邏輯損耗,其推論的威力和準確度會逐漸降低。

你可以停在概率變得較低,低得沒有實際指導作用的那一級,然后等待時間推進讓時間吞噬鏈條的前面幾級,從而使得后面幾級的概率自動提高,再繼續向后推論。

既要做適當的推延也要保持靈活變化——未來要在規劃中邊走邊看。

本章結語

思維的基礎是知識點,知識點的串聯變成了思維的邏輯鏈條,邏輯鏈條的延伸則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思維的深度。

邏輯鏈條可以往兩個方向延伸,面對一個現象,向前追溯原因;向后追尋結果。

換位思維——如何知道別人在想什么

換位思維的核心是從別人的視角出發來看待、思考問題。它的基礎就是共同認知系統。

如果在某個問題上的認知系統完全不一樣,那么針對這個問題就絕對無法換位思維了,而認知系統又常常是自身的經歷所塑造的。

你認為別人所認為的并不真的是別人所認為的。

如何培養自己的換位思考能力?

經常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樣?

建立抽離感。

觀察他人喜好。

六頂思考帽

藍,全局分析。

典型的全局組織者、領導者。經常擔任裁判主持人,監督者,檢察官等角色,他永遠都想著要掌控全局,做事情條理清晰。

白,客觀事實。

典型的資料狂、數據狂熱愛收集、儲存數據。沒什么思想不給出任何結論,只喜歡收集數據而已。

紅,感性直覺。

典型的感性思維者。永遠活在情感與感性的世界里。

黃,樂觀思考。

樂觀派看什么事情都覺得充滿希望,還喜歡折騰,愛好創新。

黑,保守行事。

典型的保守派看什么事情都覺得充滿危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綠,創新思維。

典型的創新者總是能想到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總是提出新觀點,新視角,對于已有的項目總想添加幾個備用方案。

六頂思考帽使用技巧

在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時候,戴哪頂帽子就要嚴格執行這種帽子特性的性格標準,不要混亂不堪,理不清頭緒。

本章結語

換位思維的練習既是練腦也是練心。

通過建立共同認知切換視角,我們可以努力鍛煉自己的換位思維能力,可以不斷建立自己的抽離感,可以嘗試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多方位地看待問題,更能做出公平、客觀公正的結論。

可視化思維——看得見的思維,才是好思維

相比于其他記憶方式,人類大腦更偏向于圖像的可視化記憶。

可視化思維有哪些好處?

可視化思維對于我們的大腦來說是更大、更穩定的外部緩存。

可視化思維能帶給我們更全局更宏觀的視角。

可視化實為有哪些工具方法?

矩陣分析法。

四象限。

SWOT。

工作儀表盤。

用工作以表盤搭配便簽紙的方式,能夠最快最簡潔的純留你的靈感,并且不損失工作效率。

本章結語

可視化思維能讓我們一目了然的掌控任務的進程、進度。讓我們的思維變得高效簡潔。 從而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以及對事件的掌控感。

流程思維——真實世界的高手是怎樣練成的

全流程優化

一件復雜的事情往往有多個流程步驟組成,把每一個流程步驟都進行優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做全流程優化。

全流程優化的兩個步驟。

將任務分為多個流程。

對每一個流程進行優化。

流程的兩種類型。

順序型流程(串聯)

流程隨著時間自然展開,前后流程之間的影響很小,甚至沒有影響。

連貫型流程(并聯)

前后流程之間聯系緊密,前一個流程進行的如何直接影響到下一個流程的進展。

此流程具有復利效應。

本章結語。

通過對每個流程付出額外的精力和資源進行細致優化,哪怕單流程成本有較大幅度增加,但經過多流程的復利型優勢積累,最終取得的結果會比我們預想的更加出色。

通過跳出對某個單獨環節技巧的迷戀,站在全流程優化的是腳上,你對任務的宏觀掌控感會更加的強烈,認知也會更加的深刻。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也會不斷的優化自己的命運。

下篇(思維的格局)

生態思維——比個體力量更強大的是生態

生態思維的核心原理

由于生態中的事物是廣泛關聯的,所以個體事物的發展趨勢、狀態變化和各種選擇并不是隨機的,也不是完全獨立自主決定的,而是受到整個生態的影響。

你思考某個事物的時候,不應僅僅思考這個個體,還應思考他所處的整個生態——他周圍的環境以及它與環境的關系。

生態思維的衍生模型

模型一:淘金模型

其本質是一個共生模型,你會看到其他人,不是只看到競爭者,而且要看到生態中的共生可能性。

比如北京中關村有很多人賣電腦,你可以考慮賣電腦桌或者是電腦的周邊衍生產品,這就是典型的淘金模型。

模型二: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本質上是一個生態位模型。生態位是指物種在生態中所處的位置,包括空間、時間、食物種類等因素。

生態為思維的核心原理是當你遭遇強者競爭時,除了與其死拼以外,你還可以選擇避開它的(時間、空間、食物等)位置。

比如你種了一片樹林,但是在樹林底下種一些其他的植被或農作物,這也是生態位思維的一種。

比如在一個森林里面有獅子、老虎、豺狼。作為兔子的你顯然是弱勢群體,既沒有健壯的身體也沒有鋒利的爪牙,你該如何生存下去?你可以離開老虎或者狼群密集居住的森林中部,在森林的邊緣與草地上生存吶。

生態位思維不是讓你遇到困難就逃避,而是要讓你離開無論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的泥沼。

模型三:池塘模型

池塘模型的本質是平臺模型。

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里有太多的競爭對手,這個時候你大可以跳出這個局限模式自己創造一個平臺。

本章結語

生態思維告訴我們,不要把目光僅聚焦在一個事物上,而要觀察思考它的生態,既包括周圍的環境,也包括它與周邊事物的關系。

系統思維——在更高的層面上解決問題

系統思維不存在傳統的線性原因。在傳統的因果中,邏輯是線性的,是有頭有尾的。頭部是因,尾部是果。但在系統中,邏輯是一個圓環,無頭無尾。在這里,沒有傳統的因果。

系統的非常規特性

①注重理解系統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

②部分與整體的差距,可以是數量,也可以是性質

③系統思維是動態的

④系統思維中的因果是循環的,模糊的。

本章結語

系統思維如生態實為一樣,強調事物之間的聯系與相互影響,但它比生態思維更加復雜,它顛覆了傳統的線性因果關系,形成了新的系統特性,在系統思維當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某個短線條的因果,而是整個的系統結構,這種超越常規邏輯的特性是深度思維中較難理解的部分,但又是極為有用的部分。

大勢思維——與天地同力的思維方式

什么是趨勢的本質?

趨勢就是事物發展的動向。是因為某種內在規律而導致的未來的大概率,或者是必然走向。

風口就是指非常火熱,有很多人爭搶的東西。他和趨勢的區別是風口。未必是趨勢,但是趨勢必然會造出風口。即,兩者之間的差別是背后有沒有什么內在規律?

能夠創造趨勢的強大規律。

基本判斷準則是:越是強大深刻的規律,就越能造就宏大的確定性的趨勢。

馬太效應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新約馬太福音》。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馬太效應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它往往比其他規律更加強大,當它和其他規律起沖突的時候,往往能夠覆蓋推翻其他規律。

本章結語

對大勢的深度認知,也需要抓住其本質,認識到趨勢不是隨機預測,而是內在規律所引起的必然或大概率走向。因此可以說,深度思維中的大勢思維。即,是對各類宏觀規律的具體認知。

兵法思維——如何設立自己的人生勝負手

先勝后戰

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孫子兵法.軍形篇》

經常獲得勝利的軍隊,他們的作風是先知道會勝利,然后才去打這個仗;而那些經常失敗的軍隊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始打了,在說一邊打一邊想怎么才能贏?

凱利公式(詳情查百度)

像《孫子兵法》所說等一切準備就緒再去行動,但是有些事情是無法絕對先勝后戰的,就連戰爭本身也是如此,那么在投資創業戰爭等無法事先保證勝利的領域,如何執行這條理念呢?

如果嚴格執行這條理念會太過于保守,錯失很多機會。向金融投資領域盈虧同源,當你避開一切風險的時候,也就避開了收益。難道就不創業了嗎?就不嘗試了嗎?

對于各種事物的金錢,時間,精力等的投入,凱利公式都能夠提供依據,可以說凱利公司并不推翻《孫子兵法》中的先升后降的思想,只是他的一個數學補丁先勝后戰,包含的是知己知彼是錢計算的理念,而凱利公式只要告訴你具體怎么計算。

致人而不致于人

善戰者,治人而不至于人。《孫子兵法.虛實篇》。

智而不至于人,簡單說就是要主動不要被動。

勝可知,不可為

勝可知,而不可為也。《孫子兵法.軍形篇》。

時機未到時,不可妄動。

這句話要先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場戰爭兩邊實力是在一個數量級上沒有碾壓性的茶具,在這種情況下,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自己沒有明顯的弱點和失誤,讓別人無法輕易戰勝自己,與此同時慢慢等待別人犯錯誤,然后抓住機會取勝。

做到自己沒有漏洞,這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要別人有漏洞這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是別人的事情,所以善于戰爭的人只能保證自己不輸,不能保證別人一定輸,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知道的,當別人露出了破綻給了你機會的時候,你看到了這個機會就知道我可以贏了。

但如果別人沒有漏洞,不給你機會你就沒法贏了,只能繼續等待和僵持。如果這個時候要強行進攻,反而就露出了破綻,成了敵人的可勝之機

勝機未至的時候,我們該做什么?如何構建自己的“不可勝”?

在命運的洪流面前,先要保證自己的不失敗。即“先為不可勝”。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當外界沒有給我們可勝的機會時,很顯然我們要努力保持自己不斷成長,變得強大,不會出現各種錯誤,不會被別人打敗,這就是讓自己不可被戰勝。

練好內功伺機而動,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

本章結語

先勝后戰告訴我們不要莽撞、盲目,先算清楚勝敗才行動。

致人而不致于人讓我們高瞻遠矚,不要等到情況變得顯而易見,不可扭轉才發現,而要見微知著,從一開始就不出現微小的差池,最典型的就是不要受制于人,要時刻掌握主動權。

勝可知不可為,這告訴我們要敢于出擊更要能夠等待,要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無仗可打的時候要耐得住寂寞。

慢即是快——如果沒有背景,缺乏資源,你該如何逆襲

對于沒有背景、缺乏資源的人來說,專注,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專注,就是把你(幾乎)所有的時間、精力、資源等,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而不要分散到多個地方。

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情,似乎效率很低,人生進展的很慢,不夠精彩。但對于普通人來說,慢即是快,專注才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么專注很難做到?

一、如果自己傾盡全力投入的大方向就是錯的怎么辦?

在錯誤的方向上專注努力永遠也不會產出成果。但你更應該明白,永遠分散自己的精力,不去專注于某個領域才是最大的風險。專注于某個領域也許是對的,也許是錯的概率未知;但永遠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是錯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

二、加速成長末期的技術難度。

投入的精力和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會讓人有一種想要放棄的沖動。但這也恰恰正是堅持的魅力所在。

后記感悟與總結

思維邏輯鏈、換位思考、可視化思維、流程思維、生態思維、系統思維、大勢思維、兵法思維、慢就是快。

從微觀到宏觀,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從面到體由淺入深詳細剖析各種思維方式以及方法。

選擇,永遠大于努力。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正確的時間朝著正確的方向,用正確的方法,正確地做正確的事!

不斷拔高看待問題的視角,不斷磨煉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機會還未到來時,練好自己的內功。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

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然后不斷專注選擇的領域,開展大量的刻意練習。這,才是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背景、資源的平凡人彎道超車的最佳方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